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修祠

    从河南开封,到山西太原,再转太原。
 


    这一路上,可谓是触目惊心。
 


    三省受灾,却还要维持着繁重的税收。百姓民不聊生,再加上有蒙古鞑子的侵扰。实在难以想象,去年的秋天,百姓是怎么过来的。
 


    灵州一变之后,甘肃、宁夏、山西、陕西、北平,各处都在恐慌,生怕自己成为下一个灵州。
 


    百姓们,一边支持着朝廷大举北上,一边又不希望承担起如此重的赋税。
 


    国与民,永远都是一体的。
 


    朱允熥不由的沉重起来,垂下头,低声说道,“皇爷爷,这几年的灾,过去了就好了。”
 


    事实上,朱允熥知道,这次的灾,持续了很久。
 


    起码到了永乐时,朱棣还得抽出空子,来亲自主持赈灾。最后,朱棣实在是分身乏术。索性,都给扔给了朱高炽。
 


    朱元璋不由得摇摇头,“这啥时候,能是个头啊。”
 


    进了山西地界时,就要比在河南,好上许多。山西虽也有旱情,却因为地处黄河与汾水,整个省又修建了大量灌溉渠。因此地里的庄稼,也没那么不见长。
 


    再走些,天上又飘了小雪。
 


    越往北,雪就越大。
 


    常升递进来一个兽皮,“皇爷,三爷。这地方,又下雪了。您把轿帘盖着些,免得有邪风吹进去。咱们带的御医不多,可别染了风寒。”
 


    接过兽皮,朱允熥披在朱元璋身上。
 


    朱元璋拽出一个角,“你也盖上,咱小时候冻的习惯了,也不怕冷。若不是年纪大了,连这兽皮也用不上。”
 


    朱允熥笑着拉过,只盖了一点点,“皇爷爷,您还是多盖些。不然,回了京城,父亲又要责骂孙儿了。这哪有,爷爷给孙子让的道理。”
 


    “他敢!”朱元璋眼睛一瞪,“你盖好,他不敢说你。”
 


    掀起轿帘一角,冷风一下子灌了进来。
 


    朱允熥也不由得打了一个寒战,他看着外头飘起的雪花,脑子里想的全是北方的将士们。他们可没有这些兽皮,没有御寒的轿子。
 


    “心疼那边了?”朱元璋笑了笑,继续说道。
 


    “咱也心疼,可又能咋办呢。他们不去,遭罪的就是百姓了。就比如前些年的倭寇,若不是汤和组建了水师。咱们大明的百姓,连海都不敢下了。”
 


    这说的在理,也都是实话。
 


    打仗,不指望当兵的,难不成指望百姓不成。
 


    “皇爷爷”
 


    朱允熥突然伏在朱元璋的腿上,“皇爷爷,孙儿想求您件事。”
 


    “说吧,咱耳朵不聋,听着呢。”
 


    朱元璋挑一下眼皮,哼哼道,“可说好了,只一条。太过离谱的,咱可不答应。咱现在,可不能由着你的性子来了。”
 


    “这些年,咱任着你来。你是把咱大明朝,补上一个窟窿再拆了一个窟窿。你拆掉的那个窟窿,还得咱和你爹给你补上。”
 


    朱允熥不由得讪笑,“皇爷爷,待永昌侯他们回来,咱们在城郊,给他们修一座祠吧。他们为大明战死沙场,总得有个安葬他们的地方。这钱,就从孙儿那儿去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