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一百八十二章 官家在求情

    数日后。
 

    政制院的公文和赵祯的私人信件就送去了亳州。
 

    此时赵骏已经在亳州待了半个月。
 

    他发公文比较慢,一来淮南到汴梁去要逆水行舟,速度慢很正常。
 

    二来他故意慢点发,等到事情尘埃落定,查的罪证都确实之后,才把一切消息传回汴梁,直接定了这些官员的罪。
 

    但汴梁传信到亳州却很快,主要是从汴梁坐船往南行舟,属于顺风顺水,速度自然要快很多。
 

    而随着他在亳州露面,消息迅速传出去,淮南东路的所有官员都知道了他的到来,一时间淮南官场震动,惴惴不安。
 

    赵骏其实不愿意那么早暴露身份,因为他主要是想去调查淮南这两年旱灾造成的后果。
 

    看看官府有没有妥善安置灾民,有没有贪官污吏贪污赈灾款之类。
 

    结果因为郭承佑的事情提前暴露,淮南官场其他官员肯定会早早最好准备应对工作,到时候查贪抓腐就难办了。
 

    不过难办也还是得办。
 

    至少目前亳州官场已经肃清,由亳州通判邵景先代理知州,安定好亳州民生。
 

    在打击贪腐之后,又迎来一波扫黑除恶风暴,亳州各地地主旦有勾结官府,欺压百姓抢夺民田者,一律问罪,并且立即把民田还回去。
 

    严格来说这样的地主在整个大宋基数都不大,还是得益于流官众多,一般地主如果没有像王家那样,本身就有在官场的亲戚做为沟通渠道的话,很难跟地方官吏迅速打好关系。
 

    即便想勾结官府,也往往是勾结当地的吏员,欺上瞒下,暗箱操作。
 

    所以赵骏在亳州要求各地洁身自好的官员,肃清本地府吏,减少像王家这样以地方豪强与官府勾结侵占民田,欺压百姓的事情发生。
 

    今日前院邵景先公堂问案,在郭承佑倒台之后,大量亳州百姓纷纷过来敲鼓鸣冤,有亳州本地的,有地方各县的,状告官吏、地主之类,诉说冤情。
 

    后院赵骏则一笔笔看着递过来的公文,基本上邵景先审理完的都交给他过目,判决没什么问题,他签字就算是生效了。
 

    郭承佑算是最早被判刑的,他的罪名除了贪污受贿以外,还有截留粮纲,批宣头,越法杖配轻罪,虐杀百姓,构陷富户,借用翰林器,出入拥旗枪,以禁兵同周卫等等。
 

    他是门荫入仕,并不是考科举入仕。但基本上宋朝刑不上大夫,只要是文官,往往都是轻拿轻放。
 

    若是以往,这些罪名大抵也就是降职处理。
 

    但现在赵骏直接判了个斩立决,目前关在亳州大牢里,等赵骏最终宣布处理时间。
 

    就在这个时候江大郎进来说道“知院,朝廷派信使发了急文过来。”
 

    “哦”
 

    赵骏正在后院屋中的桌案后,听到江大郎的话,他抬起头放下手中的公文道“让人进来。”
 

    一个风尘仆仆的信使进来,单膝下跪道“小人进奏院漕递见过知院。”
 

    漕递并非人名,而是职务,就是进奏院负责传递消息的,由于是用船只传信,且一般都走漕运水渠,所以叫漕递。
 

    赵骏点点头道“是政制院下来的文书吗”
 

    “是的。”
 

    信使将背在身后的信筒打开,将一卷文书递过来。
 

    赵骏接过去扫了眼。
 

    里面的内容很简单,是政制院那帮人告知他,他在应天府明察暗访的一些事情朝廷会派人去解决。
 

    另外对于亳州的事情,官家和政制院的意思是由他全权处理,无需要汇报。
 

    “嗯。”
 

    赵骏点点头。
 

    信使又道“官家还有密诏。”
 

    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小心翼翼地递到了桌案上。
 

    赵骏拿过来打开,瞅了眼,然后点点头道“好了,我知道了,你去休息休息,明天再带着我的回信送回汴梁。大郎,漕递一路辛苦,赏两贯钱。”
 

    “是。”
 

    江大郎应下。
 

    漕递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等人都出去后,赵骏就又打开了赵祯给的信。
 

    信里说,郭承佑是赵祯的东宫侍从官,赵祯很小的时候他就陪伴在他左右。
 

    而且他还是舒王的女婿,也是大宋开国功臣的后人。
 

    所以希望赵骏能够看在赵祯以及舒王的面子上,网开一面,哪怕郭承佑罪大恶极,但还是别将他处死,流放岭南即可。
 

    看完了这封信,赵骏将信扔在桌上,旁边桌子上堆积如山的是这半个月以来赵骏搜集到的郭承佑罪证。
 

    随开一页,上面就清清楚楚地记载着,郭承佑作为亳州知州,如何与城里一些商人、地主勾结,强买强卖,贪赃枉法,甚至连税粮都截留。
 

    就算贪赃枉法罪不至死,可为了张家的那副画,他就用罪名诬陷张甫,将人拷打致死,还把对方的家人流放。
 

    若非张甫的至交好友田昌找到赵骏,恐怕张甫案这辈子都无人给他翻案鸣冤。
 

    郭承佑轻描淡写的犯罪过程,落在无数普通的百姓头上,那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让人家破人亡,让人妻离子散,让人满目疮痍。
 

    然而在这些罪证旁边,却摆着大宋皇帝送来给这名大贪官的求情信,不得不说,也是另外一种讽刺。
 

    “大宋皇帝口口声声说着百姓是他的子民,然后有人如此苛责他的子民,让他的子民蒙受灾难。皇帝却要保护虐待百姓的人,真是大宋特色,让人无话可说啊。”
 

    赵骏叹了口气,摇摇头,在心里暗道“可惜手机一直没好,这要是拍个照片回去给赵祯看看,给吕夷简王曾那帮人瞧瞧,也是一个大宋笑话。”
 

    既然手机坏了拍不了照,那为何我不找个人画出来呢
 

    让赵祯流芳百世,多是一件美事啊。
 

    赵骏忽然想到。
 

    想做就做,他当即派人去找亳州有名的画家,让人用炭笔,而不是毛笔,把眼下这个场景写实。
 

    知院的命令下达,亳州官府马上行动,很快就找来了一位有名的画家。
 

    虽然知院要求很奇怪,必须写实用炭笔画,不能用毛笔,但这位画家还是迅速画出了这幅世界名绘。
 

    画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赵骏威严地坐在堂上,桌案上右侧摆着郭承佑的犯罪证据,桌案中间则是放着赵祯的信,画的名字叫官家在求情。
 

    即便这画名跟画的内容似乎半毛钱关系也没有,但显然如果送回汴梁去,吕夷简他们应该能看得明白。
 

    之后赵骏又写了一封讽刺信,让人把画和信交给信使,命他第二天送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