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925章 军制!国际法庭!(第2页)

 在于平原的土地,以及生活在这些土地上的百姓,只要朝廷能控制住这些土地,中原就永远都不会乱。

 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一直到淮河,这一大块平原,提供了天下超过五成的粮食,这里该赈灾的时候赈灾,该免赋税的免税,多在这里兴修水利,注意治理黄河,大唐就永远都不会缺粮和缺人。

 江淮之地,还是财税之地,保护住这里不受到造反的人伤害,朝廷就不会缺钱。

 不缺粮、不缺人、不缺钱,周边就算是有什么跳梁小丑,又有什么值得畏惧的呢?

 当然,在能够做到的时候,还是要尽量不让地方出现独立的苗头,朝廷应该在这方面单独划出一部分钱,来做维持稳定这件事。

 朝廷的经济条件好,就多花一点,经济条件差,就减少,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既要体现出朝廷坚决不允许地方分裂的态度,又不能真的让地方将朝廷的财政拖垮。”

 李世民皱着眉头思索着,“国师的意思是,同样中书令的想法?”

 就连魏征都相当意外,有些坐立不安,连忙说道:“陛下,国师,要不然再议议,我刚才的想法可能有些不够完善。”

 洛苏摇摇头道:“朝廷在漠北鞭长莫及,而且朝廷在漠北只有军事威胁,没有经济利益,所以最后设置了燕王镇北,那西域就绝对不能再设置一位宗王。”

 这是理所当然的,西域就是中原王朝辖制漠北的一场王牌,而且西域有大量的经济利益,必须要完全掌控在朝廷的手里。

 起码葱岭以东都要完全掌控在朝廷手里。

 “对一个土地实行统治的表现有两个,其一能否调动兵卒,其二能否收取税收。

 如果大唐能满足第一个,但第二个却做不到。

 所以在安西大都护府之中,要增设一个机构,当然不是胥吏,而是会费。

 三可汗会议的每一个国家,以及西域的每一个国家,都要缴纳一定费用,用来支付驻守在安西的士卒粮饷。

 大唐在安西,屯驻一部分精锐士卒,这些士卒拿粮饷,专职打仗,这些人可以从当地招募,也可以从中原招募,很多濒临破产的府兵,可以通过前往安西当兵,重新兴盛起来,起码多了一个机会。

 最重要的就是安西大都护这个职位,我的建议是不要让武职人员担任,让通晓军事的文官去做,或者说,至少要让文官有监督大都护的权力。”

 洛苏前面说的都让众人津津有味,但最后一句却掀起了轩然大波,“国师,大都护就是军事主官,不让武官担任怎么可以呢?”

 洛苏却肃然道:“这是最关键的一环,西域这种地方,最重要的不是军事能力,因为能够和大唐军队抗衡的国家根本就没有,西突厥也不过是冢中枯骨。

 大唐在西域所需要的是战略定性,即让西域从一个战争地,变成一个商业地。

 处理各个国家间的关系,维护各个国家间和大唐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

 那些武官,一个个都想着靠着战功升迁或者发财,现在担任大都护的是河间郡王李孝恭,他是不敢再立功了,但如果是其他人,那擅自挑起边衅就是注定的。

 汉戾帝的时候,有七成战争都是汉朝主动挑起的,最后得到了什么,国库空虚,将领腰包鼓起来,士卒流血,四夷离心。

 难道天子你想让大唐也变成那个样子吗?

 大唐在西域只要和平就能赚钱,就能用当地的钱维持当地的军队,如果陷入战争,那就要从长安朝廷投入大量的金钱,这难道是天子和诸公卿所愿意见到的吗?”

 洛苏的话实在是太符合李世民一直以来的慎战观点,诸位宰相更不用多说,打没必要的战争,白白死人和花钱,对他们来说是最不愿意的事情。

 李靖张了张嘴想要说话,但最后还是悻悻闭上了嘴,要低调。

 洛苏的眼中燃烧着熊熊的火焰,不在西域挑起战火,是因为他有更大的追求。

 西域是中原的基本盘之一,在基本盘上,当然要慎战。

 李世民朗声道:“朕以为国师所言,甚是有理,诸卿,就按照国师所言,做一份策论上来,朕要颁布出去,让天下人都看到。”

 待众人都离开之后,李世民突然对洛苏说道:“国师,刚才您所说的在西域维持一直募集军队,朕突然想要,是否能在长安也如此做,将百骑扩大一番呢?

 隶属于北衙,只听从朕一个人的命令呢?”

 大唐的折冲府制度,府兵在十二卫之下,这十二卫是政府军,归属于在南衙,也就是说这些军队在宰相的操纵下。

 天子也有一部分直属军队,那就是安置在北衙的百骑,人数很少,现在李世民是升起了扩展百骑的念头,如果能够扩展到千骑的话,那天子的安全就能够大大增强。

 洛苏微微眯眼,淡淡笑道:“天子想要做的,又有什么做不到呢?”

 说罢施施然离开太极殿,光照在他的身上,李世民在身后望着,只觉一座最高的山缓缓显出。

 “国师,你到底想要做什么呢?”

 李世民心头缓缓浮现出疑惑,这些年国师所做的事,让他渐渐有了些明悟,国师一定是在谋划着某些事,他忍不住回想起之前洛苏所说过的,“现在陛下你还接受不了,那就是时机未到,等时机到了之后,你会知道的。”

 ————

 在高昌之战后,大唐以一种审慎的态度注视着西域这一片广袤的地域,大唐使用武力加外交的方式,以极强的战略定性使自己成为西域的仲裁者,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法庭在这里诞生。——《唐帝国兴衰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