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坚 作品

第163章 李隆基策动政变,李世民惊呼妙极

    东汉世界之中,刘秀微微点头。



    “有点意思,这李隆基竟然和之前的盘点人物颇为不同。”



    这句话立刻就得到了大臣们的共鸣。



    丞相宋弘道:



    “此子有勇有谋,临危不乱,真不像是一个败家子。”



    邓禹摸着胡须,缓缓道:



    “从视频中来看,韦皇后已经见识过一次政变了,怕是会有所防备。”



    “这禁苑应该是皇家园林,从此地对羽林军营发动突袭,才能让韦氏在羽林军之中的将军毫无防备,仓促应战导致身亡。”



    “确实是一个出其不意的好策略啊。”



    耿弇淡淡道:



    “羽林军营一般都在宫门之外,即便攻破了羽林军营,还得入宫捉拿住韦皇后和李重茂才行。”



    “韦皇后和李重茂毕竟是大唐正统,一旦不能抓住这二人,被她们逃离,那依然是万事皆休!”



    贞观世界之中,皇帝李世民一下子就来了兴趣。



    “禁苑?有点意思,竟然选择从这种地方突袭羽林军营。”



    “李隆基这小子,的确是出人意料啊。”



    和别的朝代不同,李世民现在可就居住在长安。



    视频之中李隆基发动突袭的,就是李世民脚下这座大唐宫城!



    群臣也是议论纷纷。



    房玄龄忍不住道:



    “难道李隆基也想要从玄武门杀入宫中?”



    禁苑位于宫城北方,羽林军营也在皇城北方,就在玄武门附近!



    李世民看着金幕,心中不觉瘙痒难耐。



    “李绩,你说说,李隆基会怎么进攻宫城?”



    李绩闻言,顿时满头大汗。



    “陛下,这是宫城啊,臣怎么敢说?”



    开啥玩笑,在皇帝李世民的面前献计怎么攻入皇宫之中?



    李绩又没有嫌自己命长!



    李世民大为不满,目光投向程咬金、侯君集等人。



    这些武将整齐一致地摇头。



    “臣不敢说!”



    李世民重重哼了一声。



    “扫兴!”



    只能将目光重新移向金幕。



    【在太平公主的支持下,宫城北侧的左万骑和右万骑两个军营守将们选择听从李隆基的命令,左飞骑和右飞骑的韦氏将军被李隆基当场斩杀。】



    【此时皇宫之中的韦皇后还在睡梦之中,对此一无所知,李隆基得以从容进行下一步计划。】



    金幕画面之中,李隆基离开左飞骑军营之中,立刻做出布置。



    “李先凫将军,你领兵攻白虎门,入掖庭宮后直取右藏库,进攻永安门!”



    “葛福顺将军,你领兵攻宣德门,入东宫后同样过左藏库,直驱长乐门!”



    “永安门和长乐门拿下之后,尔等务必第一时间将承天门和太极门一并拿下!”



    “陈玄礼将军,你率剩余兵马,随本王来!”



    李隆基如此这般地分配,井井有条,几名将军心中顿时信服,各自领兵而去。



    贞观世界之中,李世民目光一挑,有些惊讶。



    “这个李隆基,有点意思,竟然不走玄武门,舍近求远?”



    在占领宫城北方的四大营后,只需要攻入玄武门,就能直达韦皇后和傀儡皇帝李重茂所在的寝宫。



    李隆基这个计划,明显是舍近求远!



    但马上,李世民又反应了过来,啪地打了一个响指。



    “朕明白了,这小子是怕韦氏带着李重茂从南边逃跑!”



    “韦氏既然经历过一次政变,必然会调集大军在长安城之中驻扎。”



    “这些大军不可能驻扎于宫城,但一定离宫城很近。如果李隆基从北面的玄武门进攻,那么韦皇后就可以逃到附近忠于她的军队大营之中!”



    李世民说着,目光越来越亮。



    “李隆基之所以绕道迂回进攻,就是为了切断韦皇后和东、南、西三面的联系!”



    “一旦这些地方的联系被切断,那韦皇后就只有一条路。”



    “往北,往玄武门逃跑!”



    “但偏偏,玄武门外的四座军营,此刻已经被李隆基全部掌控。”



    “韦皇后一旦逃到玄武门外,那她就必死无疑了!”



    “有意思,真有意思,李隆基这小子,哈哈哈!”



    李世民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



    “没想到啊,朕这个大唐的败家子,竟然是这么有意思的一个败家子!”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画面中,两支唐军在宫城里激烈厮杀。



    李隆基一方攻势极其猛烈,人人向前,齐声高呼。



    “我等为大唐除逆,忠于大唐者放下武器!”



    “韦后妄图称帝,尔等阻我,是想要让大唐再次灭亡吗?”



    许多正在抵抗的宫廷禁军听到这些呼喊之后,不由变得迟疑,纷纷撤出战场。



    【李先凫、葛福顺两人势如破竹,自东宫、掖庭宫包抄太极门,彻底完成了三面封锁。】



    画面切换到寝殿之中,韦皇后急急忙忙,带着小皇帝李重茂和上官婉儿等人奔出。



    上官婉儿急声道:



    “太后,我们去哪?”



    韦皇后咬牙道:



    “三面都是敌人,我们去玄武门,那里有韦跨和韦播在!”



    一行人立刻朝着玄武门的方向狂奔而去。



    一路畅通无阻,离开玄武门。



    听见喊杀声渐渐在身后消失,韦后不由又惊又喜。



    “一定是李旦和太平那个贱人干的,等过了今夜,就弄死他们!”



    “快,先进左飞骑营!”



    很快,左飞骑营门大开,将韦后等人迎入。



    韦后迫不及待地高喊。



    “韦播,快出来,保护陛下和老妇!”



    跟在韦后身边的上官婉儿突然脸色一变,拉住韦后的袖子。



    “太后,这里好重的血腥味,快走!”



    还没等韦后反应过来,一个声音突然响起。



    “太后是在找这个人吗?”



    李隆基策马出现在韦后视线之中,将一颗人头丢到了韦后的面前,正是左飞骑将军韦播!



    紧接着,大批羽林军出现,将韦后一行团团包围。



    看着面如土色的韦后,李隆基哈哈大笑。



    “毒妇,本王就知道你会自投罗网,早就在这里等你多时了!”



    “诸位,韦氏妄图架空陛下,行武则天旧事篡夺大唐江山。”



    “本王奉陛下之命,诛杀韦氏和上官婉儿群贼,还不速速动手!”



    “不!”伴随着韦后一声凄厉至极的尖叫,画面渐渐暗淡了下去。



    【李隆基并没有重蹈前太子李重俊的覆辙,成功在玄武门外把韦后诛杀,并将皇帝李重茂掌控在手中。】



    【宗楚客、安乐公主等韦后心腹也很快被斩杀殆尽。】



    【随后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手,逼迫李重茂退位,将李隆基的父亲李旦第二次扶上皇帝宝座。】



    【李旦二度登基后,本应立嫡长子李成器为太子,但李成器认为李隆基居功至伟,故而坚决让位于李隆基。】



    【最终,李旦下旨,立李隆基为太子!】



    【这位曾经亲眼目睹过神龙政变的成功,也目睹过李重俊政变失败的年轻人,终于成为了大唐的核心人物。】



    【但,李隆基的人生并没有因此就顺风顺水了,更大的困难还在后面等待着他!】



    看到这里,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感慨一声。



    “这就是李世民造就的恶果了。”



    朱棣闻言,不由疑惑。



    “父皇,李世民早都死了呀。”



    别说是李世民了,就连李世民的儿子李治此时都死了很多年了!



    朱元璋哼了一声,瞪了朱棣一眼。



    “论功绩,李世民自然是华夏千古大帝,无可置疑。”



    “但李世民上位的手段,乃是诛杀了当朝太子李建成,不折不扣的篡位!”



    “既然是篡位,那他的子孙自然也就有样学样了。”



    “这就是为何李世民死后,大唐乱象频生的原因。”



    朱棣若有所思,突然大汗淋漓。



    “父皇,您是在说儿臣?”



    朱元璋似笑非笑地看着朱棣。



    “你小子也不傻嘛。想想吧,若是你当真通过靖难之役那样的方式篡位,你觉得将来你的子孙会如何?”



    “他们会不会也想着效仿你这个祖先,来一个‘能者居之’?”



    朱棣的冷汗哗一下就全都出来了。



    此刻朱棣的脑海之中,全是自己的子孙后代为了争夺皇位残酷厮杀,兄弟阋墙的情形。



    朱高炽见状,赶忙安慰道:



    “爹您别怕,现在您可是大明皇太子殿下呢。”



    “再说了,从之前朱祁镇那盘点来看,咱们大明的皇位传承还是很顺利的。”



    朱棣刚刚松了一口气,朱元璋又悠悠地开口了。



    “真的很顺利?朕可是记得朱祁镇那一篇视频里说过,朱瞻基刚刚登基,就镇压了汉王朱高炽的叛乱。”



    “怪了,朱高炽为什么会叛乱呢?”



    朱棣瞪大了眼睛。



    对啊,朱高炽为什么会叛乱呢?



    朱元璋继续不紧不慢地开口。



    “朕可是听说了,许多人都觉得高炽这小子过于肥胖,非人君之相也。”



    “哦对了,朕还听某个太子在朕面前说过,他家的二儿子朱高炽才是最像他的呢。”



    朱棣眼珠子都要凸出来了。



    这些话,都是朱棣在朱元璋面前说的!



    群臣闻言,脸色也都变得古怪。



    父亲疼爱某个儿子,其实也很正常。



    但大家刚刚才从盘点视频之中看过李承乾和李泰争夺皇位,不免就要多想一想了。



    李承乾是瘸子,朱高炽是肥胖,都符合“望之不似人君”的外表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