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蔡京送礼亡羊补牢(第2页)

 


    刘之远当然知道。早朝的时候他就在大庆殿门外候着的,大殿里面发生的事情,他听得清清楚楚。他原本以为,朝堂上,皇上对宰相的态度,已经表现的一清二楚,宰相这次极有可能折戟沉沙。但没想到的是,宰相回来以后除了脸色比平时稍显暗淡,并没有别的反应和表示。现在宰相要给皇上送礼,并且送的是他至为珍爱的东西。宰相一向抠得很紧,其实就是吝啬,特别是对喜欢的东西,他必要想尽千方百计得到;而已经得到的东西,谁要想从他手上夺走,那比登天还难。可现在,他要主动的送出,送的对象是皇上,这让刘之远算是更加认识了蔡京。他明白了,蔡京所谓的吝啬小作,那要看对谁,看是什么事情、什么时候。当然,蔡京的这些小心思,刘之远是不会给他点破的。他还想跟着蔡京多干几年,能够谋个高官厚禄呢。想到这里,他就笑笑,显得有点不好意思的回答说:“嘿嘿,小的不知,小的愚笨,请宰相原谅小的。”
 


    蔡京没有笑,而是板起了面孔说,“你呀,当家是好样的,做事也是好样的。可是啊,要学着眼光放得高远一些,心胸也要宽大一些,做事呢更要大气一些,小家子气,是成不了气候,到不了高位的。你跟着我,不但要给我当好家,处理好事情,还要学着怎么当官,怎么才能当一个卓越的官。你总不能给我当一辈子秘书吧?你给我当这个秘书,按照朝廷的有关规定,和历任宰相的先例,你现在的正五品就是最高了,不能再高了。章惇的秘书到头不才是个从五品,曾布呢,还没等把秘书提拔起来就倒台了。可你不能一辈子就熬个五品官吧?明白了吗?”
 


    蔡京这一说,刘之远的脸红红的,鼻子有点点酸。其实他这是感动。他感激蔡京发现了他,他也很感激蔡京一直带着他,他更感激蔡京对他的栽培重视和提携。因此他答道:小的愚钝,只能慢慢消化,不过我会做得更好。”
 


    说完,蔡京就让刘之远,把两个奇石盒子和书法卷轴,装进了一个特用大书箱,锁进了衣柜中。
 


    三天后,也就是张商英带着朱缅去杭州的那天,蔡京听杨光华说,皇上今天上午只看画谱,不作画也不写字,并且没有预约要拜见皇上的人。蔡京在下朝之后,就让刘之源提着那个书箱,到了垂拱殿门外,他才亲自提过来,进了大殿,给杨光华点头打过招呼,杨光华用眼色向他示意,同时杨光华对皇上说道,“皇上,蔡相要向您禀报事情”。
 


    自从朝堂骚乱事件之后,徽总还没有跟蔡京单独见过面。蔡京到垂拱殿来过两次,徽宗都忙着。即使不忙,徽宗也不想搭理蔡京,所以蔡京就只跟杨光华说几句话、或者商量几件事情就回去了。今天蔡京又来要禀报事情,徽宗就想起了杨光华的话,虽然蔡京那件事处理的不太妥当,令他有些失望也有些生气,可毕竟大节上、大事上还是说得过去,并且他当宰相以来处理的事情,较之前面三个宰相都是最好的,也是他最满意最省心的。况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再大的官,也难免出现过失,只要能认识到,能改,就是可造之才嘛。这么一想,就觉得要是再冷淡蔡京,就显得有些小肚鸡肠了。便说:“唔,来吧”。
 


    蔡京提着书箱,以不出声的小步快速走到龙案前,向皇上行了礼,把手上的书箱放在了龙案上。
 


    徽宗一看那书箱,便知里面一定是蔡京又搞到稀世珍宝了,心里就有些激动起来,但却努力压着,明知故问道:“宰相啊,提这么大一书箱,给朕淘到什么好书了?是画谱、书贴,还是乐谱?应该是稀世珍本吧?可不要拿些低档货,忽悠朕哦!”
 


    蔡京一看,徽宗的情绪挺高,心情不错,便笑着回道:“不,老臣是给皇上送礼来了。”
 


    徽宗想要看到宝贝的急切心情,象已经点着了的火,快要压不住了,可又不能伸手去开箱,那样多有失皇上身份,显得多不自重、多没品位、多轻佻?因此就只好继续强忍着,问:“噢?送礼?朕不收礼,不收。”
 


    蔡京一边开箱,一边说道:“皇上是天下人的父母和当家人,当然也是宰相的父母和当家人了。中秋节这不快到了嘛,做子女的为父母表点心意,尽点孝心,再正常不过。皇上您就不想看一看,老臣给您带来了什么中秋礼物吗?老臣包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