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四百零八章 树苗正在茁壮成长(第2页)

 虽说棍棒教育太粗鲁了些,可有的时候“棍棒底下出孝子”也并非没有道理。

 很多人在教育上过于宠爱子女,养成子女无法无天的性格,甚至让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反而最终是害了子女。

 棍棒教育下,让子女从小就意识到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从而给予他们规范,树立良好的品德。

 “好了,这次我可能要去好几个月的时间,家里就托付给你了。”

 赵骏笑了笑,随后转身离去。

 从屋里出来,门口就已经有大队护卫和马车在等着他了。

 负责水利的工部侍郎朱巽以及水利专家都水监丞刘彝上前拱手说道:“知院。”

 “嗯,走吧。”

 赵骏点点头。

 整个黄河水利工程总负责是政制院同知兼任工部尚书的贾昌朝。

 但贾昌朝作为宰相当然不可能天天在黄河,他只是做了堵、疏的计划,以及加入了赵骏提出来的束水冲沙的策略。

 下面的实际负责人则是工部侍郎和负责水利专家设计师。

 此番赵骏要巡视整个黄河上下游。

 因为历史上出现三易回河的事情,赵祯和政制院都非常重视,从景佑年开始,就对黄河治理做出了各种治理方针。

 包括在关中上游地区种树,在洛阳等中游地区挖水渠分流,在下游地区堵河口、冲泥沙、疏旧道、通运河等等。

 这些年光为了黄河的投入就花费了超过千万贯,调动了接近百万人力。

 如今十二年过去,终于到了历史上黄河第一次改道的时候,自然要看看如今黄河治理的成效。

 因此赵骏就作为代表出巡,视察黄河沿线,看看现在的黄河是什么样子。

 赵骏上了马车,马车用的是橡胶轮胎,再加上钢筋弹簧避震器,在街面上独树一帜。

 现在汴梁的发展有点奇怪。

 五六层的高楼大厦已经出现,但因为还没有修水电站,而没有电灯。

 蒸汽机已经出现,但因为缺少橡胶而没有汽车和自行车。

 电力已经出现,但因为一些技术还没有攻克,而没有电报之类的远程发信装置。

 整体情况有点像清末民初,处于封建社会转成工业社会的初级阶段。

 橡胶于庆历六年从海外运回来,橡胶树已经在海南、广西、广东等地种下,生长了两年。

 以橡胶树大约八年左右的生长周期来算的话,预计六年后,也就是公元1054年第一批橡胶将会成熟。

 基本上1054年之后橡胶将迅速应用于工业各个领域,自行车时代在十年后开启。

 而电力时代则基本处于初步成熟阶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可以用蒸汽机发电,但目前蒸汽机比较珍贵,因此就没有用,而是考虑用水力发电。

 政制院今年的任务除了民生以外,主要还是关于电力发展的问题。

 预计到明年后年,科学院就能完成电力输送、调节等技术难点,让水力发电站正式开始发电。

 可以想到的是,未来十年左右,大宋就能够从第一次工业革命转入第二次工业革命,届时大宋的发展将领先全球不知道多少年。

 赵骏上了马车之后,他的卫队徐徐带着他离开。

 此时的西华门外已经是热火朝天,香鼎楼已经被拆除,半条清泰街都在进行拆除工作,赵骏家的宅子靠近结尾,大概一个多月后也会被拆掉。

 由于赵骏提出的城市改建计划,把原来的低矮木质城池改成钢筋水泥的那种五六层筒子楼构造,同时扩张皇城面积,大宋第一批因为拆迁而暴富的拆迁户即将诞生。

 像赵骏的家当初是赵祯花了一万多贯帮他买的,就一座占地大概两三千平米的宅院,现在按照汴梁土地价格,飙升了大概四倍多一点。

 而且比其它拆迁户没有的是,他还分了一套房。

 是高级官员的福利,依旧在皇宫外,位于西华门街与启圣院大街的交汇处上,占地数亩的大宅院,宫殿式结构,为赵祯下令建造。

 可以说赵骏现在居住的清泰街即便被拆了,他以后依旧也还是住在西华门外。

 因为现在皇城面积规划是把皇宫外的几个坊市全部吞并掉,往西延伸大概四百米,直到启圣院大街。往东延伸五百米,直到马行街。

 往南延伸五百米到横街,往北延伸九百米到龙德宫,这样算上皇宫原本洞悉宽1050米,南北长1090米。

 整个皇宫面积就是4.8平方公里,面积达到了原来的4倍。

 不过赵祯当然居住不了那么大的面积,紫禁城才0.72平方公里,因此根据规划,这4.8平方公里将成为皇城面积。

 正如清朝皇城面积为6.87平方公里一样,里面将修建大量的公园、人工湖、花园等娱乐设施,并且中央朝廷的几十个部门总部也在这里面。

 所以总得来说,以前的皇宫只是变为了赵祯的居住面积,将会比紫禁城大一点,皇城则是皇帝与整个朝廷共用。

 但即便如此,也比以前皇帝与朝廷各部门一起共用那1.14平方公里强太多。

 穿过这片已经被拆迁的街道,就走入了启圣院大街,街道纵横交错,人来人往,还保留着以前的木质结构。

 然而人来人往的衣着和出行方式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

 初夏人们穿着清凉的短衫,长裤。轿子成为了常见的出行方式,远处还能看到高楼已经正在修建的统一纪念碑。

 从景龙门出去就到了外城。

 外城更热闹了。

 车水马龙之间,各种吆喝声音不断传来,招牌林立,在风中轻轻摇曳。

 街头巷尾,摆着最多的就是煤炉子,茶铺边用煤炉子烧水,包子铺用煤炉子蒸包子,自己家宅用煤炉子炒菜。

 菜刀、勺子、锅子这类钢制厨具也出现在了每户人家家中,成为了必备用具。

 马车徐徐从酸枣门到了城外。

 若是以前,过了护城河就是郊区,城外一片沃野,青草遍地。

 但如今看到的却是高楼大厦,最高七层楼的钢筋水泥楼房拔地而起,鳞次栉比的街道井然有序,商业氛围不比外城差多少。

 汴梁的城区现在正每天都在往郊外扩张,原本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现在也变成了水泥堤钢筋铁骨,充满了现代化钢铁森林的力量感。

 大概又走了两刻钟,队伍总算是到了汴滑运河边。

 这条运河就是当初赵骏规划,贾昌朝主持修建,一路从汴梁直通滑州,连接了黄河。

 河边码头船只不计其数,往来于河北的商人总算是不用绕远路或者走陆路进京,汴滑运河开通之后,吞吐量远远超过了上游汴河以及惠民河,目前是仅次于下游汴河的第二大运河。

 此刻运河边早就已经有大船在等着,赵骏抵达之后,下了马车,目光扫视四周。由于他的出行,周围都被管控,人们只能绕其它街道走。

 但看到城外运河两岸连绵而起的高楼大厦,看到远处街道纵横,赵骏心里还是十分感慨。

 短短十二年之间,汴梁就已经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大宋这只幼苗小树,也已经在茁壮成长,即将成为世界森林里最繁茂,最伟大的那一颗!

 “走吧!”

 赵骏上了大运船,下令道:“启程,再去看看这天下的变化。”

 (本章完)

 dingdi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