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天小手 作品

第 562 章 气运加身的周晚(第2页)

 


    为了救清风兽的幼崽断了双手。
 


    周晚虽然有时候不着调,但绝对是个重情重义之人。
 


    清风兽的利爪与内丹让他重生,而刻在树上的步风罡,让他有了跻身强者之列的可能。
 


    也给了他未来的无限可能。
 


    清风兽的情义重,沈风的情义,也不轻。
 


    所以这三个头,周晚磕的没有一丝犹豫。
 


    沈风也没有躲,受了周晚三拜,伸手将周晚扶起,开口说道:
 


    “你学了步风罡,应该感觉的到这身法还不算完整,你被清风兽内丹和那两只虫子改造过身体,对风的感悟与对步风罡的契合要比我强很多,所以对步风罡的改动与完善就靠你了,早点破境归墟,让全天下都见识见识步风罡真正的威力,也不枉我教你一次。”
 


    任何功法,都是经过无数的改动与完善,才能达到最适合修行的程度。
 


    沈风就算再天才,自创的步风罡也不可能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见过二人施展步风罡的易年就能看出来一个。
 


    这步风罡,对天赋的要求太高了。
 


    现在只有他们两个会。
 


    沈风不用说,百年难遇的天才。
 


    而周晚,如果只靠清风兽的内丹,绝对不可能把身体改造到如此程度,也不可能把步风罡用到如此得心应手的程度。
 


    周晚能修成步风罡,那是因为他在从树洞中出来的时候,是一张白纸。
 


    而让他成为白纸的,是他在树林中吞下的两只小虫。
 


    一红一蓝。
 


    周晚不知道是什么,但在那天聊天的时候,易年能判断出,那两只虫子,是比妖兽内丹更罕见的东西,阴阳天风虫。
 


    虫分阴阳,蓝为阴,红为阳。
 


    中红虫之毒,浑身似烈火焚烧一般难忍。
 


    中蓝虫之毒,全身如坠冰窖一般寒冷。
 


    每一只,都是剧毒之物。
 


    只要中毒,九死一生。
 


    而万物相生相克,能解剧毒的,还是剧毒之物。
 


    阴阳天风虫,红为毒则蓝为解,红为解则蓝为毒。
 


    沈风不止一次说过周晚气运在身,说的就是阴阳天风虫。
 


    这种只在落北原靠近妖族阴山附近才会出现的东西,竟然出现在了草原上的一片树林中,而且还是一阴一阳同时出现。
 


    阴阳天风虫,红与蓝是死敌,相生相克。
 


    而更重要的是,只要蓝色小虫晚一刻爬进周晚嘴里,周晚的下场只有一个,毒发身亡。
 


    可那蓝色小虫,在最正确的时机,出现在了最正确的地方。
 


    两种毒素在周晚体内相互碰撞,牺牲的,是他体内的元力。
 


    这正是周晚在走出去不远后元力尽失的原因。
 


    如果阴阳天风虫只是侵蚀元力的话,不可能称为气运。
 


    而一阴一阳融合后,才是真正的气运。
 


    阴阳在周晚体内融合,让周晚的身体,成了一张白纸,没有任何属性存在。
 


    万物皆在五行之中,只有未降世的孩童才会有这种情况出现。
 


    所以在二虫的改造之下,周晚成了先天空灵体。
 


    后天的先天空灵体。
 


    这种体质和千秋雪的神魂外向相比,罕见程度不差半点儿。
 


    阴阳天风虫把周晚变成了一块儿璞玉。
 


    清风兽的内丹将周晚推到了通明境界。
 


    利爪给了周晚不逊色于神兵的武器。
 


    随着他的成长,那双利爪的威力也会越来越大。
 


    而步风罡,在这张白纸上,写下了周晚的未来。
 


    一个上京城资质平平的公子哥摇身一变,成了天赋绝佳的修行之人。
 


    三者,缺一不可!
 


    周晚拜过清风兽,此时再拜沈风,顺理成章。
 


    步风罡绝对不比化影迷踪差,甚至犹有过之,但最大的问题就是,目前为止只有他们两个能修。
 


    想要将功法完善,能依靠的,就是他们二人。
 


    沈风难出,周晚更难出。
 


    想找到第三个,太难。
 


    悬羽宗的沈宁也算天才,但他却不会,就更加证明了这点。
 


    要不凭借沈宁与沈风的关系,不可能不传他步风罡。
 


    听着沈风的话,周晚郑重的点了点头。
 


    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沈风知道,这小子,错不了。
 


    伸手将周晚额头泥土擦去,示意他坐下。
 


    见周晚坐下,自己也坐了下来。
 


    充满精光的眼睛看着兄弟三个,开口说道:
 


    “你们方才的对话我都听见了,你们推算的没错,不管是妖族还是异人一族,都出现在了古境中,这古境变故绝不是两族第一次合作,还有,我估计现在不只是古境里面出了问题,外面,应该也不太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