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救还是不救(第2页)

 她的话语简洁明了,透着一股子干练与果敢。

 秦二壮和秦三壮听了,不禁面面相觑,心中暗自感叹,多亏了娘亲早上一时疏忽忘记吩咐他们买针线,这才让凌瑾韵有了来镇上的机缘;更幸运的是,凌瑾韵在去桂花楼的途中,及时发现了那些跟踪者的行踪;还要感谢凌瑾韵昔日对黄屠户儿子的救命之恩,这些巧合如同冥冥中的安排,让他们逃过一劫。

 否则,今日辛苦卖酒所赚的那十六两银子,极有可能就此化为乌有。

 随后,凌瑾韵在针线铺精心挑选了王莲娟所托付的针线,满载而归,与秦砚辞他们一道离开了镇子。

 城门口,队伍排成长龙,正当他们准备出城之际,一队装备整齐的士兵手持长矛,簇拥着几位神色凝重的大夫,匆匆朝繁花巷方向进发,显然是对李里正上报的疫情给予了高度关注。

 秦砚辞紧绷的面容逐渐放松下来,只要县太爷对疫情足够重视,或许就能避免重蹈前世疫情失控的覆辙。

 城门外,难民依然络绎不绝,他们的眼神中满是对生计的渴望,紧紧盯着进出城门的人们,但幸好官府对难民的管理相当严格,避免了财物被抢的混乱场面。

 凌瑾韵他们登上牛车,耐着性子等待同村的其他人。

 不久,约定的乡亲们陆陆续续到齐,老杨伯驾驭着满载的牛车,缓缓驶向了归途。

 此时,烈日当空,热浪滚滚,即便是还未到端午,这罕见的高温已让人汗流浃背,皮肤灼痛。

 凌瑾韵不禁微皱眉头,正当她忍受着阳光的炙烤时,一股突如其来的阴凉覆盖在她的头顶。

 仰首一看,原来是秦砚辞用自己的大手轻轻搭成了一个小棚,巧妙地为她遮挡了炽烈的日光。

 凌瑾韵目光温柔地转向秦砚辞,只见他脸颊染上了一抹不易察觉的红晕,目光躲闪,显得有些羞涩。

 正当凌瑾韵在心底揣摩着秦砚辞这份难得的羞赧从何而来时,老杨伯突然焦急地喊了起来:“停一停,大家等等……”

 车厢内顿时议论纷纷,各种猜测与忧虑交织在一起。

 这时,一个孩子的身影映入众人眼帘,孤零零地躺在道路中央,显得那么无助与脆弱。

 “莫非是哪位难民因生计艰难,不得不遗弃了自己的骨肉?”

 “那孩子不会有事吧?”

 “这世道,活着都不易,更别提照顾一个孩子了……”

 老杨伯心中五味杂陈,正犹豫是否上前查看,旁边有人连忙劝阻:“杨伯,还是让牛车绕过去吧,我们赶紧走!现在世道乱,万一那是别人的陷阱,我们可就被牵连进去了。”“即便不是陷阱,如果孩子还活着,救还是不救,又成了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