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军报(第2页)

 


    “蓝叔”李景隆顿了顿,贴近蓝玉,“他们不敢篡改军国要务,可他们敢加呀。就说您与那元主妃在里头啥事没干。可到了别人嘴里,可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兀良哈使者拍手起身,“好手段。年纪不大,耍起心计来,却是一手。那吴王殿下,您请明说,兀良哈该做什么。”
 


    “要么,跟着大明一块儿打鞑靼、瓦剌。要么,等着鞑靼、瓦剌一块儿来打你。”
 


    对旁人从无好脸色,唯独自己的孙辈,朱元璋从来不吝啬自己的笑容。宛如菊花的盛开,热烈且灿烂。
 


    朱元璋这才是恋恋不舍的把朱允熞交给常氏,还不忘嘱咐,“慢点吃,他岁数小,没牙,别给呛着了。”
 


    入了秋,打了霜。菜园子里蔫了不少的菜叶,马皇后心疼的紧。这几日,又加紧伺候起她的菜地来。
 


    朱元璋拦着,“妹子,先别走。你留着,给咱参谋参谋。那时候打仗,咱想不到的事,你总能比咱先想到。你这脑子,可比咱要灵光的多。”
 


    “如今的兀良哈,进退两难。进了,得罪咱们。退了,也要被鞑靼、瓦剌合而攻之。因此,兀良哈的人,始终都在驿馆,未曾离开。”
 


    朱元璋再看一遍密折,“鞑靼的人回去了,兀良哈呢。咱听说,兀良哈的骑兵,就连徐达见了,都能发怵的。”
 


    老的那个,坐在圆亭的靠柱旁,一脸的笑意。看着孙子,朱元璋也有了初回少年的感觉。
 


    朱允熥想的很清楚,世仇不除,大明北方永无宁日。总是忙着被动打仗,如何去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
 


    再者,许多的人认为,朱元璋暴戾恣睢。朱允熥愿以此举,改变一下朱元璋的风评。
 


    “至于兀良哈,咱没那么多粮食养着他们。让他们,带上没吃完的粮食,赶紧的麻溜的滚回兀良哈去。”
 


    只有宁夏安稳了,大明北方九边,才能安稳。九边安稳了,大明里头才能安稳。
 


    瞧着天边,朱允熥算准了时辰。再过一个时辰,便是到了与兀良哈约定了的整一天的时间。
 


    朱允熥冲他招招手,王八荣这才跑过来,“皇爷,殿下。兀良哈使者,请殿下您过去说话。”
 


    环步于池塘边上,脚下的石子湿滑。朱允熥走的很小心,脚边落入水中的碎石,惊着水中的鱼儿。
 


    朱允熥摇头,“就随便走走,坐什么轿子。若是让应天府的那些人见着,到处的跟着,孤反而是不自在。”
 


    与朱允熥对视一眼,就迅速的转身离去。过了前面的那个拐角,就不见了踪影。
 


    王八荣答道,“三爷,那身衣服,是应天府的人。这人,怕是见过您。今儿见着您,要去给应天府报信去了。”
 


    待王八荣走远,朱允熥蹲在一个老妪跟前,“瞧您的打扮,不像是京城人,倒像是北方的。问您一句,您打哪儿来,要去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