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699章 昭城之盟!(6000字!)(第2页)

 袁曹刘等人皆肃然起敬,袁绍刘备直接抱拳作揖道:“昭公高义,岂敢不从?” 二人一带头,殿中顿时齐声高呼道:“昭公高义,岂敢不从!”

 在侧殿中正听着殿中动静的洛璇突然轻轻呼了一口气,那高高的齐声让他一直以来有些迷茫的神色出现了惶然大悟。

 他生来就有医学方面的天赋,与张仲景一起主编《伤寒杂病论,但仅仅编写书籍,他总觉得缺少了一些什么,他觉得医学应当是一门实践的学问,此刻听到伯父的话,他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了。

 殿中洛彰见到诸侯同意却未曾有所欣喜,只因这不过是一道开胃菜而已。

 殿中的乐声逐渐往神圣缥缈走去,洛氏的乐声总是能勾动人心中的幻想,隐隐约约之间,殿中的诸侯都仿佛见到了无数的威风凛凛的神明在注视着他们。

 洛彰的声音在众人耳边响起,“上天有好生之德,上古的圣王都有好的德行,看看那些做下错事的君王吧。

 夏朝的桀王,商朝的纣王,于是他们失去了天下。

 周朝的厉王死在了乱军之中,荒王被国人驱逐死在了山中,幽王被犬戎和申侯杀死,桀王被儿子诛杀。

 汉朝的戾帝被靖难诸侯诛杀,灵帝被太平军诛杀,这些祸国殃民,没有德行的君王,可有一个是得到善终的吗?

 这正是因为上天厌恶这些君王,于是降下了诛杀他们的天命啊。

 又何止君王呢?

 邦周那些无道的诸侯国主,哪一个不是背上了恶谥,然后被杀死呢?

 秦朝本来有四百年的天命,但秦国的君主用暴虐的行为去统一天下而不知道悔改,于是二世就终结了他的天命。

 这难道不是值得警醒的吗?”

 秦朝有四百年天命?

 但是因为暴虐的得到天下,于是二世而亡?

 这还是众人第一次听说一时之间都有些惊疑不定,洛彰满嘴胡言但脸上却满是认真,没有人知道他在胡说。

 懂不懂什么叫千年家族的信誉啊?

 洛彰沉稳的忽悠道:“素王对诸夏的子民是何等的关爱啊,他短暂的苏醒,然后洛氏前往关中诛杀了李傕郭汜,这正是素王对李傕郭汜实在是太过于厌弃了。

 李傕郭汜在战争时枉顾平民百姓的生命,杀死平民百姓抢掠粮草。

 践踏千年以来形成的道德底线和礼义廉耻,撕裂天道伦常,使人伦在关中不存,这是至高至圣的素王所不能忍受的,所以李傕郭汜必须死。”

 !!!

 殿中所有人瞬间都直起了背,一旦洛氏开始提起素王的时候,就说明洛氏很认真。

 之前洛氏出动敢战士前往关中诛杀李傕郭汜,大多数人都觉得是去给洛氏商队报仇,但应当不仅仅是如此。

 因为洛氏不可能仅仅凭借怀疑就去和两路实力强大的诸侯拼命。

 所有人都想要知道洛氏出手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现在洛彰所说的,就是洛氏为什么会对李傕郭汜出手的原因。

 不是因为李傕郭汜在关中残暴的统治,因为洛氏一向认为反抗残暴统治是百姓的责任,就如同太平军起义一般,是张角起义之后,洛霄才会帮助。

 只有敢于反抗的人,才有资格得到和平安定的生活,逆来顺受的人,一切只会等靠要的人,只会在压迫和剥削中白白死去。

 李傕郭汜真正让洛氏厌恶的原因是他们践踏了许多规则,这些规则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些听起来很虚,但实际上却使人能够做人,而不是成为禽兽的东西,维系着社会信任和社会联系的东西。

 洛彰微微感慨道:“素王的神灵在天上,行王道的王者将端坐在王座上。

 倘若有人屠城这样的人能够成为诸侯的共主吗?

 倘若有人使百姓生人别离,这样的人能够成为天下的君父吗?

 倘若有人不将百姓视作人,而是视作牛马,这样的人能够行王道吗?

 倘若一个君王不对百姓行王道,而是执着于暴虐的霸道他能够长久的为天下带来自由的安定吗?”

 洛彰这番话之中所蕴含的信息就实在是太多了,让人忍不住回想起曾经昭圣王在昭城践法,将那种控制人思想的统治术踩进了泥里,先汉时法家被彻底拨皮抽骨。

 直到如今!

 后汉的形势还没有糟糕到秦末和戾帝末年的形势,但是天下的百姓已经觉得无法容忍了,他们追随着张角起义要毁灭大汉王朝。

 而大汉王朝的贵族们,有的忠于正统的皇帝,有的则忠于自己的信念,无条件的让他们听命?

 凭什么?

 曹操听的冷汗涔涔,他只感觉洛彰一字字一句句都在点自己,他的确是不太将人命放在心上,当初在兖州缺粮,差点就吃人了。

 不过因为荀彧对洛氏很了解,一直都在提醒他,就算是饿死人,也要让人做人。

 一旦走出吃人这一步,人就不算是人了,而是禽兽。

 洛氏会不惜一切代价毁灭这些吃过人的人,乃至于会彻底站到他的对立面。

 曹操最后还是没动摇,强行克制住了,不过代价就是有不少士卒饿死。

 刘备则只觉洛彰说的字字句句都说在了自己的心坎上,忍不住拍掌叫好道:“昭公高见!

 这正是备一直以来想要说的,世道变乱,正是那些不顾及天下的野心家太多,于是百姓困苦,倘若天下诸侯具有仁德之心,纵然连年大战,死者亦不会超过十万,何至于百万户人口消失呢?

 昭公可是为此事而召集我等?

 还请言语,备洗耳恭听。”

 刘备言语振奋,殿中诸侯对他这么表现自己自然是有些不满,但刘备的确是仁德,这让众人又不知道该怎么讥讽他。

 洛彰冲着刘备颔首,在他看来,刘备真是有些可惜了,虽然素王说这人间没有天命,但人心中却有一把秤,不要说袁绍曹操都不可能让刘备复兴大汉,就连洛楚所占据的江东估计也不会帮助刘备复兴。

 收起这些心思,洛彰望着都在盯着他的诸侯们,朗声道:“本公一直以来都在思索,如何能将大战的损失降到最低呢?

 如何能在大战时,不使人化作禽兽呢?

 自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走来,诸夏的代代先祖、圣人都在教导我们逐渐知晓礼仪,若是轻易的抛弃,岂不是背弃祖宗吗?

 自古以来,便有杀俘不祥的传言。

 但统帅担心俘虏反叛,于是不得不杀之。

 亦有士卒已无战心,弃甲投降,却不得生路。

 本公在想,这是为何呢?

 不过是一个信字,双方之间既无互信,互相猜疑,遂生这等事迹,不若我等相约,战后皆不杀俘虏。

 这等事定然是复杂难言,但可以此为根基,商量出一个针对俘虏的具体章程,诸君以为然否?”

 不杀俘虏?

 众诸侯不由点了点头,不到万不得已,没有人愿意杀俘虏的,杀俘虏主要就是因为没有供给的粮草和担心背叛。

 洛彰见状又说道:“屠城,有伤天和,本公以为不可为之。

 况且农乃是天下之本,人乃是农之根本,无人就无农。

 且屠城时,秩序被践踏,道德被彻底崩坏。

 诸君,扪心自问,那些士卒今日敢犯下那些人伦大罪,舍弃仁义,明日就会忘记忠孝,罪恶一旦在心中生根,就无法拔除,你们麾下皆是这样的虎狼,竟然可以安寝吗?

 诸君以为然否?”

 果然!

 殿中已经有人预料到了洛彰会说屠城之事,毕竟战争中最恶性的事件之一就是屠城,几乎每一个人间炼狱的大事件都在屠城中体现出来。

 刘备听着简直要笑出来了,概因他发现洛彰所说的,他都能做到,或者说他从来都没有干过这些事,现在他满心都是轻松的感觉。

 其余诸侯就有些坐立不安了,洛彰所说的这些事,就是要给所有人都套上束缚,让有志于争霸天下的所有诸侯都遵守这些道德底线。

 这些东西执行起来不算是难,毕竟刘备就是这么干的,但是这让许多人都很不适,毕竟这些手段是真的好用,遵守这些,就像是绑住自己的双手双脚一样。

 但看看昭公的神情,实在是太认真了,让人毫不怀疑,倘若他们不答应,洛氏一定会出手。

 洛彰未曾停下,然后一份份文书出现在了诸侯的手中,上面是洛彰所说的具体内容。

 诸侯们沉默了一会儿,从原则上同意了洛彰的想法,开始争论那些具体的条款执行方式。

 ————

 ●t t k a n ●c〇

 《建安昭城公约的签订是我国古代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件,由昭公洛彰主导,东汉末年的主要诸侯皆在条约上盖印。

 这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个约束战争状态下敌对双方行为规则的法律条约,有效的减少了不可避免的战争对道德底线以及社会经济的破坏,其中蕴含着我国古代人民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这是我国对世界文明所做出的不朽贡献。——《历史·八年级下册·皇家出版社

 感谢兄弟们投票,进前五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