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义州城外(第2页)

 


    将手中刀,一点一点的拔出。
 


    刀鞘之上的露珠,顺着斜面流下去。
 


    经过袖口时,突然的一阵冰凉,汤和一个激灵,“走了,会会这帮狗羔子!”
 


    可真正建国称帝之后,为了拉拢天下读书人,承认蒙元的正统。初衷是如此,可现在似乎是,已经有些变了味道。
 


    至于流民,妥善处置就是。给钱、给粮,再不成就给一块地。大明初建,社会秩序还较为稳定。只是几千个流民,又无伤大雅。
 


    他曾经就是流民,而元末的义军之中,一多半也是流民。
 


    朱允熥深吸一口气,大声说着。同时,把头抬起来,与朱元璋四目而对。
 


    打开之后,只看了一眼,朱允熥就放在一边,“皇爷爷,孙儿知错了。”
 


    朱允熥正色,朗声道,“皇爷爷,孙儿以为,即便有了流民,这仗也得继续打下去。”
 


    “如今之计,朝廷该是下旨安顿流民。而大军继续往前,断不可退。”
 


    朱元璋听着,连连的点头,“说的不错,话说出口了,就不能因为大臣们的几句话,就给收回来。不然,往后谁还听你这个皇帝的。”
 


    但十七年的第五次北伐,就滋出了三千多的流民。这也只是进了应天府的,还没去了别处未算在内。
 


    此后,南方战乱不断,北方却相对稳定。如此小民,在北平落地扎根。能让他们背井离乡的,也只有是没了耕地。
 


    嘴上说着不知,心里却是猜出了半分。宋天圣年间,仁宗皇帝下旨将山东百姓,迁往燕云十六州外围。
 


    于这个民族而言,千百年来,耕地就是命脉。它不单单维持着百姓的生活,更是维系起了王朝的稳定与更迭。再有昏庸者,也不敢在耕地
 


    朱元璋点着头,神情略微有些落寞,“对啊,地没了,可不就得跑。要是不跑,就和你太祖母那样,活活饿死。”
 


    整个社会,较为平稳。那时起,全国耕地,就已经被分去了超九成。
 


    而新的王朝建立,土地秩序得以打散重组。很多普通百姓,都能分到土地。因此,在王朝最开始时,土地问题是最不凸显的。
 


    朱元璋盯着朱允熥,半晌才回过神,“董伦就这么教你的?”
 


    “孙儿不怕,孙儿怕的是,百姓无地可种,流离失所,重蹈蒙元覆辙。”
 


    狱卒探进一颗脑袋,“蓝爷,毛大人吩咐了,不准给您吃油水,也不准喝酒。这也是太子的旨意,俺们不敢抗旨呀。”
 


    “今晚,你去开国公府,要些金子去。府里若是有人问了,你就和他说这是蓝爷我的意思。”
 


    王二也顺着看过去,丢下手中的饭碗,急促而小声的提醒蓝玉,“蓝爷,吴王来了。”
 


    后头的亮起蜡烛,蓝玉穿着一身满是破洞的衣服,就这么站在干草堆上的。头发披下,双目无神。干裂的一双手,连同着手臂,就这么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