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灯会狂欢徽宗乐醉(第2页)

 描写宣和观灯盛况的诗词繁多,最为有名的,比如当时的词人晁冲之在《传言玉女》中写道:“一夜东风,吹散柳梢残雪;千门灯火,九街风月”;又在《上林春慢》中写:“鹤降诏飞,龙擎烛戏,端门万枝灯火;”晁冲之还写道:“太平无事,四边宁静狼烟渺。国泰民安,曼说尧舜禹汤好。万民翘望彩都门,龙灯凤烛相照。”

 还有刘昌诗的“玄德楼前雪未融,贺正人见彩山红;九衢照影纷纷月,万井吹香细细风”等。

 这年的春节,这年的元宵,从徽宗帝到无数的达官贵人,及至京城百姓,无不欢乐无比。可唯独张商英,几乎天天愁眉不展。他知道,这一个年,这一个大朝会,这一个灯节,耗费了多少的银子?他也知道这些银子,朝廷的金库里早就没有了,全是梁师成,从一进腊月门就从各级官府催交,各级官府则从百姓身上搜刮来的。多少百姓吃顿饺子都成了奢望,多少平民期望朝廷能惩治那些盘剥他们的官吏,可他们哪知道,造成他们年关难度的元凶,恰恰就是他们期望的朝廷。自己身为宰相,对此却无能为力,只能独自心痛。

 可徽宗帝呢?他的近臣们呢?他们也像张商英这样吗?当然不是。

 大朝会、灯展灯会和焰火晚会全都结束了。那红火热闹的场面,那热烈。欢快的气氛,那磅礴振奋的气势,那万民狂欢的场景,令京城人久久难以忘怀。更令徽宗无法忘怀,始终沉醉于那美好的回忆中。

 陪在徽宗身边的高官重臣们,除了杨光华、王甫、朱缅,其他人有的十五刚过完就累得病倒了,只得请假;有的人则虽然还能坚持上班,但是也浑身难受。其实若论体力疲劳、精神疲惫,应当首推徽宗。可令人惊奇的是,徽宗自始至终,精力充沛,意气昂扬,心情极佳。

 正月十九,朝廷正式上班的第一天。本来有皇上主持的视朝,在每月的初五十五二十五举行,但因为开年第一天上班,朝会必须由皇上主持,因此也安排这一天上视朝。

 这次朝会上,除了徽宗跟上朝的大臣们说了一些过年的话,又对新的一年提出了一些希望,也都是冠冕堂皇、人尽皆知的日常话,接着便是大臣们对大朝会和灯展灯会的一片称颂声。

 就在纷纷称颂的时候,却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

 御史张根,在大臣们争相发言、纷纷颂扬的时候,昂首走出队列,大声说道:“皇上,臣有异议!”

 徽宗一愣,心想,这是个什么鸟?就像和谐美妙的音乐,突然跳出来一句尖利的破音一样刺耳,别扭难听,令人非常不爽。

 只听张根说道:“皇上,本御使认为,当前,大宋虽然看似繁盛富强,实则已存危机。今年的大朝会,元宵的灯展灯会,还有焰火晚会,要花费多少金钱?臣没有具体统计,但是臣只举几个例子:陛下赏赐大臣一座府邸,动辄就要花费百万贯之多,而臣曾经在下面当过淮南转运使,那时候臣所管辖的二十个州,一年才上交国库三十万贯钱。仅仅是建造一座豪华府第所花费用的三分之一。而据臣了解,皇上赏赐府第的大臣,他们在京城都有房子,可是陛下还要为他们锦上添花,这些钱从何而来?还有这一次提拔了这么多的高官,提拔了他们,他们就要有相应的薪俸,他们不仅要拿朝廷的钱,他们还要花朝廷的钱去建房子、纳小妾、雇家丁、随从、购车买马等等。上一次加上这一次,两次奖赏提拔官员近三千人,朝廷要多花多少的钱?而这些钱可不是一次性解决完事。提拔的这些人,他们的所有花费可是要月月年年都要有的,并且还要年年递增,这些钱哪里来?再说今年大朝会上,皇上所赐的金带,一条上万贯,奖的那些珠玉宝贝,很多都是价值连城。各位大臣算一算,想一想,就这一个大朝会、一个元宵灯会灯展,要花去多少钱?心中有数吗?尤其是,有些人原本就是差役和仆隶,他们居然都能够晋身于公卿官员之列,在京城招摇过市,到乡下横行乡里。臣不知如此做法,对国家,对江山社稷究竟有何益处?”

 张根这一番慷慨激昂振聋发聩的发言,把徽宗和满朝文武全都镇住了。没有人再说一句话,也没有人再笑谈,更没有人再歌功颂德。

 原本热闹的气氛,变得压抑起来,原本高高兴兴的朝会,就这样黯然的收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