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多嘴(第2页)

 不久,两人经过一番紧密筹划,决定将正在田间辛勤劳作的家族成员召集到一处,共同商议此事。

 王莲娟面带和煦的笑容,朝凌瑾韵亲切招手:“韵儿,快来这儿,给我们大家伙详细讲讲你们娘家那高效又独特的育苗移栽法子。看看咱们家剩下的那片玉米地,是否也能借这个方法,迎来丰收的转机。”

 凌瑾韵闻言,耐心细致地向大家展示了一整套流程:她首先取来清水,轻轻地与泥土搅拌,直到它们变得如同婴儿肌肤般细腻柔软,随后将这份柔顺的泥土捏成一个个拳头大小的泥球。

 接着,她用拇指轻巧地在每个泥球上按压出一个小凹槽,每个凹槽里小心翼翼地放入两粒承载着生机的种子。

 随后,她在田间清理出一片平坦之地,将这些孕育着希望的种子球整齐排列,覆盖上一层薄薄的细土之后,为了确保这些脆弱的生命能够得到最佳的生长环境。

 凌瑾韵指导众人搭建起简易的小棚,并巧妙地利用旧衣物作为棚顶,既保温又保湿,仿佛为这些未来的作物编织了一个温馨的摇篮。

 众人闻此奇法,无不眼前一亮,即便是平素里最擅长挑剔的沈氏,此刻也难以找出异议,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然而,秦雨雨却眉头微蹙,拉了拉凌瑾韵的衣角,用她那轻柔的声音提出疑问:“四婶,您只在每个泥球里放两粒种子,如果它们都不发芽,我们该怎么办呢?”

 这一问,让凌瑾韵心中不由得一紧。

 在这个时代,种子多依赖自留,品质良莠不齐,强弱难测,发芽率更是无法保障。

 她的脑海中闪过自己那个神秘空间中,存放着来自现代、高发芽率的优质种子,但如何自然而然地将其引入现实,却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她的目光悄然流转,最终落在了秦砚辞身上,似乎在寻找答案。

 而秦砚辞,似乎读懂了她的眼神,马上接口道:“娘,我记得在县学时,先生曾赠予我一些来自京城的特殊玉米种子,据说成活率极高。我这就回去取来,韵儿,陪我一起去吧。”

 说罢,秦砚辞毅然站起,向着家的方向迈开步伐。“哎,行嘞!”

 凌瑾韵清脆地应答,向众人致以温暖的微笑后,紧紧跟随秦砚辞的脚步而去。

 王莲娟望着二人并肩远去的背影,脸上的笑意如春花绽放:“你看,我们原先还担心老四和韵儿性情不合,如今瞧瞧,他们相处得多融洽和谐啊!”

 然而,一旁的沈氏却颇不以为然,她白了一眼,小声嘀咕着,言语中满是对凌瑾韵做法的不满:“就她能搞花样,买来的种子直接埋进土里不就行了,非要弄什么育苗,让我们跟着多费事儿。他们俩倒是走了,剩下我们在这儿辛苦……”

 王莲娟闻言,怒目圆睁,狠狠瞪了沈氏一眼,恨不得立刻封上她的嘴。

 沈氏虽然手脚麻利,但总爱喋喋不休,稍有劳作便满腹牢骚,这让她的勤勉往往被抱怨所掩盖,让人难以心生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