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官员调整激起巨浪(第2页)

 


    徽宗就说:“他想要退休?不行,绝对不行。我偏不让他退,再干个七八十来年再说。我就需要他这样的忠贞无二的大臣。”
 


    其实,杨光华也不想让他退。无论从杨家子孙的角度,还是从李煜的角度,他都不想让杨震退。他很清楚,独木难成林,单丝不成线,一个好汉还要三个帮呢。杨震是杨光华在朝廷最亲近的人,也是他最倚重的人。只有杨震,才能真心帮他,真心护着他。如果杨震退了,他孤单单的一个人面对皇上和众多大臣,特别是章惇等人,对杨光华的威胁是巨大的。而至于皇上,万一哪天一件事儿处理不合适,皇上一生气就可能使他面临灭顶之灾。倘若杨震在,那么皇上看杨震的面儿,最起码也不会把它处理得过重。
 


    杨光华最想的是不但不让他退,而且要能够给他安排一个更合适的、更高点的职位。可是这句话,他不能说。只有皇上才能说。如果他说了,那他就是替自己的叔叔向皇上要官,这可是大忌。所以杨光华就把这个皮球踢给了徽宗。他说:“皇上,我知道您最重感情,从您对太后和先帝的态度上,都能看得出来;而对我叔一向的关心和厚爱,也是这方面的最好体现。依我的看法,我叔退肯定是过早了,他的身体蛮好;精力也很好。”
 


    徽宗说:“就是嘛,我也是这个意思,我不能让他退的。我已经给他考虑好了,只不过呢,需要找个合适的人选接他的班才行。大总管可不是好当的,既要聪明机敏、忠诚厚道、公正无私、善解人意、会处关系,又要会管人、善管事、长于应酬、精于计算,这样的人,满朝文武合适的还真找不到。”
 


    杨光华立即接口道:“我叔给我说,梁师成已经具备了大总管的各方面条件和资格。”
 


    徽宗一拍大腿说:“对呀,这不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嘛!我本来想着他的,可是把他跟你叔一比,就又觉得他还是太嫩了。”
 


    杨光华笑了笑,道:“其实,他比咱还大十多岁呢,再说,凭他的聪明劲,进步之快肯定没人能比”。
 


    徽宗稍一沉吟,说“也是,眼下是没人比他更合适了,他本身就是宦官,从先帝时期一直到太后的时候都很喜欢他,也很器重他;跟了我这半年,各方面都是挺好的,特别是这家伙善解人意,能准确的理解朕的意思和心意,并且能够一点儿不走样的去落实我的要求。让他来管,倒是合适。但必须给他配上得力的助手才行。”
 


    杨光华说:“不是前几天才提了杨戬和童贯吗?我叔说,这两个人给梁师成当助手肯定没问题呢。”
 


    徽宗就说:“对,就这样。那就让我的老管家、我的老伙计去管户部吧,去当一个更大的管家,管全国的钱粮,这个地方,恐怕是再适合他不过了。”
 


    杨光华一听,先是高兴,接着就有点吃惊,愣了一下,说:“的确,要说管户部,还真没有比他更合适的。只是,会不会有人提意见?”
 


    徽宗也愣了一下,直盯着杨光华问:“谁提意见?满朝廷没有人能比他更合适的。我倒要看看,谁能提意见?”
 


    “我觉得宰相可能不同意。那个没有功名不能任文职官员的规定,不就是他主持制定的?我叔他可没有功名呢。只是个举人出身。”杨光华回道。
 


    徽宗脸色严肃起来,说:“他不同意?他那个什么功名的规定,现在呀可以作废。这一次呢,我不明确说,但是在任命和提拔官员的时候,就不能只看功名,有的人进士出身,可什么事都干不了;有的人仅仅是个举人,甚至连秀才都不是,但一样能干大事。”
 


    杨光华心想,这可好了,太好了!皇上考虑的还真周到。这个皇上,心还是真的挺善良的。如果自己不是李煜的化身,单单只是杨家后代;徽宗也不是赵光义的直系重重孙,那他定会无限忠于这个皇帝,忠于他一辈子。可是,可是,可是自己不是单纯的杨光华,而是李煜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