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宋旗帜飘扬

    十月初,西北其实不止发生了两次战事,而是很多次。
 

    因为宋军本质上是兵分两路,只是西路大军分头行动,由张亢和景泰率领,分别进攻邈川城和卓啰城。
 

    同时配合泾原路的宋军对边境西夏军展开清理攻势,让青塘和卓啰和南一带西夏军损失惨重。
 

    而东路则由环庆路和鄜延路共同组织对西夏境内的骚扰,数万宋军化整为零,以营级为单位,袭击西夏境内的寨垒、碉楼。
 

    除了城池以外,野外的一切军事设施都是宋军打击的对象,令边境的西夏人闻风丧胆,纷纷撤离跑回城中躲藏。
 

    大宋如今已经断绝了宋夏互市,宋人背枪骑马在草原驰骋,西夏人只有挨打的份,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毕竟西夏人唯一的远程手段就是靠火炮,野战相遇的话,用冷兵器跟宋人火枪打,还未靠近到一里的位置,就已经被射摊了一片,实在无法抗衡。
 

    双方犬牙交错互相攻伐,边境野外的西夏军队一时被肃清。一些城池还有重兵把守,全靠着西夏自己打造的火炮防备。
 

    东线鄜延路兵马总管任福率领一万余人马,屡次出关,不断骚扰西夏,似有深入夏境的意思。
 

    战线一时僵持。
 

    便在这西北局势看似错综复杂,却实则逐渐明朗,大宋渐渐占据上风之时,东北方向的辽宋战役,也缓缓拉开了序幕。
 

    同样是在十月初,京东东路登州海湾里,一支大宋海军舰队,扬起了风帆,浩荡着向北方而去。
 

    从大宋庆历元年开始,赵骏就已经在不断扩大海军规模,建造新型战船。
 

    唐宋时期船只发展如火如荼。
 

    根据北宋宣和年间航海家徐兢所着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载,北宋就已经有了单龙骨的尖底船,名曰“福船”。
 

    在这个基础上,大宋打造出了一系列战舰。
 

    包括长六十余米,宽二十余米,排水量一千多吨的福船战列舰。
 

    还有长四十余米,宽十余米,排水量八百多吨的飞虎护卫舰。
 

    以及三十余米长,八米宽,排水量六百多吨的海鹘攻击舰。
 

    其余排水量二至五百吨的突击舰、冲锋舰、登陆舰、作战舰、补给舰、后勤舰若干。
 

    一支海军舰队人数为五千人,以一艘福船战列舰为主舰,配备二十四个车轮桨,五十名划桨水手,二十七门火炮,三个大型风帆,整体能容纳四百余人。
 

    再加上两艘飞虎护卫舰,五艘海鹘攻击舰,二十多艘突击舰、冲锋舰、登陆舰、补给舰等,一支海军舰队总吨位约一万吨出头。
 

    这点吨位跟后世比肯定不太行,连一支航母编队的零头都算不上,甚至跟明朝初期比起来都差上一筹。
 

    如郑和下西洋的宝船长一百五十多米,宽六十多米,排水量三千多吨,能容纳一千余人,其余护卫船只吨位规模就已经跟大宋的“福船”差不多。
 

    但至少在眼下装备了火炮的大宋海军舰队,已经是天下无敌的存在。
 

    整个海洋,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与之匹敌的对手。
 

    说起来有些讽刺。
 

    赵骏组建海军是以打着保护海洋贸易,打击海盗的名义建立。
 

    最初是两支,分别为淮南泰州镇海军,河北滨州定海军,加上原来大宋在登州的平海军,为三支舰队。
 

    之后又陆续增加了四支,为山东登州威海军,两浙台州宁海军,福建泉州安海军,广东广州靖海军,总规模达到了七支舰队三万余人。
 

    若是加上驻扎在对马岛和济州岛的一部分海军,总吨位大概在八万左右,人数规模也有四万之众。
 

    而海盗的规模跟大宋海军比起来却如云泥之别,近海的海盗几乎已经被大宋海军剿灭一空,唯有日本和高丽海贸航线附近偶尔还有两国盗匪出没。
 

    这种情况也让朝廷内部有些微词,对于朝廷花重金去打造海军,不少官员上书要求裁撤掉,因为徒劳耗费财力,没什么用处。
 

    但这些建议都被政制院给无视了,包括赵祯都下旨申饬了这些官员一番,在见识到了后世海洋霸权的重要性之后,连赵骏都不用出面,自然有皇帝和诸多宰相为他的决定背书。
 

    这次大宋出动的船队就是滨州定海军,登州平海军和威海军,威海军已经东去前往高丽驰援,定海军和平海军将北上直扑辽国腹地。
 

    此刻狄青立于主舰“护国舰”的甲板上,身后的披风招展。陆地上打仗习惯了,海洋打仗却是头一次。
 

    他的身边站着登州平海军的指挥使呼延守用。
 

    呼延守用见狄青自出海之后就一直眺望远方海洋,已经足足一个多时辰,便笑着说道“狄帅以前应该没怎么出过海吧。”
 

    “是没出过,也没打过海仗,让我有些忐忑。”
 

    狄青倒是颇为老实。
 

    很干脆地承认了自己不擅长海战的事实。
 

    不过他也没必要撒谎,因为他自从灭了安南之后,因功已经升为枢密副使。
 

    宋代武将升职就已经不是升为某某校尉,某某将军了,而是往三衙或者枢密院升,如三衙的三大指挥使,以及枢密院使。
 

    只是三衙属于虚职,算是退居二线不掌权。枢密院就不一样了,如今依旧是枢相,属于实权部门。
 

    此次出兵,狄青以枢密院副使的身份兼海军兵马总管。
 

    因此理论上来说大宋所有海军现在都归他管,级别是呼延守用上级的上级的上级,即便说自己不会打海仗,也不用担心有人夺权的问题。
 

    呼延守用挠挠头道“不瞒狄帅,其实我们也不知道怎么打海仗。”
 

    “啊”
 

    狄青傻眼了,瞪着眼睛看着他。
 

    呼延守用见狄青诧异地看着自己,就连忙道“不止是我们平海军,其它海军也根本不会打仗。”
 

    “为何”
 

    狄青纳闷,这t不会打仗要你们何用
 

    “因为没打过啊。”
 

    呼延守用双手一摊道“海上全是我大宋的军舰和商船,即便有海盗,就他们那点小破船,都不用火炮,直接撞上去都能将他们碾碎,哪来的仗打”
 

    “额”
 

    狄青一想也是,大宋海军自建立起来就没有过对手。
 

    因为对手根本没组建海军。
 

    那他们的作用不就完全没有任何作用了吗
 

    所以与其说不会打仗,不如说虽然有训练,可没有任何实战经验。
 

    这也是弊端之一。
 

    “无妨,反正这次也是登陆作战,我们的任务是靠近到辽国边境,占据榆关,切断辽国主力部队的驰援。”
 

    狄青反倒过来安慰了呼延守用一句。
 

    这也是实话。
 

    大宋不是能掐会算,他们只是从大战略上来看,发现辽夏进攻大宋盟友,逼大宋主动出击露出破绽是最好的选择,不代表他们就知道辽夏主力位置。
 

    何况辽国和西夏都隐藏得很好,没有暴露底牌,对主力部队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掩饰,以至于宋军斥候内应也搞不清楚情况。
 

    信息战就是这样,双方虚虚实实,对于敌我而言,各种各样杂乱的信息会摆在政制院,想迅速判断没那么容易。
 

    两个不会打海仗的将领便带着船队浩浩荡荡北上,在经过渤海湾的时候,便与定海军汇合,两支舰队总计也就一万人左右,但却有大小船只五六十多艘,声势浩大。
 

    数日后,远在涿州的范仲淹就以高丽与大宋签订互助条约,辽国进攻大宋盟友为由,领兵十余万,北上开启了对辽国的战争。
 

    辽国那边果然加大了防御,以析津府为核心,在周围良乡、宛平、玉河、高粱河等地布置了防线。
 

    双方迅速进入对峙阶段。
 

    便在这一片剑拔弩张当中,宋军率先开火。
 

    不过开打的并非前线的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