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三百零二章 大宋天军

    尽在悠久
 

    走大路直取谅州,然后强行攻破有重兵把守的雍鸡关古道,最后再强行奔袭李朝的都城升龙
 

    听完狄青的话,侬智高只觉得脑袋嗡嗡的,两眼迷糊,有些发蒙。
 

    见过狂妄的,没见过这么狂妄的。
 

    要知道李朝可不比打西夏跟辽国,或许在战力上上李朝跟他们有些差距,但在地形上,李越占据了绝对优势。
 

    他忍不住对狄青说道“将军,这会不会太冒失了一些。”
 

    说着侬智高指着舆图,在雍鸡关外围一带划了一条线道“这边出雍鸡关后,为我大宋边陲门州,后方有门州关,为交趾把控,一条道路直通谅州,可此路虽还算通畅,却是两侧高山山峦,中间一条直道。”
 

    “我们在当地也并非没有内应探马,根据他们的回报,李朝太尉郭盛溢已经在此有重兵把守。若要强行扣关,他们只需要在两侧山峦上布下伏击,岂不是与送死无异”
 

    打西夏跟辽国地形平坦,双方也没有多少地利可言。甚至宋国有城池,在非野外战争当中,可能还更占便宜一点。
 

    而李朝这边全是山岭,虽然过了红河三角洲北部山峦,就是一望无际的红河平原。
 

    然而就是这山峦难过。
 

    毕竟自古以来,只有一条道的绝道都是非常险要的。
 

    这种道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需要占据咽喉要道,便能够以少量兵马,将千军万马都给阻拦在外面。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姜维占据剑门关,关外钟会十多万大军寸步不能行。若非邓艾率领五千人马偷渡阴平小道,直取成都,恐怕再来十万人季汉都难以灭亡。
 

    这雍鸡关古道也是如此。
 

    虽然李朝的兵马战斗力不一定高,可有这样的险要地形,除非大军南下,否则在兵力没有多大优势的情况下,又怎么能强行攻破这样的绝道呢
 

    但狄青也有理由的,现在的打仗可不是像以前那样冷兵器作战,敌人占据山岭就占据山岭,一路上这么多山,都能占据吗
 

    只要在对面山上架起大炮,甭管敌人建造多少营垒,关口有么险峻,对方有多少人马,那都是一炮轰平。
 

    所以狄青只是笑了笑说道“同知有所不知,别看我们人数只有一万,却战力非同一般。而且更能山地作战,他们喜欢在山里,我们就能打得他们无处藏身。”
 

    “额”
 

    侬智高更加不解了,但见狄青颇为自信,也不敢与他争辩,只好说道“还是请将军不要大意才是。”
 

    “放心,我自有攻略之计。”
 

    狄青应了一声,随后说道“只是虽有攻敌之策,但还是要实际观测一番地形,同知熟悉敌人情况,希望同知明日带我去看看。”
 

    “明日就去吗”
 

    杨察忍不住道“邕州离雍鸡关尚有四百里,将军一路过来奔波,是不是要先休整一番”
 

    “无妨,我们可以先行一步,驻扎于关中,等我观测好了地形,便能正式出兵。陛下和知院的意思都是要我速战速决,我也不想拖太久的时间。”
 

    狄青摆摆手。
 

    眼下六月正是广西炎热的时候,而且蚊虫非常多,就怕军中出现疫病,所以能迅速解决最好,他也不想拖下去。
 

    见狄青坚持,杨察也无奈,只好应道“希望将军大局为重,不要轻易涉险。”
 

    “那是自然。”
 

    狄青应了一句,随后大家又聊了一些事情,这才散会。
 

    会议结束之后,众人各心情不同。
 

    杨察是知道火器厉害,但他没有亲眼在战场上见过,所以也不知道这一万火器军到底能不能发挥作用。
 

    而侬智高则别说见过,连听都没听说过,西南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特别是他以前都不是朝廷官员,只是一个边境少数民族首领,就更加不可能知道火器的存在。
 

    因而见到朝廷只来了一万人,不免对这次出征有些悲观。
 

    只是狄青似乎信心满满,似乎觉得光凭广西这几万人,加上大理那点人手,就能够平灭掉拥有数万大军把守的交趾重要关隘。
 

    让侬智高难免在心里给他评价一个骄傲自大。
 

    “也好。”
 

    “这狄青自以为大宋击败了辽国和西夏,就如此目中无人,让他去碰个头破血流,就知道厉害。”
 

    “到时候上报到朝廷,我既然已经劝阻过,那跟我也没有什么关系。”
 

    “之后朝廷见到光凭一万人不能破交趾,兴许更加大怒,遣重兵二十万来也说不定。如此一来,才能够彻底把交趾灭亡。”
 

    出了州府衙门,在回自己同知衙门的时候,侬智高心里想着。
 

    于是乎,大家各怀心思,便是一夜过去。
 

    翌日清晨,狄青就带着三百人轻装上路,在侬智高的带领下,向着凭祥洞的方向而去。
 

    凭祥洞就是后世凭祥市。
 

    在宋越边境线上,这一带羁縻州相当多,达十余个,其中门州就是后世越南的同登镇。
 

    跟大理一样,宋国和越南之间并不直接相连,而是中间有大量的少数民族部落,这些部落形成的集镇在名义上归属于大宋,实际上都是自治。
 

    李朝对这些边境部落采取拉拢、分化、压榨等等策略,以至于当地部民十分厌恶,纷纷举兵反抗,这才让侬智高崛起。
 

    只是说来也有些惭愧。
 

    这些区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的领土,但雍鸡关这样重要的关隘把守者却不是宋军,而是边境的少数民族。
 

    他们处于两个国家的夹缝当中,无力阻拦李朝的进攻,导致边境频频失守。
 

    在历史上李朝攻破邕州之前,李朝就多次派兵袭扰边境关卡,劫掠门州、冻州、下石、凭祥、西州、上石、西平州等大宋的边境羁縻州,给边民造成严重威胁。
 

    若非如此,也不至于让侬智高振臂一呼,一呼百应,在很短的时间内从区区数千人的部队,发展出数万人。
 

    都是被李朝压迫而奋起反抗的边境少数民族。
 

    侬智高如今在边境的威望其实一般般,历史上需要他多次反抗李朝,多次招兵买马,实力越来越强大之后,才被周围侬姓、黄姓等边境各部落推崇。
 

    此时他还没有到后来那样的地步。
 

    不过他爹侬全福威望很高,以前是边境地区最大的少数民族势力,带领各部落反抗李越。
 

    所以侬智高与边境很多部落首领都认识,看在他死去老爹的份上,那些诸洞诸部落的首领基本都会卖他个面子。
 

    有他带路,一路就非常顺畅。
 

    狄青从邕州出来,走了大概十多天的时间,过古万扶绥、太平崇左、思明宁明等大州,最后终于抵达了距离凭祥洞十余里外的西州。
 

    这一路上其实都是大路,而且有不少平原区。如太平州和思明州就是平原众多,土壤肥沃之地,有诸多部落在此生存,甚至还有很多汉人百姓,与这些边境民族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态势。
 

    但狄青还是走了十多天,并非道路不好走。而是森林太多,加上每到一地,侬智高都要给他介绍当地首领,因此耽搁了一些时间。
 

    不得不说,虽然是平原区,可林木也太多了一些。后世宁明3705平方公里面积,其中大多数都是平原。但在此时大多数地区都是森林,一望无际的林海,仿佛一眼看不到尽头。
 

    怪不得古代向朝廷进献木料,都要从西南的广西运过去,这木材资源的丰富程度,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
 

    狄青出身于山西汾州,16岁就打架斗殴被编入汴梁禁军,哪见过这样无边无际的林海,一路上都是啧啧称奇。却又把这样奇特的地形记在心里,思忖着若是他来这里打仗,应该如何调兵遣将。
 

    等到七月上旬,他与侬智高就到了西州。
 

    光听边境某某洞某某洞,还以为这些少数民族部落都居住在山洞里。
 

    但实际上洞也可以说是峒,属于当地的行政名称,对应的话有点像是大宋的乡镇,规模跟镇子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