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坚 作品

第341章 乌兰布通之战改变历史,尼布楚条约背后的博弈(第2页)

 【东路军由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领索伦兵等女真精锐翻越大兴安岭向西会合车臣汗,西路军以费扬古为主将,孙思克为副将自宁夏出击包抄噶尔丹后路。】

 【中路军由康熙皇帝亲自领兵,包括京城八旗精锐、汉军火器营、盛京、黑龙江、宁古塔、宣化、古北口以及喀尔喀骑兵,总数将近五万战兵自独石口北上,直奔漠北。】

 【此外,康熙皇帝的哥哥福全,弟弟常宁以及六个儿子,内大臣、南书房大学士等悉数随御驾出征。】

 画面之中,大清兵马浩浩荡荡,一路沿着草原向北。

 很快,大军开始扎营。

 康熙皇帝立于御驾上,皇四子胤禛快步而来。

 “父皇,您一天都没用膳,该去用膳了。”

 康熙嗯了一声,淡淡道:

 “将士们都全部安营完毕了吗?”

 胤禛忙道:

 “全部都安定了。”

 康熙点头道:

 “好,那就传膳吧。从今日起,朕每日只用一餐,必须要等全部将士们扎营安定下来之后再用膳!”

 看到这里,大秦世界之中,秦始皇微微点头。

 “这个康熙皇帝,虽然是个异族,但的确是个有魄力的。”

 扶苏同样颇为惊讶。

 “没想到康熙皇帝能做到这种地步,看来他的确是有些本事的。”

 秦始皇呵呵一笑,悠然道:

 “若是没点本事,又怎么可能灭得了朱元璋创立的大明呢?”

 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看着这一幕,也陷入沉吟。

 本想骂朱棣几句,但朱棣已经离开京城去进攻西域了。

 朱元璋转头看着朱高炽,想教育几句,目光落在朱高炽肥胖的身躯上,突然又不想开口了。

 这臭小子胖成这种样子,御驾亲征和每日一餐都是绝对不可能的……

 朱元璋不由有些无奈。

 朕的大明后辈继承人,怎么都奇奇怪怪的?

 一个战狂,一个超级大胖子,一个教太监读书,还有一个认太监当师傅……

 朱元璋已知的这几个大明后代皇帝,就没一个正常的!

 朱元璋吐出一口气,继续将目光投向金幕。

 【有了上一次的失败,康熙皇帝在这一次的进军之中事必躬亲,解决了所有可能存在的问题,率领着主力部队顺利地赶到了预定战场。】

 画面一转,已经是噶尔丹的帅帐。

 “什么,玄烨竟然派来了三路兵马,足足十万战兵?”

 噶尔丹的脸色明显发白,他面前的诸多部下们也露出了惊恐的表情。

 上一次的大战,清军只有五万人,现在直接翻倍了!

 更要命的是,上次的三万准噶尔军队是真正准噶尔部的精锐班底。

 这一次的噶尔丹虽也同样有三万骑兵,但从上次战争之中存活下来的不过五六千人,剩下的两万多人都是这几年在喀尔喀蒙古部落之中招募而来。

 论战斗力,这次比起上次不知道要弱了多少!

 敌人更强,我方更弱,这仗还怎么打?

 噶尔丹深吸一口气,很快就下定决心。

 “事不可为,我们先往西撤回库伦,再寻找机会把玄烨那小子的部队各个击破!”

 众将立刻异口同声:

 “大汗英明!”

 画面一转,噶尔丹率领三万骑兵,马不停蹄地撤退。

 由于得知情报的时间太晚,大清主力军已经逼近,噶尔丹只能丢弃营帐辎重,轻骑逃亡。

 又过一天,大清的主力军浩浩荡荡地进入了噶尔丹的营地之中。

 康熙皇帝目光扫过一片散乱的帐篷,以及满地都是的各种军械,目光在几十门被看管起来的火炮上停留了片刻,露出笑容。

 “噶尔丹看来是真害怕了,竟然连火炮都来不及带走。”

 康熙皇帝信心满满,双目之中爆发出一阵精芒。

 “传旨全军,追上去,一定要抓住噶尔丹!”

 “再派人八百里加急去通知费扬古,让他务必要用最快速度北上,堵住噶尔丹的逃窜路线!”

 【在康熙皇帝的严令之下,西路抚远大将军费扬古命前锋统领硕岱星夜前进,终于在路上堵住了噶尔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噶尔丹狰狞的面孔出现在了画面中,他恶狠狠地开口道:

 “硕岱只有几千人,正是我们把他吃掉的最好机会。”

 “都给我上!”

 噶尔丹一声令下,诸多准噶尔骑兵纷纷策马前冲,用火枪、弓箭等对硕岱部发动了进攻。

 硕岱是一位身材魁梧的猛将,声若洪钟地开口:

 “大家且战且退,往昭莫多的方向去!”

 【硕岱很快将紧追不舍的噶尔丹引诱到了昭莫多,这处费扬古精心预设的战场之中。】

 画面中,北面肯特岭居高临下,东面丘陵密布,西面一条河流蜿蜒而过。

 从东南方一路追击硕岱而来的噶尔丹看到硕岱部退往肯特岭,不由大笑出声。

 “这是骑兵的死地,硕岱真是被本汗追到没了脑子,竟然逃进了这种地方。”

 “快追,今天就把硕岱的人头给我拿下来!”

 三万准噶尔骑兵浩浩荡荡,进入了这片战场之中。

 突然,一声鼓响,数以万计的清军猛然出现,密密麻麻。

 方才还在仓皇逃窜的硕岱部也停下马蹄,转身列阵。

 噶尔丹脸上的笑容顿时凝固。

 “大汗,有埋伏!”

 “大汗,我们还是撤吧!”

 噶尔丹转头看了一眼惊慌失措的部下,心中突然有了一个明悟。

 这些喀尔喀人,之前只不过是见噶尔丹强势,所以才投降成为噶尔丹的部下。

 若是噶尔丹当真就这么毫无战果地逃回库伦,那麾下超过两万人的喀尔喀骑兵们必然会立刻树倒猢狲散,重新投靠大清!

 噶尔丹眼神中闪过一丝厉芒,发狠道:

 “你们怕什么?对面应该是费扬古的西路军,他的兵马最多也就三万人,跟我们相当!”

 “此刻正是贯彻之前本汗各个击破方针的最佳良机,只要我们在这里消灭了费扬古,这一战我们必胜无疑!”

 【在心知不妙的情况下,噶尔丹明知清军必然做好了迎战的准备,但他依旧决定在此地和费扬古放手一搏。】

 金幕中,一条弹幕出现。

 【汉武帝刘彻:各位,你们觉得谁能赢?】

 【宋太祖赵匡胤:@汉武帝刘彻,你麾下的卫青霍去病呢,你问一下他们不就知道了。】

 【汉武帝刘彻:卫青霍去病已经出征了,朕总不可能和没打过仗的太子讨论吧?】

 看到这条弹幕之后,历朝历代的皇帝们不由莞尔。

 【魏武帝曹操:巧了,孤麾下的大将们也都在四处征战呢。】

 【唐太宗李世民:朕的李靖、李绩和程咬金刚刚出发。】

 【明太祖朱元璋:看来大家都很重视三年后的那一次评分啊。】

 【清太祖爱新觉罗·玄烨:喂,朕还在这里呢,战果还用想吗?当然是朕获胜了!】

 一阵沉默之后,汉武帝又发了一条弹幕。

 【汉武帝刘彻:有什么办法让这个玄烨闭嘴吗?他这样剧透,很影响咱们讨论的氛围啊。】

 【汉高祖刘邦:同意。】

 【秦始皇嬴政:支持。】

 【隋文帝杨坚:对,太对了。】

 大清世界之中,康熙皇帝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咒骂了一句。

 “这些家伙,竟然敢用这种语气和朕说话!”

 群臣闻言,眼观鼻鼻观心,不敢开口说话。

 但内心之中,不免还是有一些想法的。

 您是大清的皇帝,在大清至高无上,谁也不敢对您不敬。

 但能发弹幕的,哪个又不是和您平起平坐的一国之君?

 这些帝王们,确实是不会惯着您的……

 但很快,康熙皇帝又重新高兴了起来。

 “费扬古这一战,朕并没有在场,之前也只能从战报之中了解。”

 “如今倒是有了一个现场观看的机会,虽然晚了二十几年,呵呵,也不错。”

 大清群臣闻言,也是都来了兴致。

 这场大战,大清的将士们究竟会发挥出什么样的风采?

 反正肯定是不会像乌兰布通之战那样狼狈了吧。

 画面中,费扬古表情沉凝,突然开口道:

 “传令下去,所有骑兵下马。”

 “啊?”费扬古的这个命令,让众人疑惑不解。

 骑兵下马步战?

 这是过去千百年间,从来都没出现过的战法。

 费扬古平淡地看了众人一眼,道:

 “这是陛下的命令。此战之中,所有将士一律步战!”

 既然是皇帝的圣旨,那众人不再有疑问。

 此时,对面的噶尔丹军队已经发动了进攻。

 沉重的马蹄声中,噶尔丹三万骑兵直接扑了过来。

 弹幕适时地闪过。

 【汉高祖刘邦:哟,这一次噶尔丹竟然不龟缩在他那个驼城后面了?】

 【汉武帝刘彻:朕听说骆驼乃是西域特有的动物,噶尔丹都已经被策妄阿拉布坦夺去了漠西,他麾下肯定没有足够的骆驼了。】

 【唐太宗李世民:噶尔丹的火炮也在逃亡的时候丢在了营地之中,就这么单纯用骑兵带着火枪进行冲锋,和上一次的战争完全是两码事,他已经输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明太祖朱元璋:费扬古这个步战的法子很好,若是骑战噶尔丹还有机会,看来康熙还是懂点兵法的。】

 看着这些弹幕,大清世界之中的康熙皇帝露出愉快的笑容,但马上又皱起了眉头。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明太祖朱元璋,你夸人就好好夸,怎么夸完了还阴阳怪气的?】

 【明太祖朱元璋:怎么,朕还要谢谢你的大清灭掉朕的大明?】

 康熙皇帝哑然片刻,嘿嘿一笑。

 “朱元璋这老小子,心里好像还有点不服气呢。”

 金幕中,费扬古已经下令。

 “开炮!”

 准噶尔人逃亡丢了火炮,费扬古可是带着上百门火炮日夜兼程来的!

 “轰轰轰!”

 火炮射出的炮弹,很快就落在了准噶尔正在冲锋的骑兵阵中。

 这时候的炮弹仅仅是实心的,还没有后世那种落地还能爆炸的功能。

 即便如此,上百发炮弹的轰击,依旧命中了不少倒霉蛋,让准噶尔军队的阵型出现了些微波动。

 紧接着,准噶尔的骑兵们纷纷举起火枪,开火了。

 砰砰砰!

 硝烟弥漫,清军的阵地立刻迎来了密密麻麻的子弹。

 早有准备的清军将士们躲在掩体后方,等这一波射击过去之后,再探出头来,用手中的火枪还击。

 上万支火枪击发的声音震耳欲聋,密集的硝烟升腾而起,弥漫在战场的空气之中。

 一条弹幕缓缓飘过。

 【汉高祖刘邦:等等,你们看到了吗,刚刚怎么会是准噶尔的火枪兵先射击的呢?】

 【汉武帝刘彻:老祖宗,这答案很明显啊,准噶尔人的火枪比这个大清更先进,射程更远,所以才能更早发射!】

 【汉高祖刘邦:什么,这个大清自夸华夏王朝,武器竟然不如噶尔丹这个夷狄先进?】

 大清世界之中,康熙皇帝的脸顿时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