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肺腑之言

    踩着夕阳回去时,朱允熥十分的疲惫。本来以为,这只是动一动嘴皮子的事。可真正料理起来时,才感觉得到如此棘手。



    原本是三十年的南北榜,在朱允熥的刻意而为之下,提前了十二年。



    而这十二年,其中的人、事、物,皆有不同。当年的刘三吾,换成了董伦。其余涉案的,也都变得不同。只是,董伦不知情。而刘三吾,确实有意惹怒朱元璋。



    揪出乡党来,朱允熥并不意外。



    可他没想到的是,乡党所涉人数,远超洪武三十年那一次。就这么,朱允熥开始觉得有些不安。



    “殿下,传膳吗。”



    朱允熥正愣神,摇一摇头,“不必了,待会儿孤要去坤宁宫。你们差个人,去知会一声皇爷爷。就说,孤去坤宁宫,给皇祖母与母亲请安去了。”



    太监领命去了,朱允熥缓住心中的不安,起身往坤宁宫去。



    算着日子,自己确实有些时候,没去坤宁宫请安了。自打朱标病了,朱允熥领了代行太子政事。整天没日没夜的国事,搅的朱允熥头晕脑胀。



    “外头是什么人。”



    偶然的,朱允熥扭一扭酸痛无力的脖子,却看到院子里跪着一人。瞧着身影,似有些熟悉。



    太监连忙的从外头进来,“回殿下,礼部董大人在这儿等您多时了。”



    朱允熥怒道,“怎么不早说,没眼力见的东西。董伦年纪大了,若是跪出个好歹来,你们一个也别想跑了!”



    太监连忙帮着把门打开,朱允熥瞧见董伦,身着单衣,官帽环抱于腰间。额前白发,被晚风吹乱,随意的飘着。见着朱允熥时,董伦微微一愣,目光变得柔和许多。



    “罪臣董伦,叩见吴王千岁!”



    董伦将额头,紧紧的靠在冰冷的砖地上。拜下去,不等朱允熥说话,董伦不起来。



    “董师,你这是做什么,快起来。”



    朱允熥赶紧的伸手去扶,对于董伦,朱允熥心中更多的是感激,出于纯粹师生之情。



    董伦淡泊名利,从不去争什么。



    这样的性格,反而招得有心人的利用。



    “臣有罪。”



    说这三个字时,董伦带着哭腔。整个身子,也不自觉的颤抖起来。



    那年,马皇后亲至庄上,请他出任朱允熥师傅。再后,又是礼部尚书。董伦一直标榜自己为吴王之师,因此多严于律己。



    本来,主持了这次春闱之后,为朱允熥,选些佼佼者,可为吴王班底。



    岂料出了南北分榜一事,一生所积清名,于今日毁于一旦。无论南北,皆言礼部徇私。



    先有詹徽,出了个“约定门生。”再是董伦,南北分榜。十五年的科举,如今却为天下学子所耻笑。纵观古今,未有此例。



    朱允熥长长的呼出一口气,蹲下来扶着董伦,“董师,你先起来说话。”



    董伦摇头,“臣,受皇后重托,教殿下学识,再出任大明礼部尚书。还未得报国,就出了这样的丑事。臣自知罪无可赦,特来与殿下请罪。依大明律,臣当是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