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一百八十八章 清官,贪官,庸官

    赵骏到寿州之后,先停了淮南西路转运使杨日严以及转运判官周陵的职务。
 

    接着立即派遣皇城司察子,前往淮南路各地调查此案。
 

    入夜时分,寿州下蔡县,淮南西路转运使府衙后院,赵骏坐在书房桌案后,提笔写着什么。
 

    他的毛笔字肯定不如古人的好,基本上只能一笔一划,认识这个字,谈不上书法。
 

    屋内没有香炉,没有炭火,只有一盏豆大的油灯蹿的火苗点亮了整个房间。
 

    窗帘在清风中飘荡,门帘也略微摇晃。
 

    正是阳春三月,温度回升,站在屋外能够感受到那种细微春风拂面般的温柔。
 

    房屋周围站满了保护他的卫士,连房顶上都藏了几个皇城司高手,里三层外三层,四处扫视着周围,防止有人过来行刺。
 

    没有人会傻到来行刺一位有上千精锐甲士保护的大人物,就好像没有人会无缘无故自己去寻死一样。
 

    就在这个时候,门口江大郎进来说道“知院,杨发运使和林知州求见。”
 

    “他们是一起来的吗”
 

    赵骏头也不抬地问。
 

    “不是。”
 

    江大郎说道“林知州先到,后脚杨发运使也来了。”
 

    “让杨告进来。”
 

    “是。”
 

    过了片刻,杨告进入书房,向赵骏拱手道“见过知院。”
 

    赵骏停下写字,将毛笔放在笔架上,抬起头看向他道“杨告,知道为什么今天我没有点你的名吗”
 

    杨告沉声回答道“是因为下官是去年年末才来的淮南,对淮南的事情并不知情。”
 

    “是也不是。”
 

    赵骏说道“我出发之前,各地官员资料都有过查明,你曾经孤身擒贼,也曾经平定过冤狱,更面对赵元昊的无礼而不屈服,是一位清廉能吏,这就是我没有点你名的原因。”
 

    杨告肃然道“为人臣子,自当奉公守节,纵使前方刀山火海,亦是无怨无悔。”
 

    “很好。”
 

    赵骏满意地点点头道“伱曾经跟胡宿搭档任京西路转运副使,胡宿如今执掌审官院,他为人一丝不苟,向来严厉,在任时他却曾经上书言称你才能,说明你的品德和能力都得到了他的认可。”
 

    “这都是分内之事罢了。”
 

    杨告说道“在其事谋其政,下官也只是尽到了做官员的本分。”
 

    “好啊。”
 

    赵骏感慨道“但是很多官员,却连这最基本的本分都做不到。”
 

    杨告没有说话。
 

    过了片刻,赵骏却忽然笑起来“胡宿是个刚正不阿的人,他既然夸赞了你,也说了你的缺点,他上报政制院,你什么都好,唯独一点,说你喜事权贵以要进。”
 

    “额”
 

    杨告顿时就尴尬了。
 

    喜事权贵以要进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他喜欢攀附权贵,对上级阿谀奉承,想要在仕途上更进一步。
 

    但这真就是他的本意吗
 

    自然不是。
 

    没有人会天生喜欢对上司阿谀奉承,特别是面对那些老头的时候。
 

    可杨告有什么办法呢
 

    因为他是同学究出身,所以就必须要比那些考上进士科的人努力十倍百倍,才能换来更进一步的可能。
 

    有人或许不清楚同学究出身的人地位有多低。
 

    怎么说呢
 

    如果说同进士出身是大专的话,那这个同学究出身,连中专都不如,估计也就小学初中文凭这种。
 

    因为宋代分进士科、九经科、五经科、开元礼科、三礼科、三史科、三传科、学究科、明经科、明法科等十多种科目。
 

    里面含金量最高的自然是进士科,其余科目则差不多,专攻方向不同。共同点在于,进士科高,未来成长高。其余科目低,仕途有限。
 

    因此受学历有限,做到他这个转运使、发运使基本上就是极限。
 

    有宋一朝三省六部、三司、枢密院、政事堂高官,基本上都是进士出身,连同进士出身都极少,更别说杨告都不是学究出身,而是同学究出身,卑微中的卑微。
 

    所以他虽然为官清廉,且能力极为出众,可在官场上学历、资历、能力缺一不可,光有能力和资历,没有学历照样很难上到高位。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杨告学历这么低,却也能当上四品发运使,不也正说明他的能力所在吗
 

    因而见到杨告面色尴尬,赵骏笑道“出身低微并非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我并不觉得你做错了,只要能力出众,不贪污腐败,治理好一方百姓,在我看来,那就是最好的官员。”
 

    “谢知院夸赞”
 

    杨告拱手一礼。
 

    赵骏说道“先坐下吧。”
 

    “是。”
 

    杨告又一礼,随后坐到了旁边椅子上。
 

    赵骏继续说道“官员的出身至少在我这里不重要,重要的还是能力,如果你做得好的话,我绝对不吝啬提拔。我大抵也能猜到你今天晚上会过来找我,说说吧,你觉得有什么办法”
 

    杨告听到赵骏的承诺不由得大喜,心中庆幸自己选择了正确道路,随后忙道“下官以为,杨日严既然是黄惟的继任者,就不可能对这些事情不知道。赈灾款被贪墨这件事,不难查。只要找地方百姓,有没有米粮发下来,他们还不知道吗”
 

    “嗯。”
 

    赵骏赞许地点点头“你说得是。”
 

    得到赵骏鼓励,杨告继续说道“所以下官觉得,今天杨日严和周陵得知了知院在查这件事,很有可能立即联系黄惟与孙沔,让他们销毁罪证,到那个时候再想抓住他们的把柄就不容易了。”
 

    正所谓捉贼要拿赃,查贪污也要讲证据,不可能仅凭林洙的一张嘴,就断定黄惟跟孙沔他们在里面上下其手大搞贪污。
 

    毕竟像郭承佑那样,直接在与他勾结的地主家找到书信这样的罪证,然后就有理由直接搜查他的府邸,从而找到更多罪证的官员还是极少数。
 

    郭承佑是自恃有皇帝当后台撑腰,可以无法无天。别的官员做事会谨慎许多,没那么容易抓到他们的把柄。
 

    包括赵骏今天暂时停了杨日严和周陵的职务,也并不是说他们在里面捞钱了,而是指责他们明明淮南路不少县赈灾粮款都没有落到实处,他们来淮南路两年却毫无所知,以他们失职的罪名先停职。
 

    在后世,一名官员遭遇突如其来的天灾,即便亲临现场指挥,没有完全处理好灾区问题,都有可能极大影响仕途,甚至有降职被处分的危险。
 

    而在宋朝,渎职和失职这两个罪名都比较勉强,赵骏几乎是强行用权力把他们的职务停掉。
 

    可见要想真正打掉贪腐,还是要以实际证据为主。
 

    所以听到杨告迅速找到了关键性问题所在,赵骏更加满意他的能力,说道“那该如何防止他们销毁罪证呢”
 

    杨告说道“他们上下其手,层层盘剥,必定是牵扯到大量相关之人。比如那前任霍丘县令熊涛,以及现任死掉的这位霍丘王县令。据林洙所言,淮南路有不少官员与他们勾结,若是能抓到一些,兴许能抓住他们的罪证。”
 

    “很好,看来你已经有了思路。”
 

    赵骏笑道“那这件事情,我就交由你去办。我令你带掌淮南路,若是能够把这桩贪腐大案查个水落石出,我亲自为你向官家请功,将来升去中央,担任一部侍郎、尚书乃至于相公也不是不能”
 

    “多谢知院,下官愿为知院和陛下,赴汤蹈火,肝脑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