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四百一十章 该灭西夏了

大宋庆历八年七月,在巡视了三个月黄河,视察了沿岸各地情况之后,赵骏回到了大宋首都开封府汴梁城。

 此时天下风云际会,东亚地区的格局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最强大的辽国接近分崩离析,辽帝耶律宗真早逝,因长子耶律洪基才十四岁,只能传位给皇太弟耶律重元,以此稳固局势。

 虽然这样做让他这一系子孙就与皇位无缘,但耶律重元在国内的威望比耶律洪基高太多,为了国家不至于被覆灭,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耶律重元登基之后,一边向南方大宋求和,一边整顿军务,平息国内此起彼伏的叛乱,基本上辽国一夜之间从东亚最强,变为如今的二流国家了。

 不过即便是二流国家,也属于是第二梯队。

 因为大宋击败辽国之后,实力基本上跃居于超一流国家,而辽国以前最多算是个一流国家,现在则被打退到了二流。

 这就意味着整个东亚地区已经没有能与大宋掰手腕的一流国家了,甚至连二流国家都只有辽国一个。

 其余西夏、大理、高丽、日本、越朝,不能说是豪杰辈出吧,那也只能算是土鸡瓦狗,称个三四流的势力都勉强,实在是上不得什么台面。

 其中又以西夏和日本国内动荡最严重。

 日本在庆历八年年初,试图收回国内的矿产,有钱之后就向大宋遣使者,学习大宋的制度、技术、文化,以此提高国力。

 然而收回矿产就动了大宋的蛋糕,日本人还以为恭维大宋几句,让他们面子上过得去,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却不知道如今的大宋早就不是那个慷慨付出,养一群白眼狼的天朝上国了,而是以国家利益和百姓的利益为主旨,奉行的是大宋优先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大宋朝廷动怒,虽然没有直接派大军进攻日本,可却派了两支海军舰队,总计一万人浩浩荡荡向着日本杀去。

 宁海军先一步抵达,大破日本朝廷的兵马,消息传到平安京,后冷泉天皇和藤原赖通都震惊不已,惊恐不定。

 如果宁海军用的是冷兵器与藤原季纲的军队厮杀半天,最终才击败藤原季纲,或许他们就不会这样,反而可能下定决心,举日本全国之力将大宋的势力驱逐出去。

 但整个过程实在是太诡异了。

 据幸存者描述,当时他们距离宋国的船队还很远,只听到无数声恐怖的巨响,接着上百个黑色的铁球从天而降,然后他们的船支离破碎。

 隔着那么远的距离,顷刻间让他们的船队瞬间败亡,这与传说中的妖术有什么区别?

 因而在这种震慑之下,日本朝廷反而不敢有什么举措。

 在这种犹豫当中,一个更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源赖义急于收服陆奥国,举兵与安倍氏交战,安倍氏一时猝不及防,被打得大败,随即求助宋军。

 宋军便派出三百人的小队,在安倍氏的人带领下,仅仅一个回合,就在零死伤的情况下,把源赖义的两千多大军打得崩溃。

 要知道历史上源赖家父子在陆奥国威望极高,他一过来,安倍氏就摄于源赖义的名望而近乎投降。

 之后虽然安倍氏把源赖义击败,可实际上双方一交战,源赖义就击败了安倍氏,还击杀了安倍赖良,直到源赖义一路追击,长途跋涉冬季远征,在缺乏物资的情况下才大败而归。

 因此总体来说以源赖义在陆奥国的威望,想要击败安倍氏并不是什么难事,特别是前段时间他们伏击了安倍氏派去支援陆朝的军队,缴获了大批武器铠甲。

 可以说这个时候源赖义在兵力、装备上都与安倍氏保持一致,再加上源赖义在陆奥国的名望,消灭安倍氏是迟早的事情。

 但宋军仅仅三百人,零伤亡,双方距离很远,又是一阵巨大的“砰砰砰”声响。

 据幸存者说,他们还看到了白烟直冒,随即正在冲锋的源赖义军勇士纷纷倒下,包括佐伯经范、藤原景季、和气致辅、纪为清等名将皆当场惨死。

 这一变故就更让后冷泉天皇和藤原赖通等人惊惧,亦是不敢轻举妄动,甚至还派出使者,希望能与马懋等人进行沟通。

 然而马懋他们不为所动,坚持等到大宋朝廷的命令抵达再说。

 很快到五月份,大宋朝廷的命令、谴责伴随着镇海军到达,消息传到平安京,后冷泉天皇等人就只剩下俯首听令的份。

 他们以极高的规格礼仪接待了大宋使者,因为除了大宋使者之外,海军还派了两千人护卫。

 这一路上日本接待的使者都心惊胆战,生怕触怒了上使。

 不过好在一路顺利,大宋朝廷的圣谕将日本天皇一顿臭骂,把责任全都归咎于日本背信弃义,不履行契约,咎由自取,并且逼着日本签订了各项条约。

 比如开放多地港口,允许大宋商人在日本国内经营、开采、承包矿产,割让对马岛归属于大宋领土,允许大宋商人在通商口岸投资办厂等等。

 对于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倭国朝野上下并非没有反对的声音,因为这严重损害了日本的利益。

 但日本高层却没有选择的余地,否则大宋镇海军指挥使周刚,宁海军指挥使马懋一声令下,就能让日本直接改朝换代。

 而且这些高层也未尝没有想到,签订这些条约,就意味着与大宋交往更深,他们就能想办法引进大宋的技术、制度,增强日本的国力,未来也不是没有翻盘的可能。

 因此在这种局势下,日本也只能被迫签订这项协议,史称“平安京条约”。

 七月下旬。

 当赵骏回到汴梁之后,也恰好宋日签署的条约送了过来。

 二十日早朝结束,赵骏回到了政制院内。

 他其实是十八号下午回来的,但恰好“立秋日”,宋时二十四节气当中有几个节气是要放一天假的,所以十九号不用上班。

 就干脆在家里休息了一天,到今天二十号才正式上朝,在早朝的时候汇报了黄河视察工作。

 至于李元昊的事情,他打算在政制院早会上说,下午再跟赵祯商议。

 没想到恰好小日子那边也有消息。

 “小日子这种就属于贱皮子,不狠狠地敲打一番就会上房揭瓦,现在给他揍一顿,就老老实实多了。”

 赵骏看着进奏院刚送过来的公文,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