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一百六十三章 商人与资本家的区别

    上午辰时,今日赵骏并未入宫。
 

    已经是年关十二月二十八日,再过两天就过年了,整个朝廷都进入了休沐状态。
 

    宋朝的假期很长,从冬至开始,一直到来年正月十五,断断续续的假期时间长达一个月,中间大概只有十多天的上班时间。
 

    原因在于宋太祖赵匡的父亲是在腊月初七去世,宋朝建立以后规定腊月初七前后放假三天,由此形成惯例。
 

    到了宋仁宗时期,由于其母是腊月初十生日,朝廷又规定再放假三天,等于一个忌日加一个生日多出来一个黄金周,从十二月初开始,先放七天假。
 

    这一休就休到元宵节了,而在宋代元宵节也算春节的一部分,也要放假七天。
 

    也就是说从十一月底的冬至日开始到来年正月十五,不到两个月时间里,宋朝的年底春节假期长达三十三天,休息时间非常长。
 

    然而这还没完,这两个假期之前,还有个冬至,朝廷规定放假七天。冬至加这两个假,没几天就过年了,一直放到正月初三。
 

    问题是,宋真宗时期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于是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可以多休假五日。
 

    一时间,整个朝廷都变得空荡荡起来,所有汴梁的官府机构,都呈现出一种寂静和停摆的状态。
 

    赵骏的马车缓缓驶向了新任工商部尚书李谘的府邸。
 

    现在正处于春节休假期间,算上天庆日,要到正月初九才上班。
 

    所以政制院每天都只有一名宰相轮班值守。各部门也一样,由尚书和左右侍郎轮班,负责处理紧急突发事件,其余时候大家都回家过年。
 

    里面田昌其实是江浙人士,主营业务不止是在汴梁,各地都有他田氏茶铺的分号。
 

    本来按照惯例,这个时候田昌已经带着今年的货款回江浙,过年之后,准备开始在那边收来年的春茶了。
 

    李谘亲自在门外迎接。
 

    跟他一起来的还有十多个商人,有大茶商田昌,大盐商康喜,大粮商孟承起等,都是汴梁各行各业比较顶尖的大商人。
 

    赵骏的马车停在了李谘府邸外,李谘的气色好了许多,他才五十五岁,历史上现在坟头草都长起来了,好在阿莫西里还是比较给力,两粒下肚,药到病除。
 

    见到赵骏下了马车,李谘迎了上去,拱手说道“见过知院。”
 

    但此刻却一直留在汴梁,原因是汴梁茶叶市场地震,他不得不在此留着,江浙那边就只能让长子过去处理,本人亲自在汴梁处理茶叶生意。
 

    从五月把春茶送到汴梁来,到现在半年都没有回去。
 

    赵骏也拱手回了一礼,随后说道“是我今日冒昧打扰了。”
 

    李谘被赵骏救了一命,已对他恭敬有加,笑着说道“知院能光临寒舍,自是蓬荜生辉,有何打扰之处快请进。”
 

    “见过知院”
 

    “李相有礼,诸位有礼”
 

    进入府中,就是一个较大的前庭,庭内灌木丛林立,种了各处名贵花草,还有参天大树在院中,正厅恢弘大气,两侧各有拱门回廊。
 

    不过李谘并没有带他们去正厅,而是从侧门的回廊带着他们直接去了后院,这是比较隆重的招待客人方式。
 

    众人簇拥着赵骏进去。
 

    作为原副枢密使,李谘以前的工资能达到两万多贯一年,并且他出身新喻李氏,是唐赵国公李峘之后,家境优渥,宅邸虽在外城,却正因为在外城而宽阔奢华。
 

    在大树边有一座凉亭,不远处池塘面上没有结冰,还有红色的鲤鱼在里面游动,偶尔探头跃出水面,令池塘水面溅出点点涟漪。
 

    这些有钱又有权家的院子,果然豪华,什么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应有尽有。
 

    正常来说,正厅招待客人说明比较正式。而把客人领去后厅,就说这位客人的身份尊贵,连较为隐私的后院都对客人开放,由此可见李谘对待赵骏还是十分敬重。
 

    一行人到了后庭的一颗老银杏树下,这大树枝繁叶茂,虽然已是深冬,可树叶金黄,掉落了一地,树上还有小半没掉完,风一吹,婆娑作响。
 

    正厅摆设跟前厅不一样,是正对着大门有一张方角桌,桌案左右两侧各摆了一张太师椅,然后这两张椅子下面两边各还有一排椅子,有十多个座位。
 

    显然这位置也是精心设计,否则虽然李谘是主人,但让赵骏这个上司加救命恩人坐在他的下首也不像话。
 

    虽然正值冬季,但还是有很多常青植物生长,且府中的奴仆铲雪、清理,倒是不显得只剩下一片雪白。
 

    李谘带着大家路过那老银杏树,进了后院的正厅。
 

    接着二人各自坐了左右两边的位置,李谘才请诸多商人们按照位置坐好。
 

    其中田昌和康喜坐在左右下首位置,他们一个是汴梁最大的茶商,另外一个是汴梁最大的盐商,都颇有家资。
 

    “来,知院,请上坐”
 

    李谘伸手邀请赵骏入厅堂内,赵骏也没有客气,回了一句“请”,随后就一同迈入了厅内。
 

    按粮商里地位来说,孟家总资产不过四五十万贯,只能排第二第三梯队,根本不能算最顶级的粮商。
 

    但架不住孟承起是关系户。
 

    孟承起则坐在赵骏左手边下首第二个位置。
 

    他家其实没那么富裕。
 

    其余人也都是汴梁数一数二的茶、盐、粮、油之类生物必需品的大商家,在这里身家最差的都有四五十万贯以上。
 

    可以说,如果这里的人家产全部充公,估摸着得一下子能帮朝廷财政收入上千万贯。
 

    跟赵骏之前就认识,赵骏觉得这人挺有意思,而且懂事听话,把一个没有他任何股份的印刷坊打理得井井有条,编辑部那边也全靠孟承起帮忙。
 

    所以在本来就需要粮商的情况下,顺手捞他一把也无可厚非。毕竟相比于找那些不知底细的陌生人,找一个知根知底的也挺好。
 

    这屋里本来就有香炭,用炭盆、火炉一类,把室内温度保持在一定程度,还有香炉升出袅袅青烟,茶气一冲,茶香混杂着香料味道,让屋中气味更加浸入心脾。
 

    奴仆上了茶后,就倒退着出去,把门关上,免得屋外的冷风吹进来。
 

    众人纷纷坐下。
 

    接着李府的奴仆上了茶叶,都是上等的好茶,茶香一下子飘满了整个屋子。
 

    李谘说着端起手中的茶杯,眯起眼睛扫视在场,一边佯装喝茶,一边实际上在看众人反应。
 

    不出他所料的是,在场诸多商人都露出喜色。
 

    直到这个时候,李谘才环顾四周,开口说道“诸位,今日邀请你们来的目的,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
 

    他继续说道“朝廷榷卖弊端颇多,各茶、盐、米、油、铁等卖场官吏要么人浮于事、尸位素餐,要么上下其手,贪腐成性。以至于出来的商品品质低劣,百姓根本不愿意购买,因而朝廷榷卖改革,势在必行。”
 

    这样做不仅大部分利润归于官府,同时也很难保证质量,必须后期加工才行。
 

    私盐质量能保证,但官府会抓。
 

    这些生活必需品销售毕竟是有门槛,茶有茶引、盐有盐钞,虽然开中法目前尚未把盐纳入其中,需要到庆历八年,兵部员外郎范祥变通盐法,把盐也纳入入中,才开始盐钞政策。
 

    但当时食盐属于绝对的官家榷卖,私人不允许有盐,只能做官府的下级经销商,官府给什么盐,他们就只能卖什么盐。
 

    因而听到朝廷放开榷卖,大家自然很高兴。
 

    见众人反应,李谘心里就有了底气,看了眼赵骏,见对方点点头,便说道“诸位都是汴梁有名的大商人,今日想来听听诸位的想法,以为如何”
 

    所以只要涉及到榷卖,他们这些没有大官员做后台的普通大商人,面对那些本来就在其中上下其手的高官,根本不是对手。
 

    如果朝廷能够开放榷卖,让他们可以没门槛拿到茶和盐,那么经商情况一定会好许多。
 

    “在官家以及知院带领下,改制之后,市面上的商品肯定也能变得更好,价格也更低廉,这对于国家和百姓来说,确实是妙事呀。”
 

    众人张口官家知院,闭嘴百姓国家,纷纷奉献上了马屁。在榷卖制度下,他们虽然能喝口汤,但也就只能喝口汤而已。
 

    田昌连忙说道“这自然是件好事,官家和朝廷诸位相公英明,又有知院与李相变法改制,自是能惠及天下商人与百姓。”
 

    “不错,若是取消了榷卖,大家便都能用心制出好茶、好盐,不像从前那般,市面上质量良莠不齐,反而伤损了百姓,李相此举,实在是利国利民。”
 

    所以就导致这些掌管榷卖的官吏人浮于事,甚至还私底下把官营的产品卖给商人,又或者自己偷出来贩卖。
 

    另外就是很多官员背后都有家族商业势力,比如那位龙图阁待制马季良,还有给事中胡则,殿中侍御史王沿候等等
 

    大头其实不是国家赚了,而是掌管榷卖的那些官吏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