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小雪枭 作品

第五十五章 幽州军改

“主公,并州方面的消息,南匈奴头领铁木真带四万骑兵向北进入漠北鲜卑境内,疑似是进行了会盟。”一位使者送来了韩信的信件,他在并州北部驻防时已经向南匈奴内部安插了大量的间谍。汉朝富庶,对于给大汉当狗这件事,匈奴人看得很开。

现在对于铁木真的一举一动,韩信不说了如指掌也算能随时知晓。这次大军出动前往漠北,军中的间谍回来说并没有发生战事,反而两位首领还有说有笑举行了宴会,一副宾主尽欢的模样。

他们草原民族宾主尽欢,大汉就要紧张了。

“命令韩信立刻整合并州领土,将良种等发放下去,我会让高熲安排移民事项。可以开始军改了,我给他四个军的番号,在并州组建一支五万人的常备军,以府兵制集结。给我守好北大门,不要让那些草原畜生卷土重来。”刘璋安排道。

刘璋已经开始了对于幽州军的军事改革,对于军队编制,武装配备,人员构成以及军纪军规等作出规范。

对于军改首先最重要的是提升士兵军官的整体素质,不论是文化素质还是身体素质,这些古代的军人水平实在是参差不齐。有世家子弟喜爱武事,家族又不需要它管理,便全力支持他习武参军。不论是日后建功立业、光耀门楣,还是战死沙场少一个和下一任家主争地位的人,都是利大于弊的。

因此这些人都是自幼苦练,还有书籍阅读,对于军事知识都有很高的悟性,而自己的本领也丝毫不弱于人,因此往往能够担任将领。这样的人才十分稀少,自古以来那些名臣大将很多都是如此来的。

真正从小根本没接触过武事,长大后只靠在战场上学习,最后活下来成为历史名人的,太少太少了。

因此刘璋一早就开始进行了义务教育,以及军队中的扫盲行动。在幽州、冀州、豫州各地大量的招收一些有文化的士子,不需要你有很高的学问,只要能通读书本即可。请这些士子为军中那些农民出身或是工匠出身的士兵扫盲,一天教几个字,反复重复地记忆。

终于在两三年的时光后,让这几万人的士兵全部成为了识字的“文化人”。而在文化教育的同时,他们的军事训练也必不可少。刘璋按照脑子里还有的几页纪效新书对老兵新兵一起进行军事教育。

首先强调要从严治军,特别强调按实战要求从难从严训练。训练毕竟与实战有所差别,平日十分武艺,临时如用得五分,便可成功。还设立军事学校,由岳飞、卫青等统帅讲解行军作战之法,立下战功或天资聪颖者可以就读军校,将来在战场上担任指挥,甚至升为统帅。

“开大阵,对大敌,比场中较艺擒捕小贼不同。堂堂之阵,千百人列队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丛枪戳来,丛枪戳去,乱刀砍来,乱杀还他,只是一齐拥进,转手皆难,焉能容得左右动跳;一人回头,大众同疑,一人转移寸步,大众亦要夺心,焉能容得或迸或退。“当全体士兵能够做到这点,就算是学成出师了。

一些参与过草原、黄巾之战的老兵油子一开始还不太觉得这些战法有什么用,自己提着刀上战场杀人的时候也从没用过这些,还不是照样打胜仗。

刘璋自然要让他们心服口服,光杀了这些刺头是没用的,要让他们真切地领悟到战法配合的厉害之处。

他为步兵们挑选出戚继光的阵法鸳鸯阵,并将起演化的二才阵、三才阵一并教给了一众新兵,让他们去和那些亲自经历过战场的老兵们对抗演戏。被鸳鸯阵黏住的敌人那是攻又攻不进,逃又逃不掉。虽然缺少火器这一杀伤武器,但可以多配备劲弩以满足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