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三百零九章 赵骏只会更狠(第2页)

 

    这就导致地方官吏不敢在这件事上马虎,不再维护地主富户的利益,而是转而开始维护佃户们的利益。
 

    若是有佃户遭遇到这样的事情,只需要报官,那地主轻则倾家荡产,重则坐牢流放,这一笔笔都能算是官员的政绩。
 

    所以在新政下,面对佃户的大规模流失,很多地主都亏空严重。
 

    要么把名下的土地转移给子孙,以此减少摊丁入亩的税务缴纳。要么被迫卖地,以至于田产日益减少。
 

    十月上旬,苏州吴县木渎镇,镇西北姑苏山遥望,镇西南围绕着太湖东畔,良田千里,晚稻收割之时,金黄的麦穗在秋风中轻轻摇曳。
 

    镇北有一座巨大的庄园,乃是吴县一大家族龚氏大地主龚旭宅邸。
 

    吴县龚氏乃是当地望族,北宋年近出过七个进士,南宋时期也有不少官员子孙,如祖父移居苏州昆山的南宋官员龚明之祖上就是吴县。
 

    不过当地望族归望族,并不代表每个人族人就过得好,龚氏家族内部田地被族中长者以及主脉族长等人占据。
 

    其余支脉、庶出日子就不好过,比如龚明之的祖父就是被迫离开家乡,自立门户。
 

    有不少底层族人就成为了主家的农奴、佃户、仆人之类。
 

    龚旭大概五十上下,生得富态,穿着绫罗绸缎,他今天刚刚从城里回来,才下马车,就又听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又有几家佃户脱离了他们家,跑去城里官府的招聘处选择了成为官府的佃户。
 

    这令龚旭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便在他回到家中,稍稍歇息喝碗茶的功夫,忽然就听到了仆人过来禀报,说潘氏、王氏、张氏三个大家族族长过来求见。
 

    龚旭就只好请他们进来。
 

    “龚兄”
 

    三人进屋向他拱手。
 

    “潘兄,王兄,张兄,你们怎么来了”
 

    龚旭起身回礼。
 

    “还能是为了什么事”
 

    潘家族长叫潘识,表情一脸无奈。
 

    “坐下说吧。”
 

    龚旭说道。
 

    四人便坐下来。
 

    奴仆一一给他们上茶。
 

    等人走后,厅中就只剩下他们四人。
 

    “龚兄,听说你上午去了城里,县衙那边怎么说”
 

    王氏族长王玮问道。
 

    “唉。”
 

    龚旭叹了口气道“这是朝廷的死命令,县衙的熟人也不管用。”
 

    “呸”
 

    潘识倏地呸了一口道“那范仲淹还是咱们吴县的人,就这么祸祸咱们。”
 

    “你们有没有去找范氏宗族”
 

    “找了,范仲淹自己出钱给他们贫困的宗族子弟买田土,他们又怎么会帮我们说话”
 

    “倒是没想到他们范家忽然就这么发迹了,若是早早结交就好。”
 

    “谁能预料到这个呢”
 

    “算了,还是谈谈该怎么办吧。今年的秋税,我家这一下子得多交三万多石粮米。”
 

    “我家也得多交两万余石,而且不止是粮米,还走了人,上个月已经走了十七户了,再这么下去,人都要走光了。”
 

    “可不是吗这四个月以来,光我这边就走了四十多户。”
 

    “谁不是呢。”
 

    几个人互相长嘘短吁。
 

    这些大宗族大地主,个个都身家巨富,拥有良田数万,乃至十余万亩。
 

    朝廷一道新政下来,分摊到他们头上,顷刻间多出几万石税。
 

    这谁受得了
 

    而且不止是税,还有人。
 

    虽然严格来说,他们手底下走的人还真不算多。
 

    因为南方宗族规定还是比较严格,受限于宗族制度,很多家庭情况稍微好点的青壮并没有离开。
 

    只有那些特别贫困,贫困到几乎快活不下去的家庭才会选择孤注一掷,脱离宗族自立。
 

    这种现象在南方实在太常见了。
 

    后世我军于苏区展开一定改革规划的时候就出现过,南方很多青壮就被宗族约束,不能参军也无法脱离宗族单独从事生产。
 

    反倒是北方就无所谓,北方的宗族约束力在五胡乱华、五代十国等多次冲击下,早就形同虚设,几近于无。
 

    所以赵骏前些年出台的宗族改革方案在北方畅通无阻,在南方嘛完全没有实施。
 

    但手底下人走得不多不代表他们的利益没有受损。
 

    摊丁入亩后他们要缴纳的税就变多了,这让这些动则拥有数万亩田地的大地主们顶不住了,纷纷商量办法。
 

    “龚兄,上午你去县衙,就没打探到点什么吗”
 

    张氏族长张若海问道。
 

    龚旭说道“县衙那边倒是给了指点,说是让我们把手底下的田地卖给朝廷,让我们去兴办什么水泥厂、钢铁厂、纺织厂。”
 

    “这是什么东西”
 

    众人不解。
 

    “鬼知道呢。”
 

    龚旭挠挠头道“何况这玩意儿能不能赚还难说,我也稍微打听了,光前期的投入就巨大,万一不赚钱,岂不是要倾家荡产”
 

    “那算了,这地是祖上留下来的,打死我都不会卖。”
 

    其他人摇摇头。
 

    “现在的问题是咱们得拿个章程出来,县衙那边也没法子,州府、御史司、皇城司到处在查。”
 

    王玮双手一摊说道“若是查到县尊包庇,那就是要削官罢职的,人家可不会为了我们与朝廷作对,送再多的银钱都无用啊。”
 

    “如今朝廷这是要把我们逼死不成”
 

    潘识很是愤怒。
 

    其实前些年朝廷的税比现在还高,最高的时候达到了30,但当时他们虽然也被剥削严重,却勉强还能生活下去。
 

    原因在于当时的粮价比较高,特别是和西夏辽国打仗时期,哪怕税收高点,他们依旧靠着手里剩余的粮食,通过高额的粮价仍然赚得盆满钵满。
 

    庆历二年就是最好的时代了,仗刚刚打完没多久,粮价下跌得不算多,甚至比平常年岁好高些,朝廷又大幅度削减农业税。他们再继续压榨佃户,三头通吃,可谓是赚足了利润。
 

    直到去年和今年,粮价从平常年份的三百多文一石,跌到了现在二百多文一石,可因为税收下降了,他们还是有充足的利润空间,饿死谁都不会饿死他们这些大地主。
 

    但在粮价下跌,朝廷又加大税收的情况下,那他们就有点难受了。虽然税率依旧没有达到最高点,可过惯了好日子,谁又希望回到从前那样被收高额税呢
 

    所以一个个愁眉苦脸,上蹿下跳。
 

    其实这个时候朝廷已经给了他们选择,那就是逼着他们从事商人行列,投资钢铁厂、纺织厂、水泥厂,加入到时代的风口上去。
 

    在此时如果投身其中,正赶上赵骏改革的关键时候,那就一头猪站在风口上都能起飞。
 

    可架不住总有目光短浅之辈,错过这次机遇。
 

    甚至还走错了路。
 

    就听到张若海忽然说道“诸位,再这样下去,我等都要卖田卖地。为今之计,我看也只有一个办法了。”
 

    “什么办法”
 

    众人看向他。
 

    张若海沉声道“我们所有的田也不过是苏州一隅,偌大太湖,偌大江浙,不知道多少富户因此而破落。若是我们能够将他们联合起来,向朝廷抗议,或许能让朝廷收回成名。”
 

    “伱疯了”
 

    王玮惊讶道“难道不怕朝廷把你抓起来治罪”
 

    “诸位不要忘了,法不责众。”
 

    张若海说道“若是一个两个,朝廷必定重拳。若是千个万个呢受害的士绅富户岂止我们几家,若是串联起来,就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法不责众
 

    几个人互相对视,若有所思。
 

    对啊。
 

    如果他们一起联合起来,也许真的会让朝廷退一步。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
 

    后世雍正四年,江浙士绅在浙江巡抚衙门抗议摊丁入亩,被当时的浙江巡抚李卫强力镇压。
 

    而赵骏。
 

    自是会比李卫更狠。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