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886章 李靖 李绩进京!(第2页)

 李世民朗声笑道:“诸卿安。”

 群臣落座,李世民便开门见山道:“朕即位以来,直到今日,终于能见得诸位爱卿容颜,朕心甚慰啊。

 此番召集诸卿,想必原因都是很清楚的,突厥炽盛,侵我大唐,朕用金钱布帛换回了当初被掳掠走的子女,但这依旧是大唐的耻辱,朕是一定要雪耻的,将诸位都召集回来,是要听听诸位爱卿,现在麾下到底都是什么情况,可否能战,又有什么想法。

 朕现在身为天子,是不能轻易再亲自上战场杀敌了。

 等到时机成熟,朕便从诸卿中,择取一人,为行军大总管,负责对外战事。”

 天子在诸将面前,公开表示要择取行军大总管,这可是一件大事,众人都自动将周郡王洛玄夜排除掉了,这位官职太高,基本上已经不可能出征,否则真的如果得胜的话,那甚至都不知道该封赏什么。

 洛玄夜不由自主的瞟了一眼李靖,他是和李世民一起进来的,很多人没往深处想,刚才他和李世民间发生了一场非常简短的如同闲聊一样的对话。

 当时宦官来向李世民汇报那些都督以及总管都已经进了殿中,李世民和洛玄夜聊起这些人时,不由自主的聊起了李靖。

 李世民便问道:“青阳,你觉得这李靖要不要重用,重用到程度比较合适。”

 洛玄夜不假思索的道:“当然要重用,李靖的能力,卓然于如今诸将之上,他的能力是没有人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大唐的未来,不能缺少李靖。

 至于重用到什么程度,那就要看陛下以及那时的天下了,重用和重赏也不同,臣的建议是别升官太快,否则还没等用几次,就用不了了,那可就不妙了。”

 李世民一听,顿时听出了弦外之音,洛玄夜这是在说自己,现在上不了战场,他笑道:“青阳,你这是还想要上战场?

 那可不行啊,你是朕的御用大将,朕不出征,你就在长安陪着朕好了。

 况且若是你有个三长两短,对姐姐、对君成、对太子,都不是什么好事,你的作用,现在不在战场上啊,我大唐文臣可能少,但猛将如云,青阳伱就安心待在长安吧。”

 洛玄夜点点头,李世民说的他都懂,他是太子太师,太子太保,洛君成又是东宫伴读,他是太子的定海神针,是李世民给他自己和太子间加的保险,也是皇后眼中能保证太子地位的关键人物,他的确是不能出现什么意外,而刀剑无眼的战场,恰恰就是最常出现意外的地方。

 所以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他也不能轻易的踏上战场。

 各地军事主官一个个向李世民汇报着自己本地的事务,这些事务大致上,都曾经向尚书省汇报过,但皇帝问起,自然要再挑选其中重点,再讲一遍。

 轮到李靖的时候,李世民突然问道:“李卿面对在突厥的第一线,可有什么对突厥的见解吗?”

 李靖顿时心中凛然,知道这就是自己的前途所在了,取得皇帝的信任很难,那唯一所能够依凭的就是自己这一身出类拔萃的能力。

 当今皇帝就连太子党都能够重用,不说有多么的推心置腹,但绝对是够信任的,那自己这个中立的人,在朝廷中占据高位不成问题!

 心中念头百转千回,李靖站在殿中朗声道:“启禀陛下,臣的确是对突厥有些自己的看法。

 从汉朝以来,草原便一直都是我中原的心腹大患,如同野草一般,杀之不尽,除之不绝,历朝历代对草原的各种战法,大同小异,基本上便是乘着草原刚刚熬过冬天,马正瘦弱的时候去进攻。

 这固然是大道,但臣以为,这却并不能快速的解决突厥,事实上,战胜一个敌人最迅速的手段,就是让敌人内部乱起来。

 再坚固的堡垒,只要内部一乱,就土崩瓦解,当初汉朝强盛,在孝宣皇帝时,将匈奴除名,但最后还是选择了让其他胡人部落守边。

 翦灭突厥是同样的道理,突厥的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众所周知一向不和,很可能爆发内乱,当初隋朝的时候,就是利用突厥中的不和,将其分裂,进而让突厥臣服。

 臣以为,仅仅让突厥臣服是不够的,我大唐完全可以乘着突厥分裂的时候,一举剿灭其部,至于如何让突厥分裂,那就需要朝廷衮衮诸公,想出一个不逊色于隋朝分裂突厥的大计了。”

 从这一番话中,就能够看出李靖这个人,是典型的谋战派思路,和李世民不是一个路数,李世民微微感慨道:“李卿所言,颇有些类似于韩武穆,凡战以谋为先,如果日后征讨突厥,朕需要的想必就是这样的统帅吧。”

 李靖闻言大喜,这是不是一种暗示,甚至可以说是明示。

 谁知道李世民转过头去就对李孝恭说道:“河间王,身为我李唐宗室中的翘楚,你要努力啊,朕那里有一册韩武穆的兵法,赠于你,你要好好研习。”

 李孝恭没想到这都能有自己的事,但还是立刻抱拳惊喜道:“臣谨记,这便回去研习韩武穆的兵法。”

 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向众人说道:“诸将都要努力,自古以来,朕不曾听闻过,北方有强敌,而能够天下太平的。

 如今我大唐局限在中原,还达不到汉朝的强盛,翦除突厥的威胁,就是第一步,朕心中有大志,需要诸卿一起努力。”

 ……

 东宫的大门被涂抹成了红色,上面镶嵌着铜钉,略有些锈迹斑斑的感觉,给人一种经历风雨的沧桑,短短十年,这座宫殿就换了三任主人,的确是颇为不凡。

 步入东宫之内,庭院深深,主殿砖瓦铺就,檐角飞翘,宛如展翅欲飞的巨龙,阳光洒落其上,闪烁着耀眼的金光。

 殿中雕梁画栋,气势颇为不凡,在日光的投射下,光影斑驳,韵味无穷。

 “太子哥哥!”

 一道带着稚气的娇嫩声音从殿外传来,而后是一串略有些凌乱的脚步声,长乐公主在前面跑,她穿着一件紫色的锦袍,只露出一张充满稚气的小脸,眉目如画一般,很是可爱。

 在长乐公主身后,则是几名宫女,一步不离的跟着,生怕这位极其受到皇帝宠爱的公主受伤。

 殿中正响着朗朗的读书声,现在是太子李承乾读书的时间,李世民对他的教育极其上心,给他派的老师,都是富有盛名的人物,其中还包括那些来自番邦的老师,来给李承乾长见识。

 李承乾坐在殿中就听到了殿外的声音,他立刻和旁边的洛君成挤眉弄眼道:“君成,赌一下,长乐是来找孤的,还是找你的?

 就赌一文钱。

 孤猜是找你的。”

 洛君成有些无语,这太子不就是想坑他一文钱,他明明可以直接要,却还要和我打一个赌。

 说罢李承乾也不等洛君成答应,立刻起身来到偏殿门前,长乐一见李承乾,顿时更是笑意盈盈的娇声道:“太子哥哥,给你问安。”

 李承乾闻言笑道:“长乐,你是来找亲哥哥的,还是来找你表哥的。

 找你表哥的话,今日他有事,没有来东宫。”

 啊?

 长乐公主还不懂得掩盖自己的情绪,当即就有些失落,但还是很有礼貌的认真说道:“长乐是来看太子哥哥的,不是来找表哥的。”

 李承乾见到长乐公主脸上完全不掩饰的失落,忍不住笑着逗她道:“这样啊,我刚才好像记错了,洛君成就在殿中,不过你既然不是来找他的,那我们就去殿外院中吧。”

 啊?

 长乐公主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深深地欺骗,小嘴一咧就要哭给李承乾看,让他被父皇揍。

 李承乾有些傻眼,不是,我就逗逗你啊,洛君成从殿中走出,微微招呼道:“臣问公主安。”

 长乐立刻表演了一个大变脸,几乎在瞬间将哭腔收回去,然后将李承乾拨开,抱住洛君成的胳膊,皱皱琼鼻做个鬼脸道:“太子哥哥太坏了,只知道逗我,还是表哥对我好,表哥比太子哥哥好。”

 李承乾闻言顿时没好气的对洛君成道:“君成,这女生外向原来是从这么小就开始的吗?

 这还没嫁过去呢,就已经开始向着你家说话了。

 看来要尽快把这小丫头嫁过去了,否则以后还不知道要怎么埋怨我欺负她呢。”

 对这两兄妹之间的闹腾,洛君成已经相当习惯了,李世民和长孙氏就三个孩子,长子李承乾和次子李泰,以及长乐公主李丽质。

 对这唯一一个嫡亲的妹妹,李承乾自然是非常的疼爱。

 洛君成摸摸李丽质的小脑袋,她比李承乾和洛君成小两岁,还没有发育,完全是个孩子一样。

 长乐公主颇为享受洛君成的抚摸,她喜欢待在洛君成身边,因为洛君成总是很温柔的对待她,而且知道她喜欢什么,并且愿意陪着她去做。

 三人笑闹过后就都走进殿中,李丽质自然也读书,她很是聪明,翻看着二人读的书就笑着说道:“太子哥哥,表哥,我要向父皇说,来东宫跟着你们读书。”

 公主跟着太子读书?

 李承乾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但转而又一想,有什么不可能呢?

 洛君成的母亲,他的嫡亲姑姑,位同三公的正一品镇国平阳长公主,曾经高居宰相之位,现在也是大唐四大都督之一,几乎全天下所有女性的偶像。

 李丽质下一句话说的就是,“我要成为姑姑那样的人,太子哥哥可以给大唐效力,表哥也要做官,我也要给大唐出力。”

 她明明还是个孩子,声音中还带着稚嫩,但说出来的话却掷地有声,能让人感受到她的认真和真诚。

 李承乾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就连洛君成也被震惊,没想到长乐公主这小小的身躯里面,竟然有这么强的精神力量。

 这时殿外传来一道笑声,既而是一道爽朗的声音,“不愧是朕的女儿,果然是有志向,朕很是欣慰啊。”

 父皇!

 这声音一出现,殿中众人就都知道是谁来了。

 李承乾、长乐公主和洛君成三人连忙往殿外走去,宫娥和宦官已经跪伏在地上。

 迎面而来的是李世民。

 在李世民身边的则是,洛君成的父亲,洛玄夜,此刻亦笑意盈盈的望着三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