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一百九十八章 名满天下,回到家乡

    宋景佑四年八月,这场耗时接近半年的贪腐大案,总算是落下帷幕。
 

    八月底,涉案的官员、商人,被杀了八十多人,有五百多人被判流放,还有一千多罪责较轻的相关人员被问责,处以其它如坐牢、笞打、杖臀、罢职等刑罚。
 

    同年九月,大理寺、御史台以及审刑院把当时涉案,事后调到外地的其余犯官,包括原淮南路转运使、发运使、判官等等一众官员捉拿归案。
 

    按照以往经历,只是罢黜他们的官职,甚至都没有流放。
 

    但政制院很快下达了指导意见,让三司判处主要涉案官员死刑,其余从犯才能够从轻处理。
 

    大理寺卿钱正威、审刑院同知张揆、御史中丞范讽不服,要求政制院给出解释。
 

    毕竟以前赵骏杀人,一来是他杀的都是品级没那么高的官员,二来则是赵祯给了皇城司自行处置的权力。
 

    虽然百官们纷纷上书反对,不断弹劾,但那次官家的决心很大,他们拿赵骏没什么办法。
 

    可现在赵骏人都不在汴梁了,凭什么还要求他们按照赵骏的意思来办事
 

    没想到政制院那边只给了一个解释,就是“依法办事”
 

    这让三人一时无言以对。
 

    因为宋刑统当中其实也没有任何一条“刑不上大夫”。
 

    甚至在北宋初年,由于五代十国刚刚平定,必须用重典恢复社会秩序,因此刚刚制定刑法的时候,赵匡胤还是以严格为主。
 

    据宋史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在位的十七年之内,处死的大小官员约有4000余人,赵光义也杀了不少。
 

    只不过到了宋仁宗赵祯时期,经过士大夫们的不断忽悠,总算是把赵祯父子给忽悠瘸了。
 

    所以如果说“依法办事”的话,他们还真没什么理由反驳。
 

    只是宽待士大夫都是潜规则惯例。
 

    原本宋太祖和宋太宗对贪官的严厉打击,甚至还和“十恶不赦”的造反等大罪一起列入了绝不赦免的行列。因而当时的吏治比起五代以来的贪婪成风,肆无忌惮已经大大有所改善。
 

    但是后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律法的宽松,导致贪官污吏死灰复燃。
 

    比如到了仁宗年间,包拯就曾经感叹道“贪黔暴政,十有六七”。虽然朝廷有包拯这样的能吏,可也是杯水车薪。
 

    等到了北宋中期的哲宗年间,一年审判下来的死刑官员约有260余起,但是其中仅仅只有25人被处死“所活垂及九分”,就可以知道对官员的宽松程度有多大。
 

    现在三司衙门又想按照以前的惯例,宽松对待犯官。只是没想到政制院这边态度明确,要恢复到太祖太宗时期,这实在是让他们难以接受。
 

    所以虽然政制院给了“依法办事”的政令,可三司衙门这边还是拖着没有判决。他们判的结果政制院不签,政制院给的意见他们不受理,双方竟然一时就这样僵持住了。
 

    要是赵骏在的话,估计不会搭理他们,直接让皇城司的人把那些该死刑的人拉去东城外砍头就是了。
 

    但吕夷简那帮人还是得讲点官场规矩,没有这么蛮横。
 

    于是乎晏殊出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告诉三司衙门这边,之所以对那些人死刑,是因为他们贪污腐败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大宋可以刑不上大夫,但问题是只能针对那些犯事不太严重的官员可以从轻发落。
 

    比如小小的贪污一点银钱,或者动用一些特权,搞点私人经商,打击竞争对手之类的玩意儿,减免些刑罚也不是不可能。
 

    唯一的条件是不能弄出人命。
 

    正所谓人命大于天,这是自古不变的正义口号
 

    如果你害死了几万百姓,最后却宽大处理,那朝廷的威严和颜面何在
 

    所以为了朝廷的脸面着想,这些人必须死刑。
 

    晏殊这个说法是站得住脚的,但当时三司魔怔了,就是不松口。
 

    之后政制院下了绝招。
 

    他们让一些人放出三司对重大犯官包庇的风声。
 

    欧阳修知道后,勃然大怒,立即写了文章在报纸上猛烈抨击了三司这样的行为。
 

    双重舆论引导下,引发了巨大的舆论风暴。
 

    早朝上也进行了议论。
 

    他们针对是所有士大夫都能从轻发落,还是只有没弄出严重后果的士大夫可以从轻发落进行了激烈辩论。
 

    最终在欧阳修等人的带节奏下,得出结论,就是“刑不上大夫”的确是大宋对士大夫的一种优待,但这不能成为士大夫无法无天,可以肆意妄为的理由。
 

    若是士大夫们到处祸害百姓,到处残杀无辜,那对于朝廷的打击会非常大,造成的后果肯定也让朝廷难以承受。
 

    所以“刑不上大夫”,必须是有限的,如果造成了巨大后果,就必须明正典刑。
 

    当时场面上还是颇为壮观,大部分百官都属于那种看热闹的心态,以欧阳修、蔡襄、余靖等年轻正义之士,把三司骂了个狗血淋头。
 

    就连赵祯都下场帮欧阳修他们说话。
 

    百官们一瞧这情况,也是马上改变了吃瓜立场,纷纷指责起三司来。
 

    说那些人能干出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情,就已经不算士大夫,根本不配得到优待云云。
 

    还有真正的士大夫就应该为官清廉造福一方百姓,而不是这样蠹国乱民等等。
 

    这就直接把那些人给开除士大夫籍了。
 

    钱正威、张揆、范讽三人根本顶不住这么大的压力,最后只能妥协,按照政制院的交代,把人给判处了死刑。
 

    如此一来,朝廷收获了颜面,赵祯吕夷简他们能给赵骏一个交代,百姓得到了公道。
 

    同时官员们也明白了“刑不上大夫”的底线在哪里,将来做事想必也会深思熟虑,有所收敛,不敢再像从前那样肆无忌惮。
 

    对于几方来说,都是一件共赢的好事。只有那些被砍下了脑袋的犯官们受伤的世界,算是达成了。
 

    而赵骏这边,则南下前往江浙。
 

    他走的那天,真州百姓云集渡口,纷纷欢送。
 

    其实赵骏没怎么为真州百姓做过什么事。
 

    因为他多去走访地方,在真州待的时间比较少,除了视察一下漕运情况以外,就是在转运使衙门办公,只是偶尔去乡下看看而已。
 

    但即便是如此,很多百姓也是自发过来相送,即便没有受过他的恩惠,也不断喊着青天大老爷。
 

    世界就是这样,如果你常年呆在了黑暗里太久,陡然间有人给了你一抹光明,那么这抹光明,就成为了伱的救命稻草。
 

    赵骏在他自己看来,没有做什么,无非就是查了一些陈年旧案,打击了一些贪官污吏。
 

    可对于百姓来说,他是在把压在他们头上的那座大山搬走的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