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朱元璋的态度

    宫里一丁点的风吹草动,都躲不过大狗的眼睛。他虽站在永安宫门口,却盯住宫里所有人的一举一动。
 


    他默默的听着,手下人传来的消息,轻轻点头。
 


    “得了,知道了。”
 


    大狗摸出一把碎银子,递到手下的手中,“这些话,烂在肚子里。若是传出去一丁点,我也让你有命拿这钱却没命花这钱。”
 


    手下连连的点头,“小的知道了。”
 


    却还是不敢伸手,“爷,小的替您办事,心甘情愿,怎么能收您的钱呢。”
 


    大狗踢了一脚,笑骂道,“成了,这是皇爷赏的。拿着吧,出宫吃酒去。就是一条,不准对任何人提起。”
 


    “是、是、是,小的知道了。”
 


    送走了来人,大狗看向天边,喃喃自语,“开始了,当初太子爷查胡惟庸时,也是这么个动静。那时候,十天就拿了胡惟庸。吴王这个架势,怕是要比太子爷还要快。”
 


    也不敢再耽搁,大狗转身进了永安宫。
 


    小心翼翼的推开门,却见朱元璋正半躺在榻子上,欠着身子,打着盹。听到有人推门进来,也只是睁眼瞧了瞧,又立刻把眼睛闭上。
 


    “皇爷”
 


    “说吧。”朱元璋出了一口气,再换一个舒服的姿势。
 


    大狗接着说道,“皇爷,吴王动了。吴王已经命令锦衣卫,按着名单抓人了。照这个架势来看,明早的朝会得有一半的人来不了。”
 


    朱元璋坐了起来,半眯着眼睛,把话听完。
 


    尤其是听到最后一句时,朱元璋露出不屑的表情,“怕啥,咱大明朝,最不缺的就是想当官的人。在咱这手底下,还敢来这些偷鸡摸狗的勾当,找死!”
 


    不过,朱元璋还是问起了关键。
 


    他招了招手,等着大狗把耳朵凑过来,“咱问你,是不是吴王查到啥证据了。这挺快啊,已经开始抓人了。”
 


    大狗摇摇头,“毛镶派人来说,吴王并未查到收受贿银的证据。只是,在吴王询问时,佟维与高翰相互指责。听那个意思,两人又与胡惟庸,不清不白的。”
 


    “胡惟庸”
 


    朱元璋身上的气势,立刻变得汹涌。
 


    眼中的杀意,也变得愈加浓烈。
 


    自打洪武十三年以来,胡惟庸这个人的名字,已经成了朱元璋的禁脔。
 


    这些人,是真正有让朱元璋感受到权力威胁的人。
 


    “吴王啥意思。”
 


    “吴王说,都抓起来。大明朝朗朗乾坤,容不得这些小鬼蹦跶。”大狗收了收声音,“现在大臣们那儿,已经炸开了锅。有的人,想要去太子那儿,告吴王的状呢。”
 


    朱元璋冷笑道,“咋,咱是皇帝,不敢到咱这儿来告状。去,让毛镶看着些,都是哪些人去告状的。”
 


    “还有,吴王抓人时,甭管是真的还是冤枉的,一律不准有人喊冤。真的冤枉,咱自然会查实放了他。但在咱孙子抓人时,不管是不是冤枉,都给咱受着!”
 


    送走了大狗,朱元璋突然拍手大笑,“好好,抓的好。再不抓,咱都快急死了。你可劲儿抓,皇爷爷给你兜着。”
 


    长。这个老狐狸在想什么,朱元璋心知肚明。朱元璋突然一笑,“李善长,你的寿辰快到了是吧。咱大
 


    里祝寿。他是晚辈,这是应该的。再有,你儿子在朝中,也没个一官半职的。到吴王府上,做个文差
 


    李善长亦知,这不仅仅是拉拢,也是给他的一次机会。如果他不识抬举,那今日被杀的人,说不定就
 


    ,臣弹劾礼部、工部、刑部、吏部、户部,国子监与詹事府,多日集于一处,不知商讨何事。
 


    官之首,又是大明国公。朝廷上的事,一半事都得经你。你说吧,他们该当何罪。私自集会,于大明律
 


    咱把咱最喜欢的闺女嫁给了他家。他又怎会,做出这样的事。毛镶,咱问你,几次集会,韩国公在不在
 


    广。歌女、舞女,坐在床边招揽客人时,都能唱上这么一嗓子。虽不解其中之意,也一样是燥人心神。
 


    内,他不知道要到奉天殿来多少次。从洪武四年起,朱标就开始帮着处理国事。对大臣们而言
 


    父皇的。”朱标平静的把折子放在原处。说实话,他的内心并没有什么波澜。复或者不复,
 


    个人。无论是上课还是吃饭睡觉,都是默默不言。而吕氏移出浣衣局,朱允炆就一刻不离,待在吕氏身
 


    错。当初让你娶了吕氏,就是要稳住那帮文官。你要是总这上面这么没主意,那这帮文官,是要骑在
 


    置吕氏,也不该是这帮大臣们来评头论足的。很显然,高信的这个折子,已经有些触碰到了朱标的红线
 


    赏他些无关紧要的东西,给衔不给权。这高信本是吕本所荐,吕本于高信有知遇之恩。高信为报此
 


    ,你爹咱五岁的时候,就能当家了。帮着地主放牛,全家都指望着咱吃喝呢。”朱元璋心中长
 


    悉心培养几年的朱雄英没了。这一下子,就让朱元璋彻底没了心气。他开始急着培养孙
 


    诸王之首秦王,给了次子朱樉,封地定在了西安。朱樉作为诸王之首,也是九边塞王中地位最高
 


    封。而且他们兄弟两个,您封一个,撂一个。这难免让天下人去胡猜:为何年幼的熥儿受封了,年长的炆儿
 


    冷笑一声,“这帮人,要是拧成一股绳了,咱倒也是省心了。他们敢,那咱就敢杀。咱就不信了
 


    “把这消息放出去,咱倒是想要看看,有哪些人已经按耐不住了。咱当初封老二老三的时候,就有人
 


    小太监也是十分小心的拉起朱允熥的头发,顺势梳下。难免要拉扯到头皮,却也说不上疼。
 


    楚,这对他来说,不见得是一件好事。有了封号,地位确实更加的稳固。但同时的,也会带来很多问
 


    平日里,董伦基本上都是官服不离身,可今日却是常服素帽。地上的一个行囊,再有用绳子捆住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