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冰 作品

第10210章 最美不过夕阳红(结局)(第2页)

  “蛋蛋都好久没见着人了,咋可能知道她的下落。但人丢了也不是小事,现在对方啥联系方式都不用了,蛋蛋正忙着找人呢。”

  宁墨点点头,“哦”了一声,表示自己知道了。

  心里估摸着,根据蛋蛋这智商,如果不来看自己的话,应该这辈子也找不着管晓雪了。

  说完了正事,任崡也想起来刚刚的话题,一脸幽怨道:

  “妈,那群小毛孩怎么还管你叫妈呢?这都差辈了...”

  一旁的任天明也跟着附和,被宁墨一个白眼白了回去。

  “你管人家叫啥呢!人家孩子们又省心又听话,可不比你们兄弟两个兔崽子强!”

  任崡只能继续旁敲侧击:

  “那您教他们编草叶干啥啊!那群小孩有这功夫不抓紧读书学点知识,要不就帮家里干点活...编草叶子也卖不出去,整那玩意干啥...”

  任崡还想继续,就被宁墨截住了话头:

  “能不能卖出去,那不得看你嘛?”

  “对了,还有这教室,这基础设施,我觉得还可以再改善一下...你觉得呢?”

  任崡看着自家老妈一副指点江山的架势,心里只觉得自己嘴贱,只能苦哈哈道:

  “妈,这么大的工程,我一个人也没办法啊...虽然能捐钱,但也不是个小数啊...”

  话没说完,就被宁墨敲了脑袋,白了一眼:

  “说你笨你还真不聪明。现在国家不是有政策了,可以城市之间对口援助建设。你可以往这个方向努力啊...”

  任崡作为公职人员,提点建议还是能做到的。还有这草编,不过是和当地文旅部门说一声的事情。

  知道是这个办法之后,任崡也松了一口气,不然他还真怕因为完不成老妈的交代被打死...

  任崡是带着任务走的,任天明倒是在这里过了个既快乐又沉重的暑假。

  任天明住在学校的学生宿舍里,每天跟着学生们一起起床,到了学校之后就跟当地的孩子们一起上自习,时不时的还要做一些杂活。

  在这里,任天明倒是能天天吃得上好饭了,但也更加真切的感觉到了当地环境的不易。

  就连奶奶那么大年纪,也是要从早忙到晚的,更别说那那些和他同年纪的孩子了。

  刚来的前几天,任天明连自己的衣服都不会洗,后来已经能和其他的伙伴们一起手洗衣服了。再到后来,还能给

  宁墨帮点忙。

  平时吃饭的时候,任天明身边总是围着最多的人,都是来听他讲城里的生活的。

  宁墨也不拦着,看着任天明像说书一样,大马金刀地坐在桌子旁,把外面的世界说得天花乱坠。

  孩子们并没有因此自卑,反而对外面的世界生出了无限的向往。

  尤其是任天明还承诺,等着他们之后考上更好的学校之后,他们还会在大城市里相遇。

  这次的暑假,对每个人来说意义都有些不同。

  任天明回去之后像变了个人一样,开学之后学校里的孩子们学习也更加努力了,因为他们都想去任天明说的地方看一看。

  在任崡的努力下,之前受阻的一些项目又开始推动起来。

  学校里逐渐盖了新的教室,也配备了新的办公室和活动室,一切都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着…

  这个位面,宁墨的寿命的确很长。

  一直到她做不动饭拿不动打饭勺了,还是在小山村里居住着。

  就连之前诊断她有胃癌的医生都忍不住感慨,后来癌细胞已经彻底消失了,这简直可以算得上是医学奇迹了!

  但任谁了解过宁墨做的事情之后,都不会觉得这是奇迹,反而觉得这是苍天有眼。

  那些年来,她本可以享福,却去了一个破旧贫穷的山村。

  用一顿顿热气腾腾的饭菜浇灌着孩子的梦想。

  又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承担起了几十个孩子的未来。

  从此之后,她们本该嫁人生子、贫困一生的命运被改写了。

  她们可以读书,可以写字,只要考得上,就可以继续读。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去见识一下山外的祖国...

  宁墨在小山村待了二十几年,从帮助孩子读书,到带领当地居民致富,她用了几十年的时间。

  几乎,是她的后半生。

  除了改变别人命运之外,宁墨也向众人展示了书写自己命运的另一种可能。

  只要夕阳无限好,何须感叹近黄昏。

  哪怕是黄昏的太阳,依旧可以做出自己的人生选择,跳出一直束缚自我的枷锁,走向另一种新生的未来。

  任澹和管晓雪还是兜兜转转走在了一起,宁墨去世的时候,两人的孩子都已经十几岁了。

  当时任澹也是去山村看望宁墨,这才发现自己苦苦寻找的管晓雪竟然应聘到了小山村,在这里当一名老师!

  久别重逢,两人都成熟了不少,彼此之间的感情也都发生了一点微妙的变化。

  再之后,任澹也逐渐将自己的工作搬了过来,能够陪着老婆孩子,还能偶尔气气老妈,这样的日子简直有滋有味。

  宁墨去世的时候,正巧被当地的政府评为“榜样人物”,电视台纷纷联系宁墨,准备安排采访。

  宁墨只接受了其中一家媒体的采访。

  当时大家也没想到,这将是宁墨留给大家的最后一面。

  “我相信,只有贫瘠的土壤,没有贫瘠的灵魂。那些沉默不语、咬牙度过的日子,叫做扎根。”

  那次采访中,高龄的宁墨用尽力气,才清清楚楚回答了几句话。

  其中的一句被做成标语,张贴在现在已经是实验中学的墙上。

  奇怪的是,墙上并没有宁墨的画像,只有这么一句话。

  因为实验中学的教育质量实在太好,有些富商老板宁愿托关系,也要将孩子送进来上学。

  而且还会主动给当地的新项目投资,就为了给自家孩子换一个转学的机会。

  这样的做法又直接拉动了当地的经济,让当地也发展得越来越好。

  可以说,小山村如今的发展,和教育是完全分不开的。

  有的转校生刚到学校,看着墙上的标语,总会有些纳闷。

  这种明显是名人名言的句子,既没有标注出处,也没有张贴人物照片,让人都不知道是谁说的。

  “同学,这个标语是谁的名言?校长的吗?”

  一旁的学生还没反应过来,缓缓过来的女老师就给了他答案——

  “不是校长说的。是一个很重要的人说的。没有她,就没有我们,更没有今天的南平实验中学。”

  “既然重要,那为什么没有相关信息啊?”

  “心如止水鉴常明,见尽人间万物情。

  料有重重世缘在,事须亲付度苍生。”

  女老师念了两句诗,对着转校生笑了一下,就回去了。

  已经过去这么久了,但是每每想起宁妈,她还是容易泛起泪花。

  学校比以前大了一倍有余,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已经是一流学校中的翘楚了。

  站在高高的教学楼上,她有时候还能望得见那座小房子,就在对面的半山坡上。

  院子里已经空空如也,门前经常放着花,有时候是成捧的,有时候是洁白细小的野花。

  鼻端几乎已经快要闻得到饭香了,她才会反应过来,那不过是自己的幻想。

  一摸,脸上已经一片冰凉。

  但是有什么办法呢?

  斯人已逝。她们再也报答不了三春珲了。

  好在宁妈告诉过他们——

  “帮助你们,只是出于我的本心,并不求什么回报。你们叫我一声妈,我也应了,你们都是乖巧听话的孩子。”

  “不要有负担,也不要不安。走好自己人生的路。”

  “宁妈只希望你们过得俯仰无愧,喜乐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