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两家

    “老爷,夫人差小的来问,您今儿中午要用些什么。”
 


    李景隆正想着事儿,被这么一搅,反倒有些不高兴。皱了皱眉,拍一下桌子,“这种事情,也需得特地来问一下嘛。怎么,没了老爷,你们这顿饭做不得了是吧。”
 


    知道李景隆正郁闷着,管家也不敢顶嘴,只得是连连的点头哈腰。
 


    骂走了管家,李景隆也没了兴致。起了身,在屋子里,摆弄起花花草草来。
 


    “怪不得,皇后每日在宫里伺候这些,也乐得其所。”
 


    这话,李景隆也只敢在家自言自语。换作有人在这儿,他是万万不敢说的。拿自己和皇后相比,李景隆还没嫌自己命长呢。
 


    “这事儿,说不准还得皇后出马。”
 


    大明朝的皇帝是朱元璋,可无论是大臣们,还是大明的百姓们都知道。朱元璋的身后,始终是有着马皇后的。
 


    甚至于,朝廷里除去军国大事,一多半马皇后都是能处理的比朱元璋更好的。
 


    更何况,这里头可是吴王。
 


    “哟,我瞧瞧是谁啊,在这屋头发脾气呢。我咋看着,你这谱,比皇上还大呢。”
 


    李景隆一个哆嗦,赶紧回头,把夫人邓氏拉进屋里,做一个噤声的动作,“嘘,姑奶奶,这话可不兴乱说。万一被锦衣卫的狗羔子听去了,我还不随他们摆布。”
 


    邓氏笑了,一副不在意的样子,“这时候知道怕了,刚刚拿自己和皇后比的时候,咋不知道怕呢。”
 


    短暂的安静之后,李景隆讪笑道,“嗐,过过嘴儿罢了。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对皇爷和皇后,那可是敬重的很。你我两家,可都是受过皇后娘娘厚恩的。”
 


    不止李、邓两家,朝廷上凡是跟过朱元璋一块儿打天下的,无论文武,都受过马皇后的厚恩。
 


    对朱元璋,大臣们是敬畏。
 


    而对马皇后,大臣们更多的就是“敬”了。
 


    邓氏转身坐下,手指敲一敲桌面。
 


    从昨儿起,邓氏就能察觉出李景隆的不安。尤其是一整夜,把自己窝在这个书房里。直到晌午,也不曾出去过。
 


    微微的有些心疼,邓氏拉住李景隆的手,“老爷,你心里头有啥事,说出来就是了。你爹是岐阳王,我爹是宁河王。就这两个名号放一块儿,天底下谁不得给几分面子。”
 


    李景隆愣了半天,艰难的说出口,“得了旨意的锦衣卫,可不管你是什么王。”
 


    “你惹事了?”
 


    邓氏一下子从椅子上站起,盯住李景隆,“老爷,你可别吓我。要不,我回趟娘家,让我兄长,去求求太子。”
 


    邓氏一族,属太子一系。
 


    甚至于“宁河王”的名号,都是朱标想好了才给定下来的。
 


    李景隆摇摇头,“不是我,我说的这个王,是藩王。吴王他想割周王一块肉,却又不能过于的明显。朝廷里出了事,事关周王。到了皇爷那儿,至多是禁闭几天。”
 


    “吴王的意思就是,得让周王受罚比这更重些。还得让周王知道,是他吴王求的情。”
 


    两人到了一处偏僻的院子,与别处不同,这院子不大,却种着几株梅花。只到了院口,就能
 


    “孤何喜之有。”朱允熥伸长脖子去瞧,桌子上,不单单是有酒,还有一盘的驴肉,一盘的青菜。
 


    了。只是,你觉得如何呢。你唯恐天下不乱,但孤告诉你。四叔的下马威,只是心中的不服气。
 


    皇爷爷父子之间,纯粹的很。四叔很傲,他也很精。他比你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你若是不拱火,孤和四叔,叔侄之间感情好着嘞。自家人的事,从来不用外姓之人去说三道
 


    “有时,确实觉得寻常百姓家也有他们的好。逢年过节了,串一串亲戚,互相走动走动。哪像
 


    旁边,詹徽使劲搓一搓手,缩着脖子,“殿下,您别多想。曹国公福大,身子骨健壮,定能
 


    下,您别多想。曹国公福大,身子骨健壮,定能挺过去。前些年,信国公也是大病一场。太医都
 


    样,燕王他就是心里头傲。实际上,燕王和您亲着呢。他呀,就是在和老皇爷怄气,也不是冲
 


    他比任何人都要清楚,这个时候的燕王,可不敢有那些不该有的心思。而后来为史官所诟病
 


    扈。或者说,他们真的没把自己这个吴王,放在眼里。就像当年已经是皇太孙的朱允炆,也同样
 


    上下打量一番,穿着华丽,腰间挂着香囊和玉珠子。光是身上那件棉领子,一看就是稀罕玩
 


    但凡是带着读书人来的,这指定是官家子弟。只有官家的人,才会带着读书人,到茶馆来吃茶。
 


    位小少爷,您打算用点什么。小店什么都有,这大明朝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各式各样的人都有
 


    见小二这么说了,朱允熥抬抬手,“打住打住,我不管这谁的,你也不必说。既然是有人定
 


    把茶壶和茶叶放在桌上,小二开口介绍着,“小少爷,这壶里的,是施州府的碧涧。这茶入嘴
 


    王子和使臣,到京城来朝拜大明。年年都是如此,只是一直都是礼部接待,臣在这儿却没见到
 


    爷素喜僻静。您这两座屏风围着,是个绝佳的地方。敢问兄台,可否割爱,或是让个位置同用。
 


    那人笑道,“三爷,您贵人多忘事。臣父是西平侯啊。臣奉家父之命,特进京,给皇爷送些云
 


    臣子经商,就让给了旁人。当初臣跟着皇爷进城,瞧见这茶楼。一眼看中这边边上的位置,就
 


    心腹之患。自大理建国之后,云南得一百多年的喘息。蒙古入大理,灭大理王室,却对云南不加
 


    倭寇,却是东洋国中国。这些倭人,目中无人。不去打倭寇,却还舔着脸,到咱们大明来索要钱
 


    皇爷降旨,他们怕是都要打到别国国土上去了。即便是给了旨意,别国的商船到大明朝,或是大
 


    “他们知不知道,大明远胜蒙元,皇爷爷也不是那个忽必烈。如此没有规矩,真当灭国。”朱允熥敲了敲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