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坚 作品

第589章 赵构一心求和让赵鼎都傻眼了,赵匡胤正式确立新制度!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赵构看着面前的赵鼎等人,开口道:

 “和议如何了?”

 赵鼎赶忙禀报道:

 “已经商谈出了一个大致的条款,但具体的细则还需要金使回去禀报,再往返临安府进行最终确认。”

 兀林答赞谟虽然各种倨傲无礼,但大宋眼下的国力足以抵挡金国的进一步推进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有这个事实在,赵鼎据理力争,并没有让金国人从谈判桌上拿到什么便宜。

 谈判的底气终究还是要看战场上的两军将士拼杀结果。

 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得不到!

 所以现在的赵鼎还是非常高兴的,觉得争取到了一个足够对大宋有利的条款。

 赵构听完赵鼎的诸多条款后,心中也是颇为满意。

 可从赵鼎的话中,赵构也能明白一个事实。

 如果金国朝廷不满意的话,那么两国的和谈使者肯定还要再奔波几个来回。

 一次来回再加商议,至少就得四五个月甚至半年起步。

 几个来回下来都两三年了。

 或许有人会觉得,利用谈判拖延时间也挺不错的。

 但赵构并没有这么觉得。

 赵构担心因为时间拖延得太久,导致金国朝廷方面生气了,再度发兵南下。

 就好像第六次金国伐宋战争一样。

 这可不行。

 赵构觉得必须要赶紧达成议和条约。

 于是他便开口道:

 “这样吧,朕明日接见一下金国使者,和他具体敲定一下。”

 赵鼎闻言,顿时吃了一惊,忙道:

 “陛下,此事于礼不合啊。”

 兀林答赞谟在金国只不过相当于礼部侍郎的级别。

 大宋宰相们能接见他,就已经属于是越级高规格的接见了。

 现在赵构作为大宋皇帝居然也要接见兀林答赞谟?

 这规格提高的已经太过分了。

 或者换句话说就是,赵构的姿态放得太低了。

 本来是两国之间的平等议和。

 赵构这么一搞,就真是上国使者会见藩属国国君。

 这种事情对于致力于平等议和,想成为第二个寇准的赵鼎而言,当然是难以接受。

 赵构听到赵鼎的劝阻,心中顿时大为不满,瞪了一下赵鼎道:

 “爱卿,朕也是担心夜长梦多!”

 “只有尽快敲定和议,朕才能赶紧解决那些拥兵自重的边将,强化朕这个皇帝和你们这些宰相的权威。”

 “你要以大局为重!”

 秦桧站在一旁,化身雕像,一言不发。

 秦桧依旧还是维持原先的方针。

 一,绝对不公开反对皇帝赵构的话。

 二,绝对不公开反对左相赵鼎的话。

 三,以上两人之中任意一人和秦桧单独相处,秦桧绝对无条件赞成对方的任何话。

 眼下这种情况,显然只能使出沉默原则。

 正所谓胳膊拧不过大腿,赵鼎这个左相自然也拧不过皇帝赵构。

 于是赵鼎只能无可奈何地开口道:

 “陛下若是要面见金国使者,还请谨记,一定不要在金国使者面前体现出任何的悲伤思念之情!”

 赵构若是体现出悲伤思念,金国方面肯定就会趁机加码。

 反之,赵构如果对还在金国的那些亲人完全无所谓的态度,金国方面自然也就不可能拿这些来逼迫大宋让步。

 赵构眉头皱了一下,道:

 “爱卿是要我学习汉高祖刘邦?”

 当年项羽就拿刘邦老爹刘太公的性命威胁过刘邦,刘邦来了一句千古名言“分我一杯羹”,直接把项羽搞得无计可施。

 赵鼎点头道:

 “正是如此。陛下越是在表面上不在乎,那么陛下的亲人们在北方就越不被金人重视,被放还大宋的可能性就更高。”

 “表面上的无所谓,实际上才是真正解救陛下亲人们脱离苦海的良方啊。”

 赵构嗯了一声,不再开口。

 等赵鼎和秦桧等人退下之后,赵构脸色逐渐阴沉。

 “解救亲人……呵呵,解救皇兄吗?”

 宋徽宗是死了不假,但宋钦宗可还没死呢!

 赵构是当了十二年皇帝不假,可他本身就是一个大昏君,时至今日对大宋内部的掌控也是差强人意。

 这种情况下宋钦宗若是南返,且表露出一定的奋发雪耻,北伐金国之意。

 那赵构这个皇位,怕是分分钟就要丢掉了!

 赵构冷笑几声,画面渐渐暗了下去。

 等画面重新明亮起来的时候,赵构已经坐在大殿上,他的面前就是金国使者兀林答赞谟。

 兀林答赞谟非常随意地对着赵构拱了拱手:

 “见过康王。”

 这一幕顿时就让在场的大宋官员们愤怒了。

 王庶忍不住喝道:

 “兀那金虏,怎敢对陛下如此无礼!”

 兀林答赞谟是个金人,并不通晓大宋语言,只是看了一眼王庶,等待翻译。

 赵构却被王庶这句话吓了一大跳,赶忙开口道:

 “无妨无妨,朕无需和使者如此见外。”

 “对了,刚刚王庶的话无须翻译。”

 赵鼎见状皱了一下眉头,道:

 “王相公,注意你的态度,这是御前!”

 王庶哼了一声,闭上了嘴巴。

 等双方各自落座后,兀林答赞谟开口了。

 “这一次若是要我们归还大宋皇帝和太后的灵柩,还有如今尚在大金境内的俘虏,大宋必须要付出更多代价!”

 这里兀林答赞谟的用词也值得一提。

 对金国而言,无论宋徽宗和宋钦宗都是它承认的“大宋皇帝”。

 但赵构不是,赵构只是“大宋康王”。

 这就涉及到一个名分问题。

 赵构如果是大宋皇帝,那宋钦宗其实就没啥用处了。

 反之,不承认赵构是大宋皇帝,就说明宋钦宗就依旧还是大宋皇帝。

 宋钦宗是金国的俘虏,金国就能利用宋钦宗的身份做很多文章,谋取到更多的好处。

 这就是外交。

 一个简单的用词,里面其实也有很多弯弯绕的东西。

 赵鼎之所以坚持“寇准式议和”,也正是因为看清了这背后的博弈,力争谈一个公平的和约。

 听完翻译,赵构脸上顿时露出悲伤的表情。

 “皇兄和皇嫂还在北方受苦,父皇和母后更是客死异乡。”

 “这都是朕的无能啊。”

 说着,赵构还流下眼泪。

 这一哭,左相赵鼎当场麻了。

 昨天赵鼎还特意叮嘱赵构一定要若无其事,结果赵构倒好,直接哭上了?

 赵构这一哭,秦桧赶紧也哭上了。

 其他大臣一看,这种事情我得表忠啊,也都哭上了。

 一时间,大殿之中满是眼泪、悲戚和哭泣。

 赵鼎无可奈何,也只能勉强挤出两滴眼泪,一脸刚死了亲人的表情。

 兀林答赞谟见状,心中顿时大喜过望。

 眼前的一切清楚表明,赵构对北方的宋钦宗等人依旧很在意。

 金国凭空多了一个强力的筹码!

 于是兀林答赞谟立刻沉声道:

 “我认为,之前提出来的条件应该更改,江南必须要给大金更多的利益!”

 赵构立刻止住眼泪,快速道:

 “好好好,只要能把父皇的灵柩送回来,我们都可以谈,都可以谈!”

 赵鼎脸颊抽搐,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陛下,你这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一次的会谈,兀林答赞谟各种提意见。

 而赵构则是疯狂点头。

 “没问题。”

 “只要把父皇母后的灵柩送回来,都好说,好说!”

 “这个也可以,朕这边原则上能答应。”

 搞到最后,兀林答赞谟都有些疑惑了。

 这位金国使者原本就已经是狮子大开口,却没想到赵构竟然答应得如此痛快。

 难道说,大金还是要少了?

 带着这种疑惑,兀林答赞谟结束了这次会见,带着其余几名金国使者离开大殿。

 金使刚刚一走,大殿之中就炸开了锅。

 大臣冯时行忍不住站出来,大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