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二百三十五章 大宋何惧一战!(第2页)

 

    这就是底线了。
 

    辽国现在一场大战把底子都快打没了,就需要宋国的岁币来安抚各个部落,于是就开始惯用的套路搞讹诈。
 

    赵骏坚决不接受他们的讹诈,但为了防止辽国狗急跳墙,也不是不可以救一救。
 

    毕竟再发展几年,火器规模扩大,辽国就不足为患了,没有必要在这个时间段与辽国玉石俱焚,闹得河北路以及河南路百姓生灵涂炭,家破人亡。
 

    所以只要辽国接受了大宋的条件,那么大宋自然有别的办法稳住辽国局势。
 

    最典型的办法就是开互市,平等换资源。
 

    想要我们的五十万贯岁币可以,拿金、银、铜、铁、马来换,甚至煤矿都行。
 

    东北地区物产充沛,各种自然资源相当丰富,要不然后世新时代开始之时,我国重工业也不会放在东北。
 

    事实上纵观整个辽国,他们都不缺马匹,不缺铁器,不缺金银铜等资源,他们甚至有自己的工匠,有自己的手工制造业。
 

    但辽国的商业跟宋朝比起来还是差距太远,以至于急需要靠与宋国互市来达成国内的需求。
 

    然而为了防止资敌,辽国禁止让宋国得到马匹,禁止蒙兀人得到铁器,也不允许一切战略物资流入到宋国来,互市的产品只有羊、橐驼、皮革、毛毡、盐等。
 

    因此要是辽国真的放开了马匹限制,大量往宋国贩马,别说每年区区几十万岁币的入账,就算是几百万,上千万贯,都不是不能赚。
 

    只是辽国自己不愿意而已。
 

    那对于赵骏来说,你不愿意,那就打得你愿意。
 

    反正他已经划出了底线,辽国那边不答应,那就开战,没商量的余地。
 

    “其次如果辽国拒绝了我们的要求,那么就开战吧。”
 

    赵骏将笔记本电脑从背包里拿出来,放在赵祯的书桌上,他现在二十四小时把笔记本带在身边,防止赵祯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打开笔记本,调出我国地图。
 

    他指着东北那一块说道“你们看,辽国严格来算,不能说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而是一个部落联盟。由最强大的契丹族统治,同时又包含了女真、蒙兀、室韦人、东北汉人、渤海人、奚人、阻卜人等几十个民族,成百上千个部落。”
 

    众人围拢过来,赵祯微微点头道“辽国确实内部并非都是契丹族,其余民族占据了多数。”
 

    “这就是他们土崩瓦解的根本所在。”
 

    赵骏笑道“我以前就跟你们说过一句话,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辽国人是自己要来南下侵略,把我们当成敌人,那就怪不得我们。可他国内的其它各部落民族,不一定和辽人一条心。”
 

    “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想法,有他们自己部落的利益。辽人可以肆无忌惮,那是因为他们契丹族是游牧民族,都是骑马的,手榴弹和大炮威胁不到他们,但其它民族不一样啊。”
 

    “像东北的这些女真人、渤人海、奚人、阻卜人等都是渔猎民族,辽人征兵的时候,都会让他们充当步卒,一旦开战,死伤的那就是他们的人。”
 

    “如果换做是你们,自己的部落去侵略不仅捞不到好处,还死那么多人,让自己蒙受那么大损失,你们会答应吗”
 

    赵骏目光看向吕夷简众人,发出了灵魂一般的拷问。
 

    一时间让他们有些呆住。
 

    是啊。
 

    他们每次想问题,都是站在宋国人的角度去考虑。
 

    觉得辽人强大,举国南下,必然造成宋国百姓生灵涂炭,造成国内动荡不安。
 

    可从来没想过,辽国是不是真的有这个本事南下。
 

    就算有这个本事南下。
 

    难道宋国还不会拉拢、分化他们的部落吗
 

    辽国人光靠他们本部落的骑兵,能干成什么大事还不是要靠各属国、各部落的步卒
 

    一旦这些充当炮灰的其他民族部落不干了,辽国也就是外强中干的货色罢了。
 

    一时间,赵骏的思路竟然给他们打开了全新的视野。
 

    王曾更是期期艾艾道“不不愿意。”
 

    “那不就结了。”
 

    赵骏双手一摊道“没有了辽国属国、属部落的人,你看辽国还逞什么威,怕是早就崩溃了。”
 

    赵祯大喜道“正是这个理。”
 

    “所以如果辽国选择开战,那就开战吧,反正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赵骏总结道“我们只需要派人前往东北出使,告诉那些部落,帮助我们灭辽国,不仅以后减免他们的赋税,不会再征他们的人去打仗,还会给予赏赐。杀一个辽人,赏多少钱,看那些部落是跟着辽国人走,还是跟着我们走。”
 

    吕夷简担忧道“辽国统治他们多年,积威已深,他们未必会答应啊。”
 

    “错误的,谁赢,他们帮谁。”
 

    赵骏反问道“那么现在此番保州之战,是辽赢,还是宋赢”
 

    “宋赢”
 

    赵祯亢奋说道。
 

    “不错”
 

    赵骏环顾四周道“积威已久,同样积怨也已久。辽人的统治已经让他们不堪重负,保州一战,也让他们见识到了火器的厉害,没有人会头铁到义无反顾去送死,辽国一意孤行继续开战,只会加速他们的内部分裂和灭亡,真要打起来,宋有何惧”
 

    一番话语,显然是给了众人一颗定心丸,特别是赵祯,只觉得拨云见日,茅塞顿开。一下子让他看到了大宋战胜辽国之后,一片光明的场景。
 

    他迫不及待地对众人说道“不错,大孙说得句句通透。真打起来,辽国可能还未南下,就自己先崩溃了。那又为何要惧怕他们呢从今日起,再敢言向辽国赠岁币者,决不轻饶”
 

    “是”
 

    众人互相对视,也只能无奈拱手。
 

    赵骏现在不仅反对了和谈,而且还给出了辽国出兵的解决方案,那他们自然也就没有反对的理由了。
 

    当下赵祯立即给范仲淹回信,要求他按照赵骏给的意见回馈。
 

    翌日。
 

    朝议上,昨日范仲淹上的劄子已经传遍朝野。
 

    面对赵祯如何对敌的询问,各部门尚书、侍郎、御史、台谏官纷纷上书,认为可以答应辽国的要求。
 

    而且给出的理由基本上和吕夷简他们差不多,都是认为没必要和辽国鱼死网破。
 

    赵骏听了之后勃然大怒,站出来驳斥了这种歪理邪说,怒斥这些人通敌卖国,是民族的罪人。
 

    随后他发表了激情演讲,指出辽国内部存在的问题,告诉众人辽国其实就是个纸老虎,根本不用惧怕他的威胁和讹诈,并且给出了对策。
 

    赵祯亦是站出来支持赵骏的观点,向群臣表示了自己坚决主战的决心。
 

    一时间赵骏的话很快通过报纸传遍汴梁。
 

    特别是他演说当中的那一句“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更是振奋民心。
 

    汴梁都在传唱,官家的英明神武,知院的强硬作风,以及范仲淹的优秀表现。
 

    宋人的脊梁,从来都是由上往下断。
 

    上层权贵贪生怕死,将领们也贪生怕死,造成了敢打敢拼的宋军士兵们畏手畏脚,百姓只能暗骂朝廷无能。
 

    可金国人来时,君不见汴梁三十万军民奋勇抵抗之心,也不见金国马踏北方,多少沦陷地的汉人前仆后继,发动一波又一波的起义,对抗金人的残暴。
 

    所以大宋上层的脊梁是断的,从来都不关百姓什么事情。赵骏现在要做的,就是把上层的脊梁接起来,告诉天下百姓。
 

    大宋敢战,不惧战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