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展示在两人眼前(第2页)

 董承壮起胆子抬头一看,刘辨早已没再理会他,面带温和笑意转向一旁乞丐们。</p>

 “你们无需担心,对于那个奸猾之人我已经给予教训,欠缺的谷物我自当补足给你们。”</p>

 “但是,陛下,他是国舅啊!”董承慌乱道。</p>

 “什么 国舅,对民众无礼之徒落入我之手,定当重重惩处!要知道,百姓似江河,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p>

 董承看着刘辨那平易近人的笑容,顿时怔住了。</p>

 这个皇帝说不定是从不轻笑的铁腕君主呢!正思索间,后背忽觉一股力量袭来,紧接着一阵钻心的痛楚让他失去平衡。</p>

 轰然一声,董承受雨化田一脚踢飞,摔倒一旁。边上的一名锦衣卫冷漠下令:“将此獠拘禁于诏狱三日,扣除其半数薪俸及一切财产充入国库。”</p>

 这一听,董承的面色霎时变得煞白,全数财产没收比死还要难以承受!</p>

 看着刘辨渐行渐远的身形,虽然身陷痛苦,他却仍不忘怒骂道:“你这狂妄之徒!”</p>

 “居然敢对国舅如此不敬?!”他嘶吼着,又吃了一脚。</p>

 董承瘫倒在地,满口鲜血,官员袍服沾满了尘泥和血渍,显得落魄而狼狈。这时耳边传来雨化田淡漠的低语:“刘协已死,你还如同丧家犬吠叫不绝,只是余烬罢了,你算什么东西?”</p>

 说完便提剑转身,离开了现场。</p>

 那几个锦衣卫瞧见此景,不禁欢腾起来,互相窃语:“哈哈!我们终于有理由抄他的家啦!”</p>

 “这可是咱们的专业!”</p>

 “想象一下那个老贼家中会有何宝物,真是让人眼红!”</p>

 听见这些朝廷鹰犬对自己的私宅公开讨论的掠夺行为,董承的面容变得青白交错,最终化为深深阴沉的嫉恨。</p>

 “逆子!你不仁,我便无情。庇护贱民,休怪我要对你不义!”心中的怒火越发膨胀。</p>

 在内心深处,他在质问:“你这刘辨究竟算哪一号人物?当初。”</p>

 不就是凭借刺杀皇帝和打败董卓上位的嘛?</p>

 那我就董承……</p>

 或许也值得一试!</p>

 篡位弑君!</p>

 篡位弑君!</p>

 愤恨的火潮在他的心底翻涌。</p>

 ...</p>

 时间迅速到了几天后的光景。</p>

 昔日那位显赫的皇亲国舅,董承车骑将军府邸哀嚎不断,一片混乱。</p>

 家财全都被抄没了,箱子里堆满了金银财宝,在锦衣卫的护送下被押送到未央宫。</p>

 围观的群众纷纷议论纷纷。</p>

 \"真想不到,这位国舅竟恶行累累,陛下处罚得真是太棒了!\"</p>

 “听说皇上这样处罚他,是因为分肉时他砸烂了他人的肉,被当场撞见。在陛下盛怒之时,才做出了抄家之罚!”</p>

 “唯有陛下仁爱,哪位君主能像他对百姓这样慈惠,问问当今那些诸侯呢!”</p>

 \"确实,仍有许多官员私底下抱怨陛下是苛政之君,简直是违背天地秩序,但不知为何皇上还未对他们动手。”</p>

 \"如果这便是残暴统治,那我情愿一生生活在这暴君的管治之下!\"</p>

 董府外众人议论不断,府内哭喊不断。</p>

 此刻的董承并未顾及家中的情景,径直离开了董府,来到了副将王子服的府邸。</p>

 甫一踏入府门,立刻有仆从引导他,穿过重重厅堂进入一个侧室。</p>

 在这幽暗的偏僻房间中,有一条密道。董承七转八拐之后,视野骤然开阔,周围全是朝廷里的大臣。</p>

 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以及偏将军王子服、吴子兰等人在此齐聚。</p>

 种辑见状立刻热情地迎声道:</p>

 \"国舅爷来了,快来落座!\"</p>

 紧接着,又瞥了一眼外面,小心询问道:</p>

 \"国舅爷,无人跟踪来吗?\"</p>

 \"他敢?他敢如此明目张胆?\"</p>

 董承怒气冲冲,这几天身处诏狱的屈辱让他一触即发。骤然获释,愤怒让他不禁高声吼叫。</p>

 吴硕赶紧劝说:</p>

 \"国舅爷,您别激动,保持冷静啊!\"</p>

 董承这才渐渐平静下来,目光冰冷地审视着群臣,开口道:</p>

 \"现在昏君当权,国家混乱,四海纷争,羌人在境外侵扰,大汉天下危在旦夕!\"</p>

 王子服谨慎地提问:</p>

 \"那么国舅爷有什么打算?\"</p>

 让他们采取这种极端手段是想都不敢想的,对于这暴君掌控下的军队来说,叛乱无疑是眨眼即平的事情。</p>

 看着群臣略显恐慌,董承深深地吸了口气,环顾众人问:</p>

 \"你们这是恐惧了吗?\"</p>

 他语气阴狠地补充道:“呵,我也毫不介意向你们揭示,我的手上,掌握着刘协血脉的筹码。”</p>

 =3d=3d \"什么?的血脉?!\"</p>

 \"这是真的吗?!\"</p>

 \"王爷,这话可是开玩笑不得的啊!\"</p>

 众臣震惊不己。</p>

 毕竟,这个问题涉及到重大的历史遗留。</p>

 要知道,在东汉灵帝刘宏逝世后,最有合法继任王位的人选正是刘辨和刘协两位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