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为显皇恩狂封滥赏(第2页)

 徽宗又问道:“梁师成,国库里的钱能够吗?”

 梁师成先应了一声:“臣在!”又顿了一下,这才回答道:“有。只是,不知这次皇上要奖赏多少现钱?”

 “哦,初步估算,至少得需要一百多万贯吧。再加上大朝会、灯会、歌舞演出、各项重大仪式所用设备设施的用钱,总计大概得要一百六十万贯吧。就照这个基本数,再多准备点。”

 梁师成声音有点弱弱的,说道:“皇上,年前要筹措这么大额度的现钱,可能有些困难。”

 “什么?有困难?朕让你做这个户部尚书,就是让你向朕摆困难的?没有困难,朕让你做户部尚书?朕告诉你们,朕定了的事,有条件要办,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办,并且要办好,要办得漂亮,办得精彩!”

 梁师成喏喏连声,道:“是是,臣错了,请皇上息怒。臣一定按皇上要求,足额保证所有项目所需费用。请皇上放心。”

 “唔,这还行,这才像能办大事的样子。”徽宗转怒为笑。大臣们也个个都是满面笑容,一起走出办公大厅,各自回家的回家,回府的回府。大家觉得,这个傍晚似乎晚霞格外漂亮,这隆冬的天气居然一点儿都不冷,暖和的很,通身都热乎乎的。原来心情好的时候,身体也是格外温暖分外舒爽的呀。

 隔了一天,张商英和郑居中拉的官员名单就报给了杨光华,杨光华审核后送到了徽宗手边。

 徽宗就在这名单上画圈标注起来,花了足足有一个时辰,才直起腰抬起头来说:“可把朕累坏了。光华,朕都标出来了,你先看一下吧。”

 杨光华就说:“皇上,这是您定的事儿,这是皇上的权力,臣的职责就是抓好落实。臣看,合适吗?”

 徽宗说:“你自然要看呀,你是大朝会和灯会的总指挥,现在不看,到大朝会颁奖时,也得由你宣布的。再说,你要帮朕把把关,所以,你是必须要先看的。”

 杨光华就接过了徽宗画了圈标注了的名单。他看到上边光标注的,要委任为节度使的高官,就有十六人。他想,这个节度使虽然不是实职,只是虚衔,可他们的俸禄比宰相还高,并且还给他们仪仗。历朝历代,这样的官职官衔,只是用来封赏那些功高位重的人,并且人数极少极少,正常的高官重臣无缘得到这一荣誉,就算特殊情况,皇上一般也是不给的。徽宗朝本来已经有朱缅一个节度使,就已经打破了真宗以来所有先帝的纪录,而今徽宗圈圈一画,就画出了十六人,一个大宋朝就十七个节度使,徽宗可真够大方真够豪气。然后还有留侯、观察等虚衔,每个职衔都有二三十人,这些人的薪俸都比知府高得多,相当于尚书的待遇;还授予学士八十多人。而至于皇上说的张商英、何执中、郑居中、童贯,这一下都成了节度使。梁师成居然被授予少保。少保的地位跟杨光华的太师同样高,虽然一个是太师一个是少保,有一个位次之分,但薪俸和地位是一样高的。

 杨光华自己呢,徽宗在最后写到:杨光华应授予金带。还有授予金牌的,三品四品官达到一百多人。

 皇上赐予杨光华金带,令杨光华很是震惊。据他所知,这种金带,是太宗的时候,让能工巧匠,专门打造的,共打造了三十条。当时除了太宗自己用了一条,另一条赏赐给了大将曹彬以外,余下的二十八条一直存在库中,至今从真宗到哲宗谁都没有动过。而徽宗这一次居然要赐给自己。正这时,杨光华突然听到徽宗又说:“你再加上梁师成、童贯和朱缅,每人都要授予金带一条,他们的贡献很特殊啊。”

 杨光华很想给徽宗说一声,朝廷的宝贝这样不就都送光了?可又一想,人家是皇上,人家愿意送,自己要提醒,岂不就像梁师成一样,自己往钉子上撞?

 这么想着,便提笔把这几个人都写了上去。这一次倒是受到赏地的不是很多,只有两个经略安抚使;但是被提拔的官员,却比上一次更多,这一次一下提拔了一千五百名,连同上一次就达到了两千八百名,有的最高竟然一下就提拔了五级。这一些,难道徽宗都清楚他们做了什么贡献吗?还是他只是看了这张表上标注说明的?杨光华觉得徽宗简直是头脑发昏发烧,还是拿着皇位当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