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美 作品

第 366 章 计划中

    “昨天吃了酸菜、冬笋、白菜、玉米”弘阳掰着指头在康熙跟前说昨天的晚饭,康熙打断他“等等,玉米也能放进去煮”
 

    “嗯玉米嫩嫩的,吃嫩玉米的时候摘下来放在冰窖里能留到现在。皇玛法您要吃吗我让人拿来孝敬您啊。”
 

    “不用不用,玛法不吃。虽然这个办法很取巧,但是在什么季节吃什么东西要顺应天时,此乃是养生。”康熙就开始给弘阳传授养生心得,那是从住宿到运动到饮食无所不包,康熙自己的养生心得形成了他自己的一套理论,而且逻辑自洽,听得弘阳一愣一愣的。
 

    要说多奢靡那也没有,就是康熙自己执行得很彻底,吃饭七分饱,平日里不饮酒,每日运动,吃的东西要新鲜,在什么季节吃什么。这一套理论坚持下来如今看到成果了,毕竟他的同辈人除了他也就是庄亲王还活着。
 

    但是庄亲王活着就是反驳他养生理论的最好人选,因为庄亲王酒色财气都沾,大鱼大肉过日子,夜夜笙歌说的就是他,和康熙都是反着来的,目前就看他们堂兄弟谁能活到最后吧。
 

    有海棠在忙活,康熙就像是放假了一样悠然自得地过日子了。他让人砸开畅春园的湖面打了一个洞,坐着钓鱼。旁边还有裹得严严实实的弘阳,弘阳还是个话痨,一直嘴不停跟康熙讲他在西北遇到的人和事儿,从青海湖讲到草原,从草原讲到群山。包括集市里的肉铺他都能讲得头头是道,什么回人不吃猪肉,满人不吃狗肉,汉人不吃牛肉。
 

    康熙就给他讲为什么各族有各族的忌讳“也不是汉人不吃牛肉,历朝历代杀牛都是要上报县衙,病牛老牛死牛是可以宰杀的。但是西北那里各族混居,草原上的牛有些是肉牛,杀了也就杀了。实际上耕牛汉人是不吃的,不仅不吃,对待耕牛十分爱惜。”
 

    “我额娘也是这么说的,她说有些人家的牛和我们家盐宝是一样的,都是家里人。”
 

    这时候有人跑来小声地跟康熙说“禀皇上,端顺太妃没了。”
 

    康熙说“让内务府按例准备吧。”
 

    弘阳安静了下来,康熙觉得不习惯,就问;“怎么不说话了啊”
 

    “太妃没了。”
 

    “你和太妃不熟。”
 

    “可是也见过啊去年宁太妃没了,今年是这位太妃没了,唉”
 

    “小小年纪居然学会叹气了,”康熙觉得好笑的同时,还发现这孩子学了她额娘一身毛病,心太软,容易伤春悲秋,这不好。
 

    此时刑部送来一封折子,海棠知道刑部送来的折子都是大案,可是打开看了才发现这也太大了
 

    刑部这是对朱三太子案的最后总结。
 

    康熙十一年,康熙十六年,康熙十八年,康熙三十六年,康熙四十六年都有人自称是朱三太子拉动旗帜造反。特别是康熙十六年,同一年的时间,两个月内有人在河南自称是朱三太子,有人在漳州自称是朱三太子。
 

    折子里说已经查明,此次案件中的父
 

    子几人系假冒朱三太子,均已行刑。明发天下,告诫百姓。
 

    朱三太子就是活着此时也是一个七八十岁的老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就是权贵也很少能活到七十的,真正的朱明太子就是活着也已经行将就木。海棠相信崇祯的后人绝对有人活着,隐姓埋名藏在某处地方,时至今日他们自己也不会再提起祖宗了。
 

    当日司马懿洛水背誓追杀曹家的人,那么他司马家的子孙也会被取代者追杀。当日陈桥兵变赵匡胤夺了孤儿寡母的江山,就有了后来一帝被掳的故事。这大概就是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吧。天理昭彰,报应不爽
 

    而小金爷这种人,也有可能要步入漩涡了。
 

    海棠叹口气平复心情,把折子放到一边开始处理其他事情。
 

    折子里面很多是关于当地受灾,粮价波动的报告。粮食价格有波动,证明社会不安定,海棠忍不住叹口气。
 

    下一封折子是关于铜陵铜矿的报告,这很重要,海棠看了看,发现里面说铜陵铜矿似乎有枯竭的兆头。海棠忍不住想说难道非要用铜来做货币吗
 

    这乱七八糟的事儿让人看了心烦,果然做个好皇帝太难了,还是做个昏君心情好。
 

    此时到了年底,各衙门都要做年底总结,这种年底总结是户部要把开支算清楚交上来。吏部对官员的考评交上来。工部把今年的工程进度交上来,顺便再把明年的计划和预算提交,跟户部扯皮要一拨预算。刑部把今年的死刑犯名单交上来。兵部要自己和皇帝说,海棠也不想听。
 

    就是礼部交得最多,最不重要,这里面有他们在很多场合下写的文章,还有对各地节妇的表彰,连今年八公主出嫁和十四皇子成亲都算他们的业绩,这分明是内务府出钱出力
 

    要不是场合不合适身份不合适,海棠就想问一下“你们怎么不把废太子的事儿写上,废太子的诏书也是你们写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