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天小手 作品

第17章 砍竹少年(第2页)

    去柴房找了把刀,在师傅无奈的目光中,顺着小路来到竹园,打开南面的小门,进了竹园。



    青山山脚山上都没有竹子,只有这竹园之中,长着不少,易年也不奇怪,管它长在哪里,能用就行。



    竹园里面的竹子看上去比外面的竹子黑了一些,而这黑色,感觉最近几年好像变得更甚几分。



    不过易年也不在意,还是那句话,能用就行。



    易年看着着满园的竹子,挑了一颗粗的,拿着砍刀比划了几下,找准位置,狠狠砍下。



    易年从小力气就大,现在又正值壮年,力气大的连那魁梧汉子章若愚都发憷。



    可就是这么大力气的一个人,铆足了劲,狠砍下去,也只是在竹子上留下了一个不深的开口。



    易年早就习惯这竹子坚韧,从小的时候就知道。



    就是因为坚韧,做出来的东西也比寻常竹子做的强了许多,所以这么钟爱这里的竹子。



    继续一刀一刀狠狠的砍着,不间断的砍了大约小半炷香的时间,这碗口粗细的坚韧竹子终于是断了。



    易年扛起那竹子,出了竹园小门,向着小院方向回来。



    此时院中的老人,看着那刚刚说完总砍竹子的少年这么会功夫又扛了这么一根回来。



    脸上没有不舍之意,只是多了点无奈,随后也就释然了。



    易年当然知道师傅总看那竹园,但绝不是喜欢,因为从没见过师傅打扫。



    以前问过为什么,师傅说就是看看,它爱长成什么样就长成什么样,不必管。



    又问,那我砍点没事吧,师傅说随意。



    可能是近些年自己砍的多了,嘴上说着自己总砍,不过却也没制止过自己。



    而看那竹园的茂密程度,想来也能用不少年,还是够师傅看个几十年。



    易年回到小院,把竹子拉到临时把药架搬走腾出的空地上,把枝丫抽砍掉。



    只剩那光秃笔直的主干,拿着大刀,在头里正中间用力砍下,刀在竹竿中游走,从头到尾,将竹子一分为二。



    又把两份都分成了宽窄一样的十小份,用小刀轻轻剃去竹皮,把竹竿揉顺,编出竹篓的框架。



    拿起那剃去的竹皮,就这一根木棍,熟练的轻轻磨着,直至柔软如丝。



    老人的目光就这么落在易年的身上,看着那印象里还是个小小孩童的少年。



    不知不觉间,已然长大的易年,心里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看了易年一会,也不再看了,又把目光投向了那刚刚又少了一颗竹子的竹园。



    不多时,易年这边,手上多出了一个崭新的大竹篓。



    易年看着这手中崭新的竹篓,点了点头,有些满意。



    将那新竹篓放在原本破旧的竹篓位置。



    把旧的竹篓拿起,堆在院子角落那已经好几个旧竹篓堆放着的位置。



    做完这一切,看了看天色,夕阳西下,倦鸟归巢,又钻进了厨房,开始忙活起来。



    饭菜的味道飘出,不香,不过师傅还是起身过去,师徒两个就这小愚昨天给留的下口小菜,胡乱的吃了晚饭。



    饭后,师傅还是一样,继续躺着,看着竹园。



    易年收拾完碗筷,去西屋取了那绣着山河的毯子,盖在师傅腿上。



    拿来火炉,引了些炭,火光亮起,上面座了个铁质的小壶,烧起水。



    水开,泡了两杯热茶,一人一杯。一老一少的两个人靠着躺椅,喝着茶水,享受着宁静。



    日落月升,夜色渐浓,天边星光,也三三两两的探出头来。



    宁静的小院,还是一如既往的宁静,小小的青山,也如从前一样,安静的卧着。



    一壶茶水下肚,易年起身把下午时拿出晒干的书收整利落,搬回后屋。



    见了那早上挂在中厅的玉佩,在这晚上时间竟然散发着微光,便取了下来拿在手中,又回到了师傅旁边继续躺着。



    师傅这时开口:“这玉哪来的?”



    易年解释道:



    “昨晚后山遇见一人,临别时送的”,也没在多说什么。



    师傅瞅了一眼易年手中那玉,又看着外面,开口道:



    “既是朋友送的,那就收好些。”



    “嗯,知道了师傅,一会回了房就收起来”



    易年一边答着,一边用小铁钎拔了拔炉中的炭火,见那炭火所剩无几,热度不够,刚想起身再去拿点。



    师傅说着不用了,天色不早了,早些歇息吧。



    说完起身拿起毯子,向着西屋走去。



    易年见师傅起身,便把茶桌火炉收拾完毕,跟师傅道了声安,也回屋休息去了。



    回了房中,点上油灯,来到窗前木桌处,坐了下来,翻看了几下桌上的杂书,也不知看进去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