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皇后崩(第2页)

 至于魏征和李靖,以及东宫眷属,是给外人以及李承乾看的,是为了压制其他人的念想,是为了正人心。

 如果将李承乾的东宫称作大厦,那长孙皇后和洛玄夜才是他的根基,其他人都是外表装饰的物品而已。

 李承乾跪在内殿后,低声的啜泣着,在他最为焦躁的岁月中,来自母亲的安慰,总是会让他回想起当初躲在母亲怀中的温暖。

 其实他比长孙皇后想的聪明一些,他又怎么会不知道,在他的太子之路上,他的母后所发挥的作用,不比他的姑父周郡王差呢。

 “青鸟和稚奴……”

 长孙氏没有再说,转而说道:“我们长孙氏,因为我的缘故而拔擢了高位。

 我的兄长没有洛氏那种出众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却成就了宰相,这是和我的初衷所不相符的,这是祸乱的根源啊。

 如果可以的话,仅仅赐给他们衣食就可以了,不要给他们高官显爵,我很是担心。”

 长孙皇后一直以来都认为,没有能力而得到高官显爵,最终只能给家族招致祸患。

 所以她一直反对长孙无忌当宰相,李世民和长孙无忌拗不过她,所以长孙无忌的宰相位置并没有坐多久,只是担任一个开府仪同三司的虚衔。

 长孙皇后很了解李世民这个人,她知道如果自己不说,以后李世民一定会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再次让长孙氏显赫起来。

 但她不愿意,在生命的最后,她还是最后说一次。

 殿中长孙皇后的声音,愈发低沉。

 她的每一阵咳嗽都似乎震动了整个宫殿,使得这本就静谧的空间更显凄凉。

 在这片凝重而压抑的气氛中,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风声与落叶声,仿佛在为这位即将远行的皇后奏响最后的挽歌。

 人只有活着的时候,才能够由着自己的心意去做事。

 一旦死后,就只能看着别人去做。

 未来到底会如何呢?

 长孙皇后不知道,她的寿命并不算是很长,尤其是相对于那些历史上能在皇帝死后摄政的太后来说,可以说是寿命颇短。

 但她却并没有什么遗憾。

 她眼前的这个男人,是这个时代,乃至于过往所有时代,站在最强一列的男人。

 而她,得到了这个男人的爱情,和最大的宠爱。

 足够了。

 长孙皇后这般想着,只觉眼前愈发模糊起来,她的声音愈发低垂起来,轻声呢喃哼唱着,“素王的神灵在天上,赐予君王大光明。”

 手臂垂下,再也没有一丝一毫气息断绝,李世民抱着长孙皇后的手臂一僵,再也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长孙无忌在殿外为从小相依为命的妹妹哀泣着。

 李承乾拖着腿在门后望着,泪流不止,自己的母亲真的去世了。

 一队队宫人匆匆走上殿来,先前退出殿中的洛玄镜重新走进殿中,值守宫廷的洛玄凌同样步入殿中。

 “人死不能复生,请陛下节哀。”

 殿中肃穆,洛玄镜沉声道:“还请让宫人为大行皇后敛容,以便大行皇后魂灵早日往生极乐,得享无边洪福。”

 洛玄镜的声音中带着一股有若韵律一般的味道,那是她学习多年颂圣后自带的效果,李世民如梦方醒,恋恋不舍的将长孙皇后松开,“烦请玄镜爱卿为皇后祈福。”

 洛玄镜肃穆道:“皇后贤德,这是臣应当做的,还请陛下放心。”

 太极宫中,有微风拂过一间间宫殿。

 只有六岁的晋阳公主在睡梦中,很是香甜,娇俏的脸上带着憨憨的神情,晋王李治和洛君卓在旁边静静读着书,他们都不知道长孙皇后已经崩殂。

 太极殿下挂着的风铃,随着风的抚动,而玲玲作响。

 ————

 帝后伉俪,独所钟爱,及后崩,上素衣以朝,久难自抑,群臣震骇,有司谏言,上乃戚曰:“朕实知理,心不由己。”

 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甚怜之,遂亲加鞠养,此子女以母而贵,以母而宠也。

 自古创业之圣主,虽圣明天挺,然亦有内助焉,三代兴王之主,无不内有贤助,以协成至治。

 文德皇后长孙氏者,实闺门之令望也,仁孝恭俭、少好读书,赞成内政、裨益弘多,训诸子常以谦俭为先,谏言常以帝心为则,是以能使太宗回心归正,内外颂其贤德,文德后之贤,可为后世法。——《唐书·诸皇后列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