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捷报(第2页)

 


    去年,河南几乎是颗粒无收。
 


    今年,怎么着也要好上许多。不然,无论是朝廷还是百姓,都撑不住。
 


    朱元璋放下双手,嘴唇抖动,“传旨,燕王禁足在家,没咱的旨意,不得出门。内府总管朴无用,问斩。找个地儿,埋了去。”
 


    最佳似乎就只能是徐达,只是徐达如今的状态,不能再有远行。平日里走几步路,都喘的不行,更别提提刀跨马,上阵杀敌了。
 


    对于倭寇,朝廷目前是只可防,却剿不得,更追不得。而且,大明水师驻地固定。倭寇,又灵活机动。大明水师,被倭寇搅的是不胜其烦。
 


    这样的,大多就是每年领着饷。平日里,也不必李景隆出面去做什么。单单凭着他与朱元璋这一层实在亲戚的关系,就不怕有人说三道四。
 


    朱允熥半前倾着身子,伸长脖子,眼睛一动不动,看着李景隆把盒子打开。
 


    李景隆挠一挠头,“这人犯了死罪,想用这个,给自己买一条生路。信国公不搭理他,他就找到了臣。”
 


    “殿下恕罪,臣原本也不想理他。只是这人说,他有法子,帮咱们防着点倭寇。”
 


    如今倭国内乱,更是没功夫,去管海外的倭寇。只是气人的是,这些倭寇抢了大明的,却用去和倭国商人,做起了生意。
 


    这句话,更多的是在引着李景隆继续往下说。不得不承认的是,朱允熥多少有些被李景隆的话,给吸引了。
 


    所以,朱允熥知道,朱棣派马三保下西洋的目的,就是为了炫耀,再者是扩大朝贡贸易。
 


    虽然众说纷纭,也有认为这是朱棣为了探寻朱允炆的下落。但朱允熥,可不这么觉得。
 


    李景隆有些沮丧,正要把说到嘴边的话给收回来时。却听到朱允熥又说道,“把这个海盗,带过来,让孤瞧瞧。”
 


    那一把的珊瑚,李景隆着实是喜欢。如此的品相,放在各处,都是极为难得的。况且。这样的珊瑚,在占城,被称之为国宝。
 


    章封自言自语一句,将手中茶壶,交与身边人,“你在这儿呆着,钥匙收好,没夏大人准许,不得开大牢的门。”
 


    对方语气不好,李景隆察觉的清楚。
 


    章封赶紧跳开,不敢受李景隆的这份礼。直到李景隆直起腰,章封才慢吞吞的开口说话,“曹国公您今日来刑部何事。”
 


    皇帝玉玺,都放在了太子身边,以供太子可随时决断国事。除去这两人外,无人可发圣旨。既无圣旨,那刑部就没放人的道理。
 


    章封摇一摇头,“下官告罪了,大明律有言,任何人出入刑部大牢,须有旨意,方可放行。”
 


    瞧着门前站着的新太监,李景隆不禁感慨。原先的黄狗儿,再到朴无用。如今,又给换了一个。
 


    “那公公,烦请您去给通报一声,就和皇爷说,二丫头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