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青 作品

第0933章 消除不去的梦魇

    相比于孙权在逍遥津徘徊不定,被派去攻打庐江的全琮动作要快得多。
 

    庐江根本没有反应过来,全琮就已经领军直逼六安城。
 

    不过也幸好陆逊去年曾偷袭过六安城,所以守军早就有准备,得到境内出现吴军的消息,立刻紧闭城门,不让进出。
 

    正蜂拥向六安城内逃来的士吏百姓,好不容易逃到这里,竟是无法入城。
 

    所有人不禁在城下哭喊救命,只是城内守军非但没有开门,甚至还射下箭来,逼退众人。
 

    就在这个时候,不知谁又在大声喊道
 

    “吴人至矣”
 

    果见远处烟尘大起,吴人已快要到城下。
 

    城外的众人不得已,只好惶惶然四处寻路逃散。
 

    吴军的斥候早就把这个情况上报了过来。
 

    军中诸将得知,顿时大喜,纷纷向全琮建议道
 

    “卫将军,城外这般多男女丁口,何不分兵捕获,一可增益部曲,二可邀功请赏。”
 

    吴国军制,乃是部曲世袭制,除了皇帝所领禁卫中军,其他各部军士皆可世袭。
 

    故吴国大多领军之将,极是热衷平定山越蛮夷等叛乱,因为所俘可以收为部曲仆客,为自已所用。
 

    而对外用兵,则是少了一份热情,多了一份谨慎。
 

    毕竟为国作战,死伤的将士有相当一部分可算是自已私有的部曲。
 

    只是没有想到,这一次出战,居然有这等敛财的好机会。
 

    在他们眼里,那些四处逃散的男女百姓,那可都是财产啊
 

    六安城在望,军中诸将不想着如何攻城,只想着如何分兵捕获百姓,以增部曲。
 

    全琮看着一张张兴奋而又贪婪的脸,虽然知道这是军中传统,但他心中却是愤怒的同时,又带了某些悲哀
 

    “陛下既付吾半数人马以取庐江,自当以国事为重,焉能见小利而失其职此非人臣所为哉”
 

    “今若分兵捕民,则攻城难免拖延,捕得之民再多,又何以能与攻取庐江相比”
 

    “且我军初至,情况不明,谁知敌军有无埋伏若是轻易把兵力分散出去,万一被敌人所袭,区区民众,又如何弥补将士死伤”
 

    “介时不止是我,在座各位只怕亦难逃罪责。与其捕民求功而获罪,不如全力攻城。”
 

    虽然全琮乃是吴郡人,实打实的江东豪族出身。
 

    不过他娶了孙权之女孙鲁班为妻,乃是孙权女婿,深得孙权所重。
 

    好歹孙家入主江东已有数十载,这么多年来,培养出几家愿意全力效忠的世家豪族,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毕竟万一孙吴真成天下共主,那么有从龙之功的他们,获得的利益自然要比偏安江南大得多。
 

    全琮算是深度绑定了吴国皇室,所以他与一些江东世家不大一样。
 

    相比于苟安江南,他更希望吴国能积极进取,统一天下。
 

    怀有这种想法的江东人士,还有陆逊、朱然等人。
 

    所以自是看不惯诸将以私利为先,不以国事为重的行为。
 

    全琮既是卫将军,又是军中统帅,以他的身份说出这番话来,诸将就算再怎么不甘心,也只得怏怏而下。
 

    很快,吴军来到六安城下,驱散了周围百姓,然后开始做攻城准备。
 

    哪知这一准备,就是二十多天。
 

    原因很简单。
 

    因为东边一直没有传来陛下已经到达合肥城的消息。
 

    孙权没有拖住合肥的魏军,那么全琮这边,不但要提防寿春的魏军来援,同时还要防备合肥方向的魏军。
 

    去年陆逊遇到这种情况,都只能是连夜撤军,全琮又岂敢托大
 

    孙权在巢湖边看风景看得太久,全琮都有些按捺不住了,开始焦虑起来。
 

    所谓兵贵神速。
 

    全琮最开始的一路突进,就是为了让庐江诸城来不及防备,没想到现在竟是在六安城下白白浪费了二十多天。
 

    现在别说魏国准备得怎么样了,就是六安城的城墙恐怕都已经加高了一丈。
 

    至于尚未出现的援军,谁知道现在已经到了哪里
 

    全琮还只是焦虑,军中诸将已经开始有些怨言。
 

    陛下神武之姿,做臣子的当然不敢抱怨。
 

    他们抱怨的,自然是全琮不让分兵捕民之事。
 

    “早知如此,还不如从一开始就分兵捕民,一来好歹还有些许功劳,二来可以得利。”
 

    “是啊是啊,不似现在,又不攻城,那些百姓亦早就奔散不见,空无所获”
 

    对于这些怨言,全琮就算是听见了,也只能当作不知道。
 

    当孙权终于领军上岸,向合肥新城出发的消息传过来时,全琮却是仰天长叹了一口气
 

    “先机已失,且看天意如何吧”
 

    去年上大将军突袭六安,都未能得手。
 

    如今让魏军足足准备了一个月,想要破城,不看天意,难道看魏军会不会主动开城门投降吗
 

    更别说寿春的援军,究竟是在合肥,还是在庐江,谁也不知道。
 

    所以失了先机的全琮,攻城战亦是打得缩手缩脚,因为他还要时时注意东西两个方向的消息,免被人断了后路。
 

    相比于全琮的缩手缩脚,下定决心直面心底梦魇的孙权,则是放开了手脚,全速向合肥新城前进。
 

    说实在话,冬日里行军,真的是太过受罪。
 

    因为军中将士所披的甲衣,非但不能保暖,反而会吸走身上的热量。
 

    大冷天里本来就已经够冷了,再披上甲衣,一个不小心,就会染上风寒之类的疫病。
 

    这也是为什么孙权喜欢在冬日里北上的原因。
 

    魏军陆战胜过吴国甚多,这是世人所公认的事情。
 

    吴军在冬日作战,战斗力当然也会下降。
 

    但寒冷的天气,只会让魏军的战斗力下降得更多。
 

    就算是仍然比吴军强,但至少两者的差距也会比往常要小一些。
 

    毕竟老天爷是公平的,不会偏袒任何一方。
 

    吴人会染风寒,魏人也会染风寒。
 

    他们的统帅又不是某只冯姓冤大头,为了减少军中骨干的受到箭弩伤害,连丝绸都愿意拿出来。
 

    他们连手套都没有,在寒冬里挥舞着兵器,都有可能会冻裂甚至冻伤手。
 

    哪像某只冯姓土鳖那样,钱粮多了没处花,居然专门搞什么冬日作训计划。
 

    当然,身为皇帝,孙权自然是不用受冻的。
 

    冬日里不好骑马,他坐在车驾里,还有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