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坚 作品

第416章 汉武帝察觉到土地兼并危害,王莽分田闹剧

看着发呆的刘秀,刘良叹了一口气,摸了摸刘秀的脑袋。

 “好好读书,孩子。不管怎么样,在这个时代,只要能读书识字,总是有出头机会的。”

 刘走了进来,表情也不再吊儿郎当,严肃道:

 “叔父,咱们还是去县衙那边打听一下为好。”

 “朝廷就算把全部田地收回去,也得有人帮他们种才能长出粮食啊。”

 刘良一拍大腿。

 “对对对,是这个道理。”

 “李家大哥不就在县衙吗,走,咱们去打听打听。”

 说完,两人急匆匆地离开。

 很快,两人去而复返,脸上的表情都好了不少。

 “已经确定了,今后咱们大汉重新实行井田制!”

 “井田制?”听到这个说法,刘秀的二哥刘仲颇为不解。

 刘秀想起什么,脱口而出。

 “莫非就是之前周朝时候用的井田制?”

 刘良点了点头,笑道:

 “对,井田制就是把田地分成公田和民田,民田分给民众耕作,公田由所有民众一起为国家耕作。”

 “有了公田之后,我们耕作民田也不需要缴纳税赋了,公田的产出全部上交给朝廷就行。”

 刘嘿嘿一笑,道:

 “我有个一起耍的就在衙门办事,到时候让他给咱们安排几块好一点的民田。”

 “之前叔父的田地也就是中田,咱们要是弄到几块上田,那日子就比以前更好过啦!”

 听着叔父和哥哥的话,刘秀如释重负。

 不管怎么说,听起来应该是不至于吃不起饭了。

 只是刘秀总觉得哪里不对,但此刻的少年却又说不出来。

 画面一转,已经是长安城皇宫之中。

 王莽头戴皇冠坐在皇位上,对着面前的几名心腹大臣侃侃而谈。

 “前朝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四朝不过五十三年,就有整整十六次流民大爆发。”

 “汉成帝年间,河南河北大水,灾民易子而食,此事为朕亲眼所见。”

 “但那时候的前朝贵族们在做什么?在饮酒作乐,甚至以射杀流民作为狩猎节目!”

 听着王莽的话,几名大臣表情也是颇为严肃。

 王舜感慨道:

 “陛下所言极是,正所谓无恒产者无恒心,百姓没有了田地成为流民,国家就没有了赋税和兵源,如此天下怎么能不乱?”

 王邑道:

 “之前两路叛贼之所以能短时间内聚拢三十万兵马,是陛下之过吗?非也。”

 “乃是前汉几位昏庸皇帝造成的流民太多了,那些叛军只需要说一句造反有饭吃,那些饿肚子的流民哪管三七二十一,就直接加入叛军了。”

 王莽感慨道:

 “谁说不是呢?所以朕也没有怪罪那些造反的底层,只是诛杀了翟武等首恶。”

 “再说回大臣和贵族们吧,匡衡年轻的时候凿壁偷光苦读诗书啊,可真的出人头地了,当上了大汉丞相,又是什么嘴脸?”

 “朕派人查抄匡衡的家产,光是田地匡衡就足足有三十五万亩地,三十五万亩啊!”

 “哦,还有哀帝一度想要禅让的那个大司马董贤,朕派人查抄董贤家产,单单是现金就有四十三亿铜钱!”

 “董贤入朝就任大司马才两年,竟然就能贪腐四十三亿!”

 “你们说,这些士族高官贪婪到这种地步,天下焉能不乱!”

 刘歆连连点头,感慨道:

 “臣以前和陛下年少同行,亲眼所见,某个郡县之中九成的土地都是当地士族所有,剩余的一成土地则被县令和当地吏员占据。”

 “数万黔首百姓,要么沦为士族的奴婢耕作,要么就只能成为流民。”

 “真是富者家产亿万,贫者无阡陌之地立足。”

 甄邯嗯了一声,正色道:

 “前汉名义上是三十税一,但地方上的田地都被士族官员吞并了,这些士族官员根本就不会交税。”

 “故而,落到那些还有一些田地的黔首百姓身上的税赋,实际上是十税五!”

 “每年的收成要上交整整一半给前汉朝廷作为税赋,又有谁能在如此惊人的税赋面前支持下去呢?”

 “臣也是亲眼所见,许多黔首百姓一家几口辛辛苦苦耕作一年,剩下的粮食甚至都不足以糊口!”

 “前汉糜烂到这种地步,天下有志之士又怎么可能不拥护陛下改朝换代呢?”

 王莽点头,正色道:

 “天下人把希望放在朕身上,朕又怎么可能辜负天下人的期待?”

 “这井田制,就是改革最重要的一步。”

 “让那些占据过多田地之人把田地全部吐出来,朕重新分配天下的田地,让每一个民众都拥有足够的良田耕作。”

 “如此,天下百姓自然安居乐业,大新国库自然税赋滚滚,兵源更是无需担心了。”

 群臣齐声道:

 “圣明无过陛下!”

 王莽露出笑意。

 “诸位,就让我们来改变这个不公平的世界,让大新王朝变得更加强盛吧!”

 说话时,王莽的脸上闪动着一种叫做理想的光芒。

 看到这里,西汉世界之中,汉武帝咦了一声。

 “这小子,虽然是个乱臣贼子,倒也有些想法。”

 一旁的刘据则有些半信半疑。

 “大汉的未来,当今会变成这么糜烂的地步?”

 若是按照王莽的说法,大汉已经不单单是糜烂了。

 简直就是处于亡国的边缘!

 汉武帝哼了一声,瞪着刘据道:

 “还不是你这个臭小子做的好事!”

 在汉武帝想来,大汉之所以衰败,肯定是后来的皇帝们不行。

 刘据是大汉的皇太子,这个锅刘据不背,谁来背?

 刘据闻言,不由讪讪。

 霍去病看了刘据一眼,道:

 “太子殿下是个仁君,想来没有见过地方上的那些士族、贵族们是如何盘剥百姓的。”

 卫青沉声道:

 “是啊,如今的大汉,其实土地兼并就已经相当严重了。”

 卫青以前可是在自家老婆平阳公主府上当过马奴,体验和见识过最底层的大汉人民是如何挣扎求生的。

 汉武帝瞪了卫青一眼,道:

 “既然你知道这种情况,那你之前为何不说?”

 卫青顿时有些尴尬,道:

 “回陛下的话,臣毕竟只是见识过一个小地方,并不掌握全天下的情况。”

 汉武帝哼了一声,接受了卫青的说法。

 卫青毕竟只是个负责打仗的,不是地方官。

 想要让他来发现地方上的弊病,确实有些强人所难。

 于是汉武帝又将目光投向丞相公孙贺。

 “你是丞相,难道也对地方上的情况一无所知?”

 公孙贺闻言,汗水顿时就滴了下来。

 “陛下,臣确实略知一二,但这件事情不好解决啊。”

 汉武帝大怒道:

 “有什么不好解决的,难道这个天下还有人能和朕的意志作对?”

 公孙贺额头的汗水越冒越多。

 最近汉武帝对公孙贺的责骂是越来越多了,按照这种情况下去,公孙贺当丞相的日子屈指可数。

 最惨的是,被汉武帝罢免丞相的几个前任,可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公孙贺一咬牙,开口道:

 “陛下有所不知,导致土地兼并最严重的人,就是——陛下您啊!”

 此话一出,大殿之中的群臣直接全部低头。

 没有一个敢大喘气的。

 汉武帝不敢置信地看着公孙贺。

 “你说什么,朕?”

 “朕怎么可能会助长土地兼并!”

 公孙贺话都说出来了,心一横,干脆直接全部抖搂出来。

 “元朔六年,冠军侯初战告捷,您割南阳郡穰县的庐阳乡、宛县的临駣聚给冠军侯作为侯国,总计土地三万亩。”

 “元狩二年春,冠军侯出战获胜,您又加封给冠军侯四万亩。”

 “元狩二年夏,冠军侯在祁连山大获全胜,您一次性加封给冠军侯十万亩土地。”

 “元狩四年,冠军侯封狼居胥,这一次您也加封给冠军侯十万亩土地。”

 “元狩八年,冠军侯征服西域直达葱岭,您再给冠军侯加封了整整二十万亩!”

 “单单是冠军侯一个人,名下的土地就已经四十七万亩土地。平阳侯(卫青)的名下土地也超过了三十万亩,两人加起来已经七十七万亩了。”

 “这还不算您赏赐给其他出征将军的土地,若是全部都算起来,已经超过了一百万亩。”

 公孙贺说到这里,看着表情渐渐有些僵硬的汉武帝,无奈道:

 “陛下,大汉一户人家往往不过百亩之地,关中一户人家更是只有五十亩甚至是三十亩土地。”

 “短短几年,大汉一百万亩土地就已经从百姓手里转入那些战功赫赫的将军手中。”

 “这还不算您对大臣们的赏赐呢。”

 “您说,后世的皇帝再继续封赏的话,百姓还能剩多少土地呢?”

 汉武帝说不出话了。

 这位千古大帝,此刻的心情相当复杂。

 江充在一旁听不下去了,怒道:

 “丞相大人,你是指责陛下才是导致大汉土地兼并的罪魁祸首吗?”

 公孙贺虽然是丞相,但只不过是个有名无实的花架子。

 江充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若是能借机扳倒公孙贺,江充就有了上位丞相的机会!

 汉武帝沉声开口。

 “江充,够了。”

 “公孙贺只不过是在陈述实情。”

 这位千古大帝喝斥了江充之后,沉默片刻,开口道:

 “所以现在的大汉已经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土地兼并了?”

 公孙贺无奈地苦笑一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