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坚 作品

第499章 项羽的茫然,汉武帝指点刘据,李世民反问李治


                 秦始皇呵呵一笑。

  “朱翊钧何止是用错了人?”

  “他压根就没有用对人。”

  这个答案让扶苏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秦始皇慢悠悠地站了起来,注视着外面的长江。

  此刻,他们正在吴国曾经的都城——姑苏。

  长江正在从这座城池外奔涌而下,朝着东方的大海而去。

  秦始皇悠悠地注视着长江,良久之后突然开口道:

  “项羽现在怎么样了?”

  项羽正在吃馕。

  伊犁河谷已经是一望无际的绿色,从伊犁往西数百里就能抵达河中地区,也就是如今项羽所在的地方。

  这里并不缺少食物,但项羽却对这种偶然在西域某个小国发现的食物情有独钟。

  三口两口将馕全部吃下,项羽拿起一个酒囊,咕嘟嘟地将里面的马奶酒一饮而尽。

  酒渍沾染在项羽长时间没有修剪而显得凌乱的胡渣上,让他显得分外不羁和阳刚。

  项羽对着一旁刚刚回来的斥候道:

  “你刚刚说,这里是以农耕为主?”

  明显带着西域长相的斥候点了点头,用有西域浓重口音的大秦官话道:

  “是的,将军。我从父亲和爷爷口中听说过这里,这是一片非常奇怪的地方。”

  “骑马的人总是能征服此地,但只要在这里长久停留居住,他们的后代一定会变成种田的人。”

  项羽哈哈一笑,转头看了一眼不远处。

  在那里,有一条大河正在浩浩荡荡朝着西方流淌。

  当地人把这条河叫做“阿姆河”。

  项羽又道:

  “还有什么情报吗?”

  斥候点头道:

  “这里并没有什么完整的国家,目前暂时由许多大小不同的部落统治,他们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民族,叫做斯基泰人和马萨格泰人。”

  项羽仔细地听完了这番话,有些失望地自言自语了一句。

  “没有国家……”

  项羽站了起来,对着周围的上百名属下道:

  “这一次的侦查就到这里,我们回伊犁吧。”

  在项羽的身旁,项庄颇为疑惑。

  “少主,这就回去了?”

  在项羽给大秦立下了诸多汗马功劳之后,陆陆续续有一批项氏族人来到西域,成为他的属下。

  项羽笑了笑,道:

  “征讨这种地方没有什么意思,连国家都没有,不就是一群茹毛饮血的蛮子?”

  “或许,我应该考虑一下叔叔的建议,成为一名海军的指挥官。”

  项庄忙道:

  “少主,世界地图咱们都看过,从这中亚到欧洲的陆地距离,可比从江东海上绕到西欧近多了。”

  项羽嗯了一声,表情中带着几分索然无味。

  “原来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咱们华夏之外,压根也没有几个像样的文明,不,国家啊……”

  “唉,英雄无用武之地。”

  项庄目光一闪,正准备说些什么,项羽却摇了摇头。

  “收起你的想法吧。”

  项庄沉默片刻,轻声道:

  “可那是灭国之仇!”

  项羽平静道:

  “还是杀父祖之仇。”

  “项庄,你应该知道金幕吧?”

  项庄点了点头,有些愤恨地开口。

  “若非金幕,少主您也不会被那人发现,抓到咸阳城,只能屈服于大秦。”

  项羽笑了笑,一脚踩着马镫,上了胯下的乌骓马,缓缓前行。

  等项庄追上来之后,项羽才悠悠地说道:

  “就算是在历史上,灭掉了秦国的我也并没有光复大楚,而是被那个汉侯刘季,哦,好像现在已经改成刘邦了?”

  “嗯,被刘邦打败了,成为了那个叫做大汉王朝的垫脚石。”

  项庄沉声道:

  “那这一次,您一定能改变历史!”

  项羽摇了摇头,道:

  “阿庄,现在的秦国已经不再是以前的秦国了,我就问你一句,现在的江东比以前如何?”

  项庄道:

  “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业、航运、纺织、造船还有冶炼等等,极其繁华。”

  项羽嗯了一声,道:

  “比起当年大楚还在时如何?”

  项庄顿时哑然,过了好一会才道:

  “这分明就是秦国朝廷用金钱来收买人心!”

  项羽叹了一口气,道:

  “是,就算是秦国朝廷用来收买人心好了。你觉得现在这种情况,江东还能有八千子弟兵随我一同北上灭秦吗?”

  项庄完全说不出话了。

  在来到西域之前,项庄一直都在江东。

  他亲眼目睹了江东这些年翻天覆地般的变化,也见证了当地的老百姓从对秦朝离心离德到如今一个个自认为是“江东老秦人”。

  八千?

  就现在江东的好日子,能有八百,不,八十个人愿意造反都不错了。

  项羽呵呵一笑,道:

  “阿庄,明白了吧?就算我们再怎么不甘心,大楚终究是再也无法死而复生了。”

  项庄明显被打击到了,垂头丧气。

  又过了一会,项庄终于还是忍不住开口了。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项羽闻言,又叹了一口气。

  “是啊,我们该怎么办呢?”

  年轻却已经是大秦西域将军的项羽,语气中第一次带上了几分茫然。

  西汉世界,御书房中。

  汉武帝瞥了一眼站在面前的太子刘据,淡淡道:

  “你可知道朱翊钧的援朝抗倭战争为什么会打成这种烂仗吗?”

  刘据下意识地开口道:

  “因为朱翊钧识人不明?”

  汉武帝嗯了一声,又道:

  “是大明没有名将吗?不,至少有一个李成梁能用。”

  “就算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也一样能勉强用之。”

  “朱翊钧为何不用?”

  刘据道:

  “是因为害怕李成梁、李如松父子做大,导致大明朝政不稳?”

  汉武帝呵呵地笑了起来,道:

  “若是在大汉这个时代,政治制度还不算成熟,朱翊钧担心李家父子做大,也算是情有可原。”

  “可大明?那都已经是大明之后一千多年的朝代了。”

  “难道这一千多年的时间,就没有演化出能防止武将做大的制度吗?”

  刘据闻言,顿时陷入了深思之中。

  就在刘据思考的时候,汉武帝又一次悠悠地开口了。

  “不,大明已经演化出来了,而且也成功的防止了武将们的做大。”

  刘据大为惊讶,忍不住开口道:

  “父皇您是怎么看出来的?”

  汉武帝笑了笑,道:

  “如果大明真的有任何武将做大甚至篡位夺权的事情,早就应该在金幕的盘点视频里出现了。”

  刘据没想到居然是这么一个答案。

  他原本还以为会和什么司礼监、内阁之类的机构设立有关呢。

  汉武帝淡淡道:

  “事情到这里就变得很简单了,大明本身的制度是足以钳制武将做大的。”

  “朱翊钧为什么在明明有一个已经成熟运行了两百年的制度保证下,却依旧不愿意用大明当时最强悍的统帅李成梁呢?”

  没有给刘据回答的机会,汉武帝自顾自地做出了回答。

  “因为朱翊钧不够自信,或者说,他太叛逆了。”

  “叛逆?”刘据完全没想到竟然会是这样一个答案。

  汉武帝嗯了一声,道:

  “叛逆。朱翊钧从小被压制得太狠了,所以长大之后养成了习惯性叛逆的心态。”

  “明明两百年的成熟制度在,明明大明就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能威胁到皇权的武将,但他就是不相信大明过去两百年的经验制度。”

  “他一定要用自己心中所想的分权制衡之道,这样才能让他有安全感。”

  “这种愚蠢的叛逆,导致刘綎和陈璘这两位本该精诚合作的指挥官却因为相互闹矛盾而失去了攻克顺天城的机会。”

  “也是这种愚蠢的叛逆,让辽东的女真人做大。”

  刘据摸了摸颌下胡须,有些不太确定地开口道:

  “父皇,儿臣觉得倭军的战斗力也不容小觑啊。”

  汉武帝哈哈大笑了起来。

  “倭军的战斗力?无非就是一些村战里跑出来的获胜者罢了。”

  “朕这么说吧,如果让朕从大汉之中选一个人,都不需要卫青霍去病这种级别的人出马,只要派一个李广,不,哪怕是李广的儿子李敢,也能轻轻松松在第一次援助朝鲜的时候就全歼倭军!”

  刘据半信半疑,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相信。

  自家的父皇可是被金幕作者确认的千古四帝之一!

  除去李广这个黑点之外,汉武帝任用将军上的眼光还是相当不错的。

  汉武帝继续开口道:

  “所以,朕想问你一个问题。”

  “将来你若是继承了皇位,你要怎么对待卫青和霍去病呢?”

  刘据身躯顿时一僵。

  原来这才是今天父皇找我来御书房单独谈话的原因?

  刘据深吸一口气,平静道:

  “回父皇的话,儿臣会让他们给大汉打下更多的疆土。”

  汉武帝面无表情地继续开口。

  “你怎么确定将来卫青和霍去病不会成为其他大汉盘点视频之中那些外戚权臣?”

  刘据不紧不慢地开口道:

  “儿臣并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成为那些外戚权臣,但儿臣相信,有军机处在,有大汉这些年的科举制度在,还有天下千千万万忠于大汉的臣民在,任何人都没有在大汉成为权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