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四百三十三章 工业建设与新的发明(第2页)

    韦焕之忙不迭点头。

    一行人簇拥着赵骏来到武安城外。

    由于武安作为目前大宋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来往商人非常多。

    担心进城导致交通堵塞,赵骏就在城外四处看了看。

    古代县城都不大,一般也就两三平方公里,如今武安往外扩展了至少五六平方公里,看着还是挺不错。

    赵骏在外围打了个转,肯定了如今武安的发展,又指出了一些城市目前面临的问题。

    比如工业造成的污染问题,城市的规划问题,未来发展问题等等。

    严格来说赵骏也不是这方面的人才。

    但后世耳濡目染,不管在见识还是理念上都比古人强得太多。

    并且武安这样的新兴工业城市属于大宋前列,古人没有建设现代化城市的经验,基本上是遇到问题才会解决问题。

    而赵骏不仅有后世见识,同时还有汴梁城市化发展的经验总结,自然也就能帮他们做点前瞻意见。

    如此一来,武安也能避免很多后世县城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那些雷区和阻碍。

    同时把这些经验积累,从而帮助全国其它城市也做好城市化发展。

    一行人看完了武安建设,随即前往城东北的钢铁厂。

    钢铁厂距离城池有数里地,此刻的武安钢铁厂与当初刚成立的时候已经是天壤之别。

    众人抵达钢铁厂附近,离得老远远眺,就看到连绵厂房林立,外面用围墙圈起来,听说有不少小偷半夜进厂偷钢材。

    里面各种蒸气直冒,也有燃烧不均匀参杂了煤灰的气体喷薄而出。

    地面到处都是煤灰,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煤味。

    抬起头看向天空,那天空的云朵都仿佛衍生出了一抹灰色的阴霾。

    赵骏略微皱了皱眉,但却没说什么。

    重工业就是这样。

    污染环境。

    可很多事情也没有办法。

    英国最先开始搞工业革命,伦敦变成了雾都。

    霉帝铁锈带工业同样让五大湖污染严重。

    包括我国后世东北地区也一样如此。

    这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必须要迈过的坎。

    不能说为了青山绿水就不发展工业,只想着呼吸新鲜空气就放弃了科学进步。

    这与“不在乎大国崛起,只在乎小民尊严”有什么区别?

    所以即便有所牺牲,也在所难免。

    “知院,他们来了。”

    韦焕之指了指前面。

    远处钢铁厂东门就是洺水,后世叫南洺河。

    当初赵骏要求修一条运河,就是连通此水,然后往东南连通邯郸、成安,最后与永济渠相连。

    这样武安的钢材就能通过运河大量运输,比陆路成本要划算得多。

    此刻洺水河上船来船往,运河载重量最高也就2000吨,如京杭大运河就是这个级别。

    洺水流量不算大,因此载重就1000多吨,也就意味着只能航行载重1000吨左右的船只,跟后世比起来差得远。

    但在如今已经非常不错了,很多都是载数百吨钢材,通过运河运到各地,钢铁销量遥遥领先。

    他们的位置则是在南面。

    南面连通武安城,有一条宽阔的道路,官道上亦是车队很多,都是把零散的钢材运到城里加工。

    远处道路尽头,一行人急急忙忙出来,快步走到赵骏面前拱手道:“下官见过知院。”

    为首的大概四十多岁,双手非常粗糙,有些局促地站在那里,露出讨好的笑容。

    韦焕之介绍道:“这是现在的厂长刘大贵,是工人出身,但脑子灵活,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是蔡知司上报提拔。说起来还是政制院下令,让他特进恩补,成为了如今的厂长。”

    “哦,我想起来了,这事是我特批的。”

    赵骏笑道:“懂技术好啊,朝廷就需要这样懂技术的人才,咱们现在才刚起步,很多东西都是自己摸索,自己学习。那些外行的人过来指挥内行,那不是瞎搞吗?以后啊,像这些重要岗位,还是技术人才担任为好。”

    “是是是。”

    韦焕之连连点头。

    他们对钢铁厂也不懂,反正朝廷怎么批怎么来呗。

    刘大贵挠挠头,憨笑道:“回知院,其实俺也不懂什么技术,就是自己摸索着来,觉得怎么合适就怎么做,结果瞎猫碰上了死耗子。”

    “哈哈哈哈哈哈。”

    赵骏大笑道:“现在这东西都是草创期,谁也不懂,那摸索出了技术,自然就是创新,不用谦虚。”

    说着他又道:“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如果下面有工人也搞出了好技术,不许打压,要实事求是,你培养出了好工人,你也有功,可不能妒贤嫉能。”

    刘大贵急了,忙道:“怎么能呢,俺老刘在工人们面前是出了名的有信义,大家这才服俺,要是嫉妒别人,别人害不得戳俺脊梁骨啊,知院可不能坏俺名声。”

    “知院不是这个意思。”

    韦焕之说道:“知院是让你不要吝啬技术,多培养人才骨干。”

    “不错,你培养出了人才就有功,搞出了新技术也有功,朝廷会大大奖赏你。”

    赵骏也找补了一句。

    他其实主要是见了蛮多官场上勾心斗角,为了利益损人肥已的事情才提个醒。

    万一刘大贵自己搞技术当了厂长,掌握了权力忘记初心,怕别人也搞技术抢了他的位置打压怎么办?

    所以提前防微杜渐一下。

    现在倒是看出来性格很好,自己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同时意味着他没有批错特进的条子,为朝廷选了个人才。

    毕竟眼下跟后世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差不多。

    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各种发明和技术频出,难道真是因为英国基础教育搞得好,数理化普及率大?

    其实并不是。

    贝塞麦炼钢法的创始人亨利·贝塞麦没读过一天书,靠着自己摸索搞出了这套技术。

    瓦特没怎么上过学,基础知识是母亲在家里教给他。

    爱迪生被老师评价为低能儿,只上了几个月的小学就被赶出学校,之后全靠自己自学。

    不是说搞发明就不需要读书,而是很多技术并不是先有理论才有实践,而是先有实践,人们才把为什么会这样的理论搞出来。

    就如同法利德别尔格在发现糖精的时候,只知道自己吃饭前没洗手,可今天的饭菜却特别甜,确定老婆今天做饭没放糖之后,才意识到自己好像发明了不得了的东西一样。

    理论知识固然重要,能让人搞明白这件事情为什么会是如此。

    但很多发明和创造在那之前,根本就没有理论。甚至连基本的计算都没有,纯粹就是科学家不小心偶然创造,或者一线工人发挥脑筋摸索出来。

    所以在这个工业草创的年代,多培养一线熟练的一线工人非常有用,说不准这些工人就有开窍的,搞个不得了的发明出来呢?

    “好了,带我们去参观一下吧。”

    韦焕之见刘大贵还想说点什么,就打断道:“知院也想看看你们的成果。”

    “是。”

    刘大贵应下。

    随后就带着众人进入了钢铁厂。

    钢铁厂非常繁盛,各转炉正在不断运转,时不时能看到铁水火花迸溅。

    诸多没有见过这些的官员即便离得很远,也是惊呼连连。

    赵骏看得非常满意,频频夸赞,可谓赞不绝口。

    在刘大贵的带领下,他们参观了冶铁车间、炼钢车间、淬火车间、轧钢车间等等。

    到下午时分,他们到了钢铁厂西北角的一处大厂房外,这里棚子中堆放了不少钢铁材料,刘大贵说是一些废材。

    本来这些废材可能要拿去重新回炉,但蔡质却说可以废物利用,拿来进行小规模炼制,打造一些发明。

    就看到厂房里蔡质与几个工人正敲敲打打什么,那是一台大概一人高,一米宽的机器,上面有各种管道连接,后面还有个小型锅炉。

    虽然不知道这机器有什么用,但唯一可以知道的是,它以蒸汽为动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