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四百一十二章 军械滞销,第一条铁路(第2页)

还有越朝,自从李氏被大宋攻灭之后,大宋扶持了前朝的黎氏上位。但黎氏不得人心,内部叛乱非常严重。

若不是大宋在海边有驻军,在黎朝危难之际会派兵相助,恐怕现在黎朝都已经覆灭了。

唯独高丽倒是没什么国内反叛力量。

可北方女真的入侵亦是让他们头疼不已,因此周边国家并不是很太平。

大宋如今虽然与这些国家交好,可如果没有本国利益的话,自然不可能时时刻刻派兵相助。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这些国家的敌对势力忽然买到了不少武器装备,实力暴涨,又怎么可能不选择来找大宋求助呢?

两个月后,第一批订单就有了,大理杨氏找大宋买了数千刀刃、甲胄,直接用金银、香料、铜矿交付。

没过多久,第二批订单接踵而至,越南无论是黎朝还是地方反叛军,都愿意购买大宋军械。

至九月下旬的时候,包括东北女真部落那边,都有不少订单涌来,一时间原本堆积在仓库的刀刃、铠甲,居然迅速有了销路。

“咳咳,武器滞销啊。”

九月二十四日,已是晚秋即将入冬时节,汴梁的天气越来越寒冷。

虽然还没有下雪,却已经连续两日进入秋雨季节。

淅淅沥沥的雨打在屋檐上,落在窗台上,飘在政制院后院大树的枝叶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

赵骏咳嗽了两声。

最近秋冬季节自己这个年轻人感冒了,几个老头反倒没事,身体很棒,每天都红光满面地出现在院里,看样子好像都能活很久似的。

他怀疑自己可能是跟老婆晚上太热情,没盖好被子的缘故。

早上喝了碗中药汤。

不是没有九九感冒灵和感康,而是一来这些药都冰在冰窖里,虽然用冰块冻着,应该能保存很久,但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坏了,冒然吃万一过期了失去药性还产生毒素,那就完蛋。

二来小感冒而已,即便这些药没过期,为了治个感冒实在不值当,以后救命用更好。

“这不是又卖了四万多副刀枪,一万多副甲胄吗?”

晏殊笑道:“这一下子就是一百多万贯进账,再加上卖到日本去的,这两年已经清了不少库存了。”

“还是太多了,一百二十多万大军用的武器装备啊,各种枪、刀、矛、槊加起来数百万柄,甲胄四五十万副,这要是流到民间不知道闹成多大乱子。”

赵骏说道:“这方面不做布局的话,再过些年监管力度下降,说不好就流入市场上去了,现在卖到国外去,也能增加不少外汇。”

“这倒也是。”

“还是汉龙有主意啊。”

“对了,汉龙之前不是签署了把罪大恶极的犯人流放至琉求岛吗?不如也放到南洋啊,给予他们武器装备去开荒不也挺好。”

“论起不当人还是得你拉日叔啊。”

“哈哈哈哈哈。”

众人大笑了起来。

大宋毕竟有接近一亿人口,即便赵骏一直要求保证地方治安,可犯罪还是层出不穷。

为此早在去年赵骏就签署了把罪不至死,但又是重型犯罪的犯人流放到琉求。

大宋时期的琉求当然不是琉球岛,而是后世宝岛。

现在瘴气丛生,死伤率非常高。

赵骏之前不签署这项决议一是国内劳动力不足,需要犯人当免费劳动力进行开采矿产之类的工作。

二是那边生存条件太恶劣了,流放的犯人属于不够死刑者,如果真想让他们死,砍头就是了,没必要花费那么大成本送过去让他们九死一生。

但如今不一样,有了金鸡纳霜之后,死亡率将会大降,罪犯的成活率保证了,即可以开荒,又能够建设,比让他们送死强得多。

众人正说话间,便在这个时候,外面有吏员急急忙忙进来,向他们汇报道:“报,知院,诸相,铁道部有消息来了。”

“哦?”

赵骏连忙问道:“京襄铁路建成了?”

“是的。”

吏员说道:“三日前正式接轨完成。”

“太好了。”

赵骏大笑起来。

其余诸多宰相,亦都是高兴不已。

上个月铁道路就已经给政制院递交过公文,说他们已经修到了南阳,两条铁轨即将并接在一起。

这条铁路从庆历五年十一月开始,到如今庆历八年九月,已经修了将近三年。

按理来说,平原上修铁路的速度会很快,像美国太平洋铁路,创下过每月修五十公里的记录,汴梁到襄阳才四百多公里,怎么要修三年这么久。

然而大宋如今毕竟是铁路开创者,从一到一百简单,从零到一没那么容易。

各种技术问题,调动问题接踵而至。

最直观的就是沿途河流怎么修过去,试了多种办法,最重研究出气压沉箱法才解决问题。

而且大宋修的也不是一条铁路,而是两条。一条去,一条回,分别从汴梁和襄阳修对着修,预计到南阳完成接轨。

另外还要连通周边各县,修建用于调度的分支铁路等等。

因此实际铁路里程根本不是四百公里,算上连通各州县的分支铁路的话,差不多得有将近一千公里里程。

沿途还得修火车站、调度室、警卫岗,以及用于防范周围村民扒铁路的护栏,工程量并不小。

三年时间过去,这来之不易的铁路总算是修成了。

有了这条铁路之后,只要能够通过试运行,多次运行没有故障和问题,那么从此自襄阳到汴梁的铁路运输就能够构成。

完美解决了南方至北方沟通不便的问题,并且还为以后铁路建设积累经验,让铁路在大宋铺满全国!

“这件事情要赶紧禀报给官家,让官家也高兴高兴。”

赵骏随后说道:“让铁道部的人即刻开始试运行,多试几次,等襄阳到汴梁的火车抵达汴梁火车站,我们也一起去看看。”

“好。”

“那就这么决定了。”

“老夫不仅要去,还要坐着火车去一趟襄阳。”

“真乃普天同庆的大事啊。”

老头子们一个个兴奋不已,精神头都比以往好了许多。

就连赵骏的感冒都好像好了,脸上挂满了笑容。

这条铁路确实修得不容易,但只要修好了,那么以后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不仅能培养很多有经验的修铁路工人和技术人员,还能加速商品流通,提供大量工作岗位,振兴国家经济。

可以说,在赵骏穿越的十二年后,大宋完成了从零到一的壮举,从此大宋真正完成了工业的迈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