第一百七十三章 问答

    “皇爷,曹国公到了。”



    朱元璋心里头想着事,脸色阴沉。耳边有人说话,点一点头,“知道了,让他进来吧。”



    李景隆蹑手蹑脚的凑进来,四处看一看。



    整个永安宫之中,只有他与朱元璋两人。刚刚为他通报的大狗,端来一杯茶,放在桌上后,也迅速退了出去。



    此间鸦雀无声,只有时不时朱元璋写字的“沙沙”声。



    李景隆不敢说话,端正的坐着。



    锦盒放在两腿之间,压的李景隆双腿酸痛。即便如此,他也不能动。



    朱元璋把笔放下,刚要说话时,看到锦盒,“你怀里抱着的,这是个啥。咱宣你进宫,你咋还带东西进来。”



    李景隆把锦盒打开,拿出夜明珠,“皇爷,这玩意儿是当年宁河王打宁夏时,从蒙古人身上扒来的。一直放在家里,当作宝贝藏着。时间久了,臣心里头过意不去。臣是大明朝的臣子,哪有藏着好东西不献给皇爷的。”



    珠子不大,分量倒是十足。



    朱元璋对这种东西不感兴趣,摆一摆手,“带回去吧,宫里头啥都有,不缺你这一个两个的,”



    说是这么说,李景隆还是把珠子放回盒子里,盒子放在旁边的榻子上。



    朱元璋招一招手,“过来,帮着咱合计合计。如今,六部尚书,缺了五个。国子监,也没个领头的。当初,你爹就是兼着大都督府和国子监两边,做的可是不错。”



    “都说,虎父无犬子,怎么着,国子监你给顶上。”



    李景隆大喜,表面上却有些为难,“皇爷,你开口了,臣自然是不能推辞的。可臣就担心,做的不好,给皇爷您丢脸。”



    朱元璋笑道,“没事,你给咱丢脸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别往心上去。”



    自己姐姐的孙子,朱元璋自然是要多照应的。虽说李景隆几次都办事不利,却并无大碍。而且,国子监并非要职,也不怕再出什么差错。



    李景隆哑然失笑,干咳几声。



    只听朱元璋继续说着,“你差个人,去山东,把董伦叫回来。他若是不肯回,你就把咱的旨意给他看。礼部,就先是他吧。”



    李景隆嘴上答应着,心里头却活泛起来。



    这个董伦,曾是朱允熥的老师。后告老还乡之后,便再也没了音讯。不知当初为何会启用他,但李景隆知道,这个老头子,古怪的很。



    对藩王之事,董伦几次劝谏。说到底,董伦是反对设立藩王的。



    再从朱允熥后来种种来看,便有人猜出,与秦、晋、燕三位藩王之间的不快,多是董伦所教。



    而现在,再将董伦召回,其中之意,似乎不言而喻。



    “臣遵旨。”



    李景隆答应一声,又接着问道,“皇爷,您是命他起复呢,还是只召他回京再作安排?”



    “起复。”



    这么一说,李景隆就明白了。无论所谓削藩,是不是一场闹剧。朱元璋这都是打算,跟着朱允熥一块儿闹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