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坚 作品

第419章 新朝外忧内患,刘秀第一次见到王莽(第2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莽竟然能把他们全部逼反,也算是……呃,一种特别的本事了。”

 霍去病坐在一旁,闻言有些跃跃欲试。

 “其实这种周围都是敌人的感觉很好啊,多的是仗打,走到哪杀到哪,岂不美哉!”

 卫青哭笑不得,瞪了霍去病一眼。

 “你脑子里除了杀人还能不能有点别的?”

 霍去病嘿嘿一笑。

 “舅舅,我本来就是满脑子只想着打仗啊,反正我不杀大汉人就行,其他的你别管!”

 卫青干净利落地翻了一个白眼,没有开口说话。

 脚步声响起,江充快步走了进来。

 “陛下,之前您要臣调查的诸侯兼并黔首百姓土地的案子,总计三百七十八件,臣已经全部审结了。”

 “还请陛下过目。”

 汉武帝点了点头,随手拿起了江充带来一大摞供状最上面的几份翻了一下,然后就放在一旁。

 “罪证都确凿吗?”

 听着汉武帝的询问,江充立刻来了精神,道:

 “每一桩每一件臣都派人核实过了,上面也都有犯人的签字画押,绝对的罪状确凿!”

 一旁的太子刘据闻言,不由撇了撇嘴角。

 江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刘据可太清楚不过了。

 酷吏!

 像这种人办案,是绝对不可能老老实实的去找什么线索,证人的。

 江充最擅长干的事情,就是屈打成招!

 刘据正想开口,突然卫青投来一个眼神。

 刘据便迟疑了一下。

 便在此时,汉武帝已经开口了。

 “好,既然已经都是铁案,那就直接把所有涉嫌非法兼并黔首百姓土地的诸侯全部革去爵位,取消封国吧。”

 “嗯,一共能取消多少个?”

 江充试探性地开口:

 “九十八个?”

 汉武帝皱眉。

 江充赶忙挺直身体,道:

 “一百三十四个!”

 汉武帝这才露出笑容,缓缓点头。

 “一百三十四个,不算太多,也马马虎虎了。”

 说完,汉武帝将目光投向公孙贺。

 “丞相,你配合一下江充,把这件事情办好。”

 公孙贺赶忙应是。

 刘据见状,微微摇头,发出一声微不可察的叹息。

 上一次看了视频,汉武帝就已经宣布将大汉之中所有的诸侯全部废黜。

 当时是刘据苦苦劝说,汉武帝才改为免去诸侯所有的权力,只保留爵位和食邑。

 事到如今,刘据也是阻止不了了。

 想到那些每年来到长安都必定会对自己毕恭毕敬请安的刘姓皇族亲戚们,刘据心中也是有些黯然。

 自作孽,不可活啊。

 刘据没想到的是,他的这番作态,却被一旁的汉武帝冷眼看得清楚。

 这位千古大帝的眉宇间,不觉多了几分厌恶。

 这个儿子,其他方面都还行。

 就是这个喜欢当滥好人的臭毛病,实在是太不讨喜!

 金幕之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长安太学之中,许多年轻的太学生刚刚结束课业,三三两两,结伴而行。

 刘秀和两名年纪相仿的太学生走在一起。

 【邓禹。】

 【朱佑。】

 邓禹长得颇为高大英俊,整个人看起来给人一种阳光活力的感觉,笑着开口:

 “两位,咱们得赶紧去明堂,今天可是难得的陛下允许太学生进入明堂之中旁听,万万不可错过了!”

 朱佑也是仪表堂堂,同样一脸期待,笑道:

 “若是能被陛下挑偶然看重,说不定咱们就要一飞冲天了。”

 明堂开放给太学生旁听,一两年总会有一次,每次也总会有几个幸运儿。

 刘秀哑然片刻,轻声开口。

 “两位贤兄,难道不知大新近年来……”

 邓禹朱佑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放低了声音。

 “去年黄河六郡水灾,淹死民众数以万计,流民十万。”

 “南阳郡三个月前大旱至今,流民据说都已经要包围洛阳了。”

 “荆州那边据说有亿万蝗虫,所到之处别说是庄稼了,连树叶草皮都吃得干干净净!”

 “嘿,这还是中原呢。听说在江南、岭南那边的灾患更严重,只是当地的官员欺上瞒下,不敢报上来。”

 “哦,这还没算匈奴、鲜卑、羌人、高句丽和句町入寇,据说有上百座城邑都被洗劫过,大量边郡百姓沦为流民,那叫一个惨啊。”

 刘秀看着身旁两名消息灵通的好友,露出愕然表情。

 “你们知道得这么清楚?”

 邓禹朱佑相视而笑。

 “刘兄,你的家境,嘿嘿,比我们还是差一点。”

 “有些事情,我们确实比你懂。”

 刘秀也不以为意,笑道:

 “我叔父只不过是蔡阳县还能说上几句话,你们邓家和朱家都是一郡豪强,朝中还有许多亲朋照应,自然不同。”

 “只是,你们真觉得在这个时候被陛下看重,是一件好事情吗?”

 刘秀这个问题问出来,邓禹和朱佑都愣了一下,若有所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过了好几秒,邓禹才悄声道:

 “大新才刚刚开国啊,前汉都有两百年呢。”

 朱佑也道:

 “就算是大秦也持续了两世才亡国,咱们大新总不至于这刚才开国就……”

 刘秀见身旁有其他人走过,遂重重咳嗽一声,打断了朱佑的话。

 “总之我的意思是,要去明堂也行,尽量找个不显眼的地方吧。”

 邓禹朱佑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点头,加快脚步。

 旋即,邓禹又有些苦恼,道:

 “你说要是真的天下大乱,咱们在这里求学还有什么意义?”

 朱佑也有同感。

 来太学不就是为了求个一官半职,谁真来这里学习的?

 新朝要是真完蛋了,新朝的太学生就是一文不值,说不定还要被牵连。

 刘秀哈哈一笑,拍了拍两人的肩膀。

 “两位何必如此颓丧?至少我来太学能认识你们二人,就算是不虚此行。”

 “将来若是天下当真有变,我们三人也可以相互照应,何惧之有?”

 邓禹和朱佑闻言,心中凭空多出几分信心,不觉放松不少。

 邓禹笑道:

 “刘兄,你年纪比我们两个还轻,但说来也怪,你的话总是能让人信服。”

 朱佑点了点头,感慨道:

 “是啊刘兄,我家中有好几个妹妹待嫁,你要不要考虑一下?”

 刘秀哼了一声,昂首道:

 “大丈夫娶妻当娶阴丽华!”

 “朱兄,你那几个妹妹若是比不上阴丽华的容貌,这妹夫我是万万不能当的。”

 三人说说笑笑,很快进入明堂之中。

 说是明堂,其实是太学旁边,皇城内的一处巨大的宫殿园林。

 这里也是皇帝王莽经常会见新朝各地大儒名士,讨论国政大事的地方之一。

 和在未央宫正殿不同的是,明堂会见更加能畅所欲言,也不会因言获罪。

 当然畅所欲言归畅所欲言,听不听就是皇帝王莽的事情了。

 此刻明堂之中已经是人头耸动,三人找了个角落站着,在人潮中倒也不显眼。

 很快,一群羽林军来到,高声呼喊。

 “陛下驾到!”

 众人纷纷行礼,刘秀等自然也不例外。

 这是刘秀第一次看到皇帝王莽。

 王莽身着龙袍,缓步而行,身上散发着淡淡威严,但面容又颇为慈和。

 若脱下龙袍,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当世大儒。

 王莽似乎感觉到了什么,目光朝着刘秀所在的方位扫来。

 刘秀赶忙低头,正好被比他更高的邓禹给挡住。

 “陛下,怎么了?”

 站在王莽身后负责保卫安全的王邑注意到异常,开口询问。

 王莽摇了摇头,道:

 “没事。”

 很快,王莽就在上首坐下。

 甄邯站了起来,对着在场的诸多大儒、名士、朝臣开口道:

 “今日,陛下想要听一听诸位对井田制的意见!”

 听到这里,在场众人的心都是一动。

 井田制改革,对王莽的新朝而言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改革,甚至没有之一。

 这项改革已经实施好些年头了,但真正的效果嘛……只能说一言难尽。

 新朝朝廷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在对各地的朝廷文书之中提到这件事情。

 没想到,今天竟然在明堂之中,当着天下大儒名士的面提起此事!

 一片窃窃私语中,邓禹也轻声对着刘秀朱佑开口。

 “你们觉得,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朱佑摇了摇头,道:

 “陛下的心思谁能知道?或许是恼火各地推进井田制不力,想要在今天放一些风声给各地豪强大族吧。”

 邓禹呵呵一笑,用极为细微的声音开口。

 “井田制根本就推动不了,从豪强大族到黔首百姓全部反对,怎么推?”

 “陛下若是继续强推,这天下怕是真要大乱了。”

 刘秀听着两名好友的话,若有所思,过了一会轻声开口。

 “我想,陛下是要废除井田制,转而采取汉制了。”

 邓禹和朱佑闻言都是一愣,异口同声。

 “怎么可能?”

 两人吃惊之下,声音不免大了一些。

 明堂正座上的王莽君臣,目光不约而同地扫了过来。

 王邑喝道:

 “那几个太学生,在陛下面前要知晓礼仪,安静些!”

 王莽笑了笑,摆手道:

 “无妨,年轻人气盛很正常。诸位有什么想法,现在可以开口了。”

 后半句话是对在场那些大儒和名士说的。

 至于刘秀这些太学生,能旁听就已经是皇帝开恩了,根本没有在这种国家大事上跟王莽讨论的资格。

 只是……

 王莽说完,又忍不住看了一眼刘秀所在的方向。

 不知为何,当王莽看向那个方向的时候,总感觉一股没来由的心惊肉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