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皇上为新词谱曲(第2页)

    这场景,让徽宗充分体会到了君王的无限魅力。他特别小声叮嘱杨光华:“记住这个小演员,庆典过后,朕要单独召见他。”



    当然召见的当天晚上,徽宗就临幸了这个小演员,并且从此把它放在了后宫,成了他最喜欢最宠爱的妃子之一。徽宗曾跟王诜说过,这个小妃子不但会演,会唱,会跳,还会说会哭会笑,身上还有股特别的香味,并且特别会玩,因此把徽宗经常迷得神魂颠倒。此为后话。



    对戏曲和歌舞的验收,其实用的时间并不长,因此一个时辰后,徽宗就来到了蔡京新创诗词的诗文馆。



    验收新创诗词作品,自然就不像验收戏剧和歌舞那样热闹,诗文馆里静悄悄的。蔡京让人专门从皇宫拉来了一把龙椅,供皇上坐,并给皇上准备了御用茶具和最好的普洱茶。这当然是王诜和刘飞鸿做不到也想不到的。



    蔡京汇报说,征集到的新创诗词,共达三千多首,调集了京城名气最大的八位诗人,经过精挑细选选出来了一百首参加评选。



    徽宗一听,说:“ 哇,淘汰率够高啊,这可是优中选优啊,获奖难度看来够大嘛。”



    蔡京说:“是啊,作品量太大了,说明诗人多,反应出咱们大宋朝文化繁荣兴旺的景象,也反映了咱们徽宗朝是真正的太平盛世啊。”



    蔡京把评委初选的前三十首诗和词,呈给了皇上,说:“请皇上能不能,像点状元一样,钦点一首最高奖的诗和最高奖的词?”



    在座的人都清楚,徽宗是有这个资格的。他的诗和词在当朝诗人中,绝对属于魁首。但徽宗接受上午在画院的教训,也不用再看杨光华,而是干脆的说:“我就是来读诗赏词,提前享受这好诗,提前感受这好词的。至于评选最佳作品嘛,这个权利在你们手上。选出来之后呢,我可以好好的体味,好好的琢磨,也好好的研究。”



    蔡京一听,就说:“尊皇上命。不过,我们精选了一首词,想请皇上谱上曲,不知皇上有有此雅兴不?”



    徽宗想都没想,就说:“这个行,他不影响评选。你让我谱曲,你们是想”



    蔡京说:“皇上只要谱上曲了,我们马上就让太常寺排练出来,在庆典歌舞演出时,把它作为第一个节目演出。”



    徽宗一听,兴致和情绪就来了,双眼灼灼放光,激情顿时迸发出来。



    为了保证皇上能集中精力谱曲,蔡京把其他人都请到了隔壁,诗文馆里只剩下了徽宗和杨光华。杨光华静静的、快速浏览着那些初选出来的诗词,同时不时的用眼光瞟着门口和徽宗。这是他保护皇上安全的习惯。



    大约半个时辰,徽宗对杨光华打招呼说:“来来来,光华。”



    杨光华走到跟前,徽宗说:“这曲子我写完了。我来哼给你听听,你帮我参谋一下。”



    杨光华应道:“好好,只是呢,臣对韵律不太懂,只是有点接触而已。”



    徽宗说,“没关系,我只是让你当参谋,你只要帮我听一听,这起伏、节奏、韵律和味道。我是想反映,大宋朝民众生活的幸福快乐。你看,这首词反映的就是这个意思,是不是很有点儿柳永的味道?”



    杨光华说:“我看过了,是有柳永的风格,并且还有点李清照的风格呢。”



    徽宗就说:“你我有同感呀。”



    其实杨光华是懂音乐的,只不过他不像徽宗那样精通,也不想让徽宗觉得他什么都会,那样会令徽宗不很舒服,所以就随着徽宗哼的曲子,轻轻地打起拍子。徽宗哼了三遍,停下以后问:“感觉怎么样?”



    杨光华笑着说:“好,这曲子很优美,很温婉。像山涧流水又像春水回旋。这样的曲子让人听了以后会陶醉的。”



    其实,杨光华想说这很像道家的风格。确实,徽宗的确受道家的影响很大。最后徽宗就把曲子定了下来,叫来了蔡京,又叫来了太常寺的专业作曲家,让他再鉴赏一下。



    这专业作曲家,一看是皇上写的曲子,哪里还敢再鉴定什么的,只看了一眼,就一个劲儿的伸着大拇指说,“好,好!皇上做的曲,真是太美了,天下第一名曲!”



    徽宗笑笑,道:“不必这样吹捧我,要实话实说嘛。”



    其实,徽宗话是这么说,但心里还是很美很舒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