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四百二十六章 新的发展,新的革新(第2页)

    赵骏也拿起了公文准备处理今天的公务,又说道:“东汉到大宋都800多年了,这年头也没什么文物保护,草庐肯定不存在,不过武侯祠不是还在吗?下次去看看呗?”

    “川蜀?”

    范仲淹抬起头,目光露出向往道:“倒是想去,可惜太远了,我哪里敢擅离职守?”

    赵骏可以去巡游天下,全国各地调研,他们就不行了。

    不是说赵祯限制他们自由,而是今年已经是公元1049年,范仲淹都已经是60岁的人,历史上再过4年他就要病死了。

    其余宰相一个个也都六十来岁,老的像李迪、张士逊都是宋真宗时期的宰相,七老八十的年纪。

    再折腾下去,像赵骏这样全国各地跑,那是真嫌自己命长。

    赵骏笑道:“那就再等几年吧,等从成都到长安的火车开通,你就可以坐船从汴梁出发,先到长安,再坐火车去成都了。”

    “是了。”

    范仲淹点点头道:“等火车开通了,我们哪里都能去了,真期待那一天早点到来啊。”

    当初赵骏定下第一条铁路京襄铁路,连通汴梁到襄阳。

    这样从四川来的货物就可以不用去浙江周转,而是在汉口北上,沿着汉水到襄阳卸货,搭火车来开封。

    而第二条铁路就是从成都到长安的铁路。

    如此就弥补了关中到四川没有运河,只有陆路的问题。

    以后川蜀的货物又可以利用火车把商品运到长安,再从长安通过船运直达汴梁。

    这样一来,整个大宋就完成了经济循环。

    四川不用再像以前那么封闭,只能依赖长江,把货物运到长江下游,然后再走运河向北方输送,诞生大量的运输成本。

    巴蜀商人可以往北连通关中,关中的商人也可以往南沟通巴蜀,解决了蜀道难这个千古难题。

    唯一的问题是目前铁道部只有在平原修路的经验。

    而四川即便最好走的陈仓道也有很多崇山峻岭,铁路修建难度非常大,即便有炸药修建速度绝对不会像京襄铁路那么快。

    但任何事情都有第一次,特别是铺桥修路,不能因为难度大就望而却步,因此早在去年下半年,赵骏就让铁道部开启了修建任务。

    并且不止是长安到成都的长成铁路,还有北平到汴梁的京北铁路,湖北到广州的粤汉铁路,都要提上日程。

    这些铁路修好,道路铺开,那么对于大宋的经济提升将会是不可估量,让gdp飞跃般的提升。

    “干活吧,年后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呢。”

    赵骏拿起了毛笔,沾了沾墨,就对今天的第一份奏折回文。

    虽然已经有了铅笔,但对各部提交上来的公文进行批阅,还是只能用毛笔。

    屋子里陷入了一会儿的沉默,即便偶尔有声音,也都是宰相们招呼书吏,或者又有新公文送来的轻微响动。

    直到过了半个时辰,到上午巳时三刻,也就是上午10点的时候,赵骏才起身说道:“开会!”

    这是上午政制院常例会议。

    众人听到这句话,就暂时停笔,开始陆陆续续起身,向着会议室的方向走去。

    很快会议室中众人就位。

    赵骏拿出自己的笔记本,边翻边说道:“今天的议题有两个,一个是今年的发展,第二个是改革事项。”

    他继续说道:“今年的发展规划任务之前其实早已经定下了,包括大力炼钢、铺桥修路、建造蒸汽轮船、新的铁路建设、加大粮食生产等等,每年都有计划,每年都有指标,大家按照我之前做的规划方向做就行。”

    “改革事项的话,我现在还没有章程,不过我认为改革这种东西要常态化,时时刻刻进行变动。有时候改革如果起到了反效果,也得及时纠正,不能一味蛮干。”

    “下个月我就要离京再次去巡视地方,调研民间,为改革寻找方向,估计今年年末或者明年年初,我就会拿出章程来。”

    赵骏抬起头看向众人。

    晏殊笑道:“如今天下国泰民安,秩序也井然有序,又要做出改革的话,汉龙是不是操之过急了?”

    赵骏摇摇头道:“你们呀,思想僵化,待在中央太久了,什么都没看到。”

    他强调道:“去年年末,我就在汴梁微服私访了一个多月,就看到了很多问题,而这次我去嵩山,也看到了很多问题,老百姓的生活水深火热不至于,但他们也有很多困难,国家现在也有很多弊端,怎么能说改革操之过急呢?”

    “嵩山有问题?”

    众人纳闷,蔡齐问道:“嵩山有什么问题?”

    他是河南洛阳人,以前常登嵩山。

    赵骏指出:“宗教!”

    “宗教?”

    大家互相对视。

    “不错,我在嵩山看到很多寺庙,光少林寺就拥有两千多僧人,数万亩土地。”

    他坦言道:“我回来之后,让祠部把登基在册的佛教道教资料给我拿来,我看了数据之后,触目惊心。”

    “宋真宗天禧年间,大宋的僧人就已经有46万,寺院4万座,土地约200余万亩。道士的数量少很多,只有5万余人,道观3000多座,土地30余万亩。”

    “而到了去年,根据祠部统计数据,僧尼数量超过了50万,道士的数量也在增加,人口越多,大家衣食无忧,善男信女就越多。”

    “我大宋作为封建王朝,还没有破除迷信思想,信徒数量成倍提升,僧人、尼姑、道士、女冠自然也会增加。”

    “伴随而来的就是免除徭役、赋税的人口土地越来越多。”

    “50-60万人不干活,不纳赋,不承担社会义务,不对社会进行反馈,将近300万土地不用纳税,你们觉得这合理吗?”

    赵骏双手一摊道:“新时代了,我大宋不养蛀虫,中华民族也不养闲神。我们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允许宗教进行正当的宗教活动和传播宣扬,但这并不意味着宗教就要脱离国家体系,不对社会做出贡献。”

    宗教是自由的,可宗教享受人们的供奉,享受国家的支持,那也得反馈给百姓和国家。

    不然站在国家的角度来看,凭什么就要养着伱们?

    所以宗教改革势在必行。

    否则数十万僧人道士,数百万亩土地就这样游离于国家体制之外,实在没什么道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