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分歧(第2页)

 


    “高丽侯,留步。”
 


    朱棣笑了笑,快步走过去,在赵思礼身边低语,“山上有条小路,直通兀良哈的地界。你去正面迎敌,我去把这路给堵上。”
 


    朱标突然转头,意味深长的看着朱允熥,“你是不是有什么私心。”
 


    不等着朱允熥说话,朱标就自问自答,“罢了,估摸着,你皇爷爷听见这事儿,和你想的一样。”
 


    “皇爷爷气盖寰宇,他们害怕。如今忠心,却不代表着他们的子孙。分而治之,才能长久,”
 


    朱标突然的起身,先走几步,“走,咱们去奉天殿。”
 


    跪在最前头的那个,詹徽微微侧目,瞧见朱标,心中一紧。
 


    朱标冷笑道,“既是舞弊了,你们又有什么脸面,让孤替你们说话。”
 


    “太子,他们”大狗帮着朱标把门打开,嘴上习惯性的去多问一句。
 


    嘴上喃喃自语,“大明朝的天,这回真的塌了。”
 


    朱标与朱允熥,一左一右,轻轻拍打朱元璋的后背,帮着顺气。
 


    其中缘由,都是因为礼部与朝中的大臣们,以私心选录进士。
 


    朱元璋直接打断,“熥儿,你爹不明白,你说给他听。董伦是不是冤枉,咱心里比谁都清楚。”
 


    “父亲,董师可不杀,却也不可留。整个礼部,都得给置空了。否则,难平天下学子之心。”
 


    朱元璋转过身子,坐在御案前,给自己灌了一大口浓茶,喘着粗气。
 


    而那时的方法是,补录北榜,重新确定状元、榜眼、探花。
 


    “南北分录,确实不错。但一定得落实到各省,要让每个省,都有学子中进士。以此,让他们互相牵制。”
 


    可他没想到的是,乡党所涉人数,远超洪武三十年那一次。就这么,朱允熥开始觉得有些不安。
 


    原本是三十年的南北榜,在朱允熥的刻意而为之下,提前了十二年。
 


    偶然的,朱允熥扭一扭酸痛无力的脖子,却看到院子里跪着一人。瞧着身影,似有些熟悉。
 


    朱允熥赶紧的伸手去扶,对于董伦,朱允熥心中更多的是感激,出于纯粹师生之情。
 


    朱允熥长长的呼出一口气,蹲下来扶着董伦,“董师,你先起来说话。”
 


    董伦语重心长,“殿下,如今有一人,可镇住整个文官。这人,也在等着殿下您去呢。”
 


    董伦苦笑着摇头,“殿下,臣已经是臭名昭著了。在学子之中,又何来德高望重一说。”
 


    “南北分榜一事,也可由韩国公来处理。臣断定,不消七日,那些学子,就得都把嘴闭上。”
 


    前世虽不通政事,但朱允熥却也知,在朱棣几次北伐时,朱高炽以太子行监国之事。
 


    主要的,是必须要给天下人一个交代,给自己一个台阶。因此,于朱元璋而言,补录北榜,最好不过。
 


    但不同的,空印案是瞒上。而这一次的南北榜,则是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