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天小手 作品

第222章 一个机缘

    所以,七夏现在用的这些微微有些调整的招数也不是没有破绽,但是一点点的改变,将原本定在招数中的破绽放在了别处。



    与人交手,胜败可能就在刹那,而想在短暂的时间找到新的破绽,很难。很多的时候做出的回应都是千锤百炼后下意识的反应,这种反应好,也不好。



    不好的地方,就比如眼前的过千帆,在场的年轻人里面,没有比他更懂武学招式的人,他的招数动作,和书中所教可以说一模一样,正是因为这样,对于招数理解同样颇深的七夏,每次一都能躲得开。



    而好处就是过千帆的每一招,都是前人无数的经验总结下来的,这样能发挥当前自身的全部实力。



    但却少了一个变数。



    七夏在与过千帆的交手中能感觉的到,他也知道这种情况,但他没有对招式本身做出改变,而是把这个破绽用后续的招式弥补。



    如果对上对招数不熟,理解不深的人,这些破绽会在后续的连击之下弥补回来,但要是碰见同样了解的人,破绽便会一直存在,无论招式再多,都没有用,眼前的情况,就是最好的例子。



    至于这个变好或者不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现在七夏做的,不是在否定过千帆的路,而是想要告诉过千帆,他的这条路,还有许多的变数。



    模仿,很难超越。



    当七夏开始反击的那一刻,境界已经降到了四象巅峰,可每一次的攻击,都能取得效果。



    但是在命中过千帆的那一刻,都会把力收回,而后一招不差的继续模仿着过千帆刚才的攻击套路。



    在七夏反击之前,两人已经用去了好多时间,过千帆用过的招数数不胜数,但七夏却一招不差全部记了下来,连顺序都不曾改变。



    刚才没建功的招数,用在七夏手里,却屡见奇效。



    一方面,是因为七夏对这些招数也有着深深的了解,而另一方面,是因为过千帆也对这些招式有着深深的了解。



    一模一样的原因,却出现了天差地别的效果。



    那是因为在过千帆躲避的时候,总是下意识的去找那固定在招式中的破绽。而七夏的变,就在这种时候,显现出了效果。



    攻中求变,躲闪亦然。



    场下的青年才俊在看见场上的形势逆转之后,都有种熟悉的感觉。



    这不是就是刚才比试的重演吗?



    只不过现在是七夏在攻,过千帆在守。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七夏的攻击都留了力。



    刚才的想法再一次冒了出来。



    明明能将过千帆击败,可却总在最后关头收力,而此时的‘戏耍’,比刚才还要过分。



    用对手最擅长的方式反击对手,连招式顺序都不曾改变,这就是赤裸裸的侮辱。



    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但是不包括台上的两人,和台下重新观战的易年。



    七夏没有任何想要侮辱过千帆的想法,开始时候的躲闪,就是简单的想给易年争取更多恢复的时间。



    当看见易年醒来之后点了点头,七夏知道易年不想让自己再拖下去了。



    而从那一刻,七夏开始了反击。



    但考虑到刚才的事情,七夏没有迅速击败过千帆,而是把自己对于招式的理解感悟改变,通过模仿,向过千帆传达着。



    虽然看不见过千帆脸上有怒意,但七夏的心里还是有点儿过意不去。



    至于他学不学,对他有没有帮助,那就看他自己了。



    而随着招式的进行,七夏发现过千帆凝重的脸开始变的迷茫,下意识躲避之时,眼中迷惑思索的神色越来越浓,而动作,也开始越来越慢。



    七夏没有趁人之危,随着过千帆的速度变慢,自己攻击的速度也慢了下来,这也挺符合七夏的心意。



    这样,又能多拖一点儿时间了。



    可台下的观众看不懂了。



    两人没有使用浪费元力的功法,只是用元力提升自己的速度力量,对于在四象境界或者更高的二人,虽然战斗的时间长些,可还达不到力竭的程度。



    要知道,在元力运行的时候,会从外界时时补充,虽然慢,但总是有的。



    如果一个四象境界中人,只是简单的用些寻常招式,打上半天,都不可能会累,也不会出现这种动作越来越慢的情况。



    可还是那句话,没有人敢说。



    唯一敢发言的西岭几人长老在看见千秋雪盯着台上的目光从冷漠变成思考之后,也放弃了出言制止的想法。



    但是重演的剧情不会持续太久,因为过千帆的动作已经慢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地步,对七夏的攻击已经没有了下意识躲闪的本能。



    因为过千帆刚才迷茫的脸上,眼睛已经闭了起来。



    而随着眼睛闭上,整个人站在了台上,一动不动,只有额头细汗,顺着脸颊落下。



    七夏也在这个时候停止了攻击,对着裁判点了点头,走到了擂台边缘,在满场疑惑的目光中,静静站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