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三百一十一章 双刃剑

    翌日,上午辰时。
 

    赵骏就给两浙路转运使杜杞写了封回信。
 

    信的内容其实不多,除了一些叮嘱和吩咐以外,最后面就只有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先礼后兵。
 

    “把这份回执公文交给杜杞。”
 

    信写完之后,赵骏看了一遍,然后召来政制院值班的官吏,吩咐道“让进奏院那边快些。”
 

    “是。”
 

    吏员把信拿走。
 

    旁边晏殊探过头道“汉龙,上任转运使王雍刚病逝,杜杞才接任就把这么难的任务交给他,行不行啊。”
 

    他在一旁瞅着赵骏写信,内容都看清楚了。
 

    但赵骏是个例外,他可以不经过其他宰相直接以知院身份强制下达执行命令,从路部级到州府级乃至县镇级,甚至很多重要公文必须要有他签字才行。
 

    所以有的时候经常是赵骏乾纲独断,一些大事就直接个人拍板,比以前的吕夷简还过分。
 

    本来政制院回执公文都是要其他宰相过目的,路部级以上的事情处理至少得五个宰相以上看了签字才行,州级需要两个宰相商议,只有县以下,宰相才能独立做主。
 

    这也是防止宰相滥用职权,私自调动各部门,从而引发国家性质的变动。
 

    君不见赵祯都被赵骏以“你一个皇帝懂个锤子治理国家为由”,天天窝在崇政殿当摆设吗
 

    因此面对赵骏的蛮横,吕夷简王曾他们也不得不忍让。
 

    可老登们也拿他没什么办法。
 

    毕竟皇权特许。
 

    反正赵骏这么多年政务早就熟稔,并且主导的改革大事也没有出过什么差子,大家也都已经习惯了。
 

    就是该好奇也好奇,想看看赵骏又做了哪些布置,有什么用意之类。
 

    不过晏殊和赵骏关系好,位置也离得近,所以赵骏自己写政令的时候,晏殊经常偷看。
 

    倒不是为了打小报告之类,而是单纯好奇。
 

    晏殊摇摇头。
 

    周围正在办公的几个宰相抬起头,吕夷简问道“怎么,光处理两浙的地主还不够,又想闹到全国”
 

    赵骏也习惯晏殊偷看,笑着说道“这任务说难难,说不难也不难,就要看个人魄力。要是杜杞没那魄力,我要他做什么两浙路也该换人了。”
 

    “就怕这事万一没处理好,闹成全国性大事件就麻烦了。”
 

    全国性骚乱
 

    众人顿时手中的毛笔顿住,批阅劄子都停了下来。
 

    “那倒不至于,我还没那么丧心病狂到要把全国的地主都杀了。”
 

    赵骏摇摇头“这事还是得看杜杞的能力,如果拖得太久,才会引发全国性骚乱。”
 

    可没想到赵骏似乎在下一盘大棋啊。
 

    众人坐不住了。
 

    之前是两浙路上的公文,他们原本是想直接镇压,但赵骏却又想放任他们。
 

    他们还以为赵骏是要杀鸡儆猴,拿两浙路的一些地主做个榜样。
 

    赵骏翻了个白眼,怎么这帮人老盯着自己干嘛。
 

    吕夷简瞥了他一眼道“全国性骚乱,这事闹得有多大你心里不清楚”
 

    王曾连忙说道“你先把事情说清楚。”
 

    “别一惊一乍的。”
 

    这俩老登以前经常内斗,可自从赵骏一家独大之后,反倒除了偶尔互呛以外,倒是少有政见相左。
 

    毕竟跟赵骏的很多政策比起来,他们提出来的政策那都算是保守的,不值一提。
 

    “对啊,既然能早点按下去,又何必放任不管呢”
 

    王曾附和了一句。
 

    但吕夷简不依不饶道“到底什么协商空间,这事你必须在会议上说明白。”
 

    “行吧。”
 

    “我的意思很简单,朝廷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所以算是给他们一个协商的空间,让杜杞自己把握。如果拖得太久,最后朝廷还是能够出面,抓人抄家,不会闹得全国发生动乱。”
 

    赵骏随口说了一句就想敷衍过去。
 

    随着盛度病死,如今政制院宰相剩下十一个,目前在场的有赵骏、晏殊、吕夷简、王曾、张士逊、李迪。
 

    而宋绶、蔡齐、范仲淹、蒋堂、贾昌朝五人则每天上午需要去各部门督查,以彰显政制院对于落实考成法监督的重要意义。
 

    赵骏挠挠头,其实这事本来是打算年底说的,但既然遇上了,就正好做个铺垫,他站起身道“那就临时开个会。”
 

    当下众人就起身,此时政制院只有六位宰相值班,其余人或巡视或外出办公去了。
 

    谁让他们年轻呢
 

    常值班的赵骏需要过问大事,其余基本上都六七十岁了,身子骨也不是很好,最近两年老登们生了不少病。
 

    这样政制院监督中央各部,在宰相们的监督下,各部又只好监督下面的各个部门,如此层层传递,才能持续落实维持数年的考成法。
 

    至于为什么一直是他们五个人。
 

    不过在场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师傅,除了晏殊以外,基本上都是之前的平章军国事的宰相出身。
 

    宋绶蔡齐等人之前最多也就是参知政事的副相,因此他们还是能够确定大事。
 

    不像范仲淹等人,年龄在五六十岁之间,还算是年富力强,他们不去谁去
 

    所以眼下确实不能凑齐整个政制院会议。
 

    “我打算让杜杞软处理。”
 

    赵骏说道。
 

    众人进会议室落座。
 

    才刚坐下,王曾就开口说道“说说吧,到底怎么回事。”
 

    “怎么个处理法”
 

    “协商,不管他们喊了多少地主,事情闹得怎么样,都先协商为主。”
 

    “软处理”
 

    “嗯。”
 

    “要是不答应呢”
 

    “继续协商。”
 

    “具体内容呢”
 

    “很简单,只要他们答应朝廷下达的新政,老老实实纳粮,一切就都还好说。”
 

    “那事情可就愈演愈烈了。”
 

    “那就动刀了。”
 

    “还是不答应呢”
 

    “加大协商力度。”
 

    其实这些年来赵骏杀了蛮多人。
 

    扫黑除恶,黑恶势力搞死了不少。
 

    “这不就是你要的结果吗早点动手就行了,非得继续磨蹭干嘛”
 

    众人一下子没搞明白赵骏什么意思。
 

    也杀了至少得一千多人,流放了好几千。
 

    再加上坐赃的从属,林林总总加起来,没有十万也有六七八万了。
 

    查处军队,将门勋贵搞死了不少。
 

    搞死最少的就是官员了。
 

    因为宋代的地主阶级跟明代不同。
 

    明清时期,举人和进士都是免税的,导致很多百姓都会把田地放在他们名下,这个过程叫做“投献”。
 

    所以现在赵骏又开始对地主动刀,众人倒是不意外。
 

    地主的死活大家并不关心。
 

    因此在这件事上,政制院其实没多大阻力。
 

    毕竟他们以前就是这么干的。
 

    所以明清的官员都的地主,朝廷想收地主的税,那明清的官员怎么可能不反对
 

    宋朝就不一样,官员也都要纳税,从根本上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非得先跟他们协商
 

    这么拖下去,万一一传十十传百,整个浙江的地主都听说朝廷一下子变得这么好说话了,那还不翻天
 

    只是大家没想明白。
 

    既然要对地主下手,他们闹腾的时候出兵不就行了
 

    所以大家也没弄明白。
 

    既然赵骏是想放任事情先发展发展,那就放任就是了,官府先不搭理,等对方聚集到一定程度再出手就行。
 

    最重要的是浙江作为长江下游,运河重要枢纽,消息很快就会传到全国去。
 

    如果不能第一时间雷霆手段镇压,杀鸡儆猴,这么搞下去,还真有可能造成全国性的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