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932章 神器:定海神针(第2页)

 对李承乾出镇之事,李恪自然知晓,一想到未来的天子是李泰,李恪有些难受,但他毫无办法。

 李世民对李恪还是相当宠爱的,见到李恪这幅模样,又是心疼,又是骄傲道:“恪儿,快些起来吧,你这些年辛苦了。”

 “劳父皇牵挂,儿子不孝,为父皇藩篱,为国家戍边,儿子不辛苦。”

 李恪起身环视一周,坐在李世民左手第一位置,他是外镇的燕王,从各项待遇和官职上,都是诸王第二,仅次于李承乾的秦王,又是魏王李泰的兄长,当然比魏王地位更高。

 魏王现在还处于自己即将成为太子的兴奋中,尤其是这些时日李世民在军事方面对他面授机宜,让他更是有些飘,完全没有猜到,李世民可能是对他另有重用,他真的觉得自己成为太子是板上钉钉了。

 对燕王李恪的些许不敬,魏王有些不高兴,眼底有厉色,一闪而过,日后他做了天子,漠北这么庞大的势力,是万万不可能放在李恪手里的,否则他日夜都难以安生。

 燕王李恪到来后,针对辽东城的行动也正式开始,实际上当来到这里后,唐军的士气就直接爆表了。

 因为就在辽东城外,筑着辽东最大的京观,数以十万计的头颅被堆砌在一起,似乎每一个人都能够听到那些中夏子弟的哀嚎。

 在那一刻,天子诏令中所说的“朕欲为中国子弟复仇”彻底具现化,那种同仇敌忾的气势,出现在几乎每一个人心中。

 军心可用,但辽东城不好打,所谓山城,顾名思义便是在山中所建,主要依靠山势来防御的城池,一座山城可抵十万军,毫不夸张。

 李世民肃然道:“如今十万大军齐聚辽东城,前日劝降城中将领,但久在辽东,不识天数,不仅不投降,竟然还对我中原天兵,出言嘲讽,不战而下是不可能了,如何攻战,诸将出言。”

 李绩就是那个被辽东城军民所嘲讽的将领,他愤然道:“陛下,臣以为当以雷霆之势毁灭辽东城,先前在辽东所使战法,不可再用,当灭尽辽东城之人。”

 唐军一路进攻辽东国的诸多城池,用的是王者之师法门,在俘虏辽东国俘虏后,军官运回中原,但是很多士卒,都直接放回去,这种方式帮助大唐很快就拿下了大量城池,而且极大的争取了辽东国的民心。

 但现在李绩认为,对辽东城这种负隅顽抗分子,没什么道义可讲,就要冲着屠光全城去打,一旦抱有这种想法,那战术就多了。

 李世民皱眉思索了一下,“爱卿将你的想法说一下。”

 李绩指着外间厉然道:“我军此次所装备的投石机,力大势沉,能够将辽东城城头上的碉楼全部砸掉,如果我军在辽东城外造一座和城墙一样高,甚至更高的土山,就可以将石头砸进城中,再在石头上,浇上火油,将辽东城中,烧个灰烬,没了辽东城中的刁民给守军提供协助,看看守军还怎么防守。”

 对李绩所言,李世民不可置否,又将目光望向其他人,“江夏王如何看?”

 李道宗向辽东城瞟了一眼,沉默了一瞬后抱拳,“陛下,没什么好说的,辽东城,城防坚固,平生难见,唯有强攻,至于英国公所说,还是要强攻之后,再做决定。”

 唯有强攻!

 这实际上是在场所有人共同的看法,在还没有进攻辽东国时,这就是共识。

 李世民希望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但事实证明,并不总有那样的机会,他回想起了他当初围困洛阳的那一战,洛阳城从三万户,被围困到只剩下三千户,从隋朝东都,变成一片废墟,仅仅几个月的时间,那是他有史以来最艰难的一场战争。

 现在又是一场攻城战,李世民有些头疼,他不喜欢打攻城战。

 这种类型的战争总是会让他觉得特别呆板,他喜欢骑在马上,在万军丛中,寻找一闪而过的战机,数十人冲阵而后赢得胜利,想着这些,他豁然站起,手中利剑出鞘,厉声肃然道:“诸将听令。”

 “在!”

 “诸军轮番进攻,昼夜不息,拿下辽东城,朕允诺,除女子和幼子外,三日不封刀!”

 打辽东城注定会是一场苦战,而且会是一场伤亡不小的苦战,所以奖赏一定要高,大唐的天子李世民,从来都体恤士卒疾苦,他绝不会让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将士吃亏。

 “得令!”

 李绩兴冲冲的第一个出阵,他并不直接让士卒冲锋去攀登城墙,在辽东城面前,那不过是送死罢了,他指挥投石车,“给我砸,将那些碉楼全部砸掉,弩床给本将军抬上来,裹上火油,等那些碉楼被砸掉之后,就给本将军射。”

 能投八百步远且势大力沉的投石机,以及能射六百步远的弩床,在这个时代就如同重炮一样,是攻城的无上利器。

 如今的李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吴下阿蒙,他在一次次战争中,极速的兑现自己的军事天赋,在投石机分散砸落之后,他很快就意识到,与其攻全面,不如攻一点,于是将投石机集中在一个点上,那些为了抵御投石机而建立的碉楼,完全没有修补的时间,就已经被不断落下的巨石损毁。

 怎么才能顺利攻下一座城池?

 实际上很简单,只要城墙上没有敌人防御,那这座城池就会被轻而易举的攻下,但怎么才能够让城墙上没有敌人呢?

 自然不是杀光,如果真的能够杀光的话,那就不需要攻城了。

 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暂时驱逐他们。

 投石机就是在驱逐城墙上能够防御的屋舍,让敌人赤裸的暴露在唐军面前,而火油箭则是驱逐那些站在城墙上的辽东士卒。

 如果这个时候能够再有一阵风,那就更好了,会有风来吗?

 会有。

 如果没有,那就等待,在辽东这块土地上,风总是不缺的,李世民在等待,李绩也在等待。

 经过连续十多天的进攻,唐军的伤亡并不算大,因为并没有真正不计伤亡的冲锋,李世民不喜欢那种打法。

 这些时日唐军主要就是在动用投石机以及弩床,将辽东城的各种防御措施破坏一空。

 而唐军则除了先前的攻城工具之外,在这些时日中,又制作出了各种攻城工具,同时也在修建假山。

 经过数百年的战争,中原的攻城工具进化很快,只剩下飞行工具还没有制作出来了,在众多的攻城工具中,有一种类似于云梯车的工具,非常强力,士卒可以站在顶端,不需要攀登城墙,就能够和辽东城的士卒互相攻击,最重要的是,可以在顶端完成向辽东城中纵火的任务。

 在确定向城中纵火有效之后,唐军的进攻愈发激烈起来,但这种激烈更像是掩盖真正的战术意图。

 上天不会永远眷顾一方!

 当强烈的北风呼啸而至后,李世民知道自己一直都在等待的机会到来了,他果决的下令,“举火!全军进攻!”

 敢死队搭在高高的云梯上,向城中纵火,终日不曾歇息的投石机和弩床,再次响彻辽东城的上空,比往日猛烈数十倍的火焰横陈在辽东城之上。

 在辽东城中的军队看来,天上仿佛多出了无数颗太阳,这太阳没有带来丝毫温暖,而是带来毁灭,惊恐的暴鸣声在城中响彻。

 极致的混乱在城中出现,乘此良久,诸将皆身披甲胄,亲自冲阵,尤其是契苾何力,率领着数百敢死队,冲上了城头,白刃厮杀。

 辽东城能够抵挡唐军,所依靠的就是山城坚固,一旦被突破到这个地步,就绝不可能是唐军的对手。

 在如今这个天下中,唐军的单兵素质,绝对是最顶级的一批,只有少数几个帝国的职业禁卫能够比拟,但唐军的规模和纪律,让唐军的战斗力,绝对的首屈一指。

 辽东城守军被斩首过万。

 辽东城的陷落被整个辽东的打击是致命的,最重要的是,在这场战争中,唐军所展现出来的极高素质,让人恐惧。

 当初杨广就是在辽东城下,数次折戟沉沙,他选择绕过辽东城,结果却把数十万人送进了地狱。

 而现在,让杨广毁灭王朝的城池,就这样被李世民征服。

 当辽东城头插上大唐旗帜后,李世民的目光向南投去。

 大唐的铁骑在辽东纵横驰骋。

 白山黑水为之战栗。

 诸番部为之战栗,纷纷来到他的营前,奉上忠诚。

 辽东国中的亲唐派跪在他的面前,高呼天子不可战胜。

 整座辽东都在李世民的威严之下颤抖。

 李世民在大营中,笑着问出征的诸位将领,“朕十数年不曾经历战阵,今在辽东出鞘,此剑何如?”

 朕这么多年不打仗,现在亮剑一番,你们说朕怎么样啊?

 “陛下神威,自古帝王用兵,莫有及者。”

 “陛下天纵,不为帝,亦当为古之名将哉。”

 “陛下临御,辽东胆栗,鼠辈为之震慑,此天龙之威也。”

 诸将都毫不犹豫,发自内心的表达着自己的钦佩之情,大唐帝国永远最后的底牌,那就是帝国的统治者。

 李恪望着自己神威天纵的父皇,心中没有一丁点想要反抗的心思。

 他只想老老实实的待在漠北,当好自己的燕王。

 李世民听着这些赞美,尤其是魏征那个扫兴的家伙不在身边,简直太爽了,他此刻踌躇满志。

 “隋朝以百万大军尚且不能收回辽东,朕以十万人便可收回,这便是隋亡国,而大唐王天下的道理。”

 李世民毫不留情的贬低着隋朝,当君王到了他现在这份上,他已经可以用平等,乃至于俯视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上几乎所有君王,他可以用一种居高临下的目光去看待所有君王,这是功绩带给他的底气。

 “辽东半岛上还有谁能够阻拦我大军?”

 李世民问着,而后将目光投向辽东半岛上最后一座军事重镇——安市城。

 他带着审视的目光望着这座城池,这不过又是一座辽东城罢了。

 大半个辽东国,已经沉沦在大唐的铁蹄之下。

 这场针对辽东国的战争,已经结束了大半。

 安市城,不过是负隅顽抗,不过是螳臂当车而已。

 这场战争将会在安市城覆灭的那一刻结束。

 “秋天时,大唐的儿郎就会回到家乡,享受胜利的喜悦,以及田中的丰收。”

 李世民这般说着,大军开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