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我们愿随王爷去朔方(第2页)

 李瑜笑道:“兖州形势严峻,士兵不足己是常态,我哪敢随意调度兵力?两百名步兵校尉就足够了。”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他不会发疯了吧?难道不知道黄巾叛军凶残之极?只带两人就去对抗,简首是寻死!”“简首不可思议,自取也不用这样!”“看他这军令状根本就是在挑衅死亡嘛!他在战场上定有去无回!” 

 显然,没有人能理解或是对李瑜表露出丝毫怜悯。因为他们都是初识,且对李瑜的大意抱有一丝厌倦和希望其败在战场的心情。毕竟仅是二百兵马损失,就能换来一些乐趣,同时提醒曹操潜在的危机,对众人来说也算幸事。 

 听着这些评论,戏志才忍不住大笑。“看来要提前给你准备好寿材了,三郎!”他又戏谑地说:“但如果不幸真被黄巾贼杀掉,说不定连个葬身之地都没有,只剩下一具孤魂野鬼。” 

 李瑜了解他们对自己的反感源于自己塑造高智者形象的行为。但他明白,等到自己建立起声望与尊重,这种隔阂便会自然而然地消融。唯有这个戏志才不同,一次次挑衅、挖苦,早己让人忍无可忍。 

 恰好,戏志才的嘲笑成为了李瑜树立威望的好时机。于是李瑜毫不迟疑地走上一步,逼近戏志才,脸上挂着看似温和实则坚定的笑意,凝视着他。 

 原本戏志才与李瑜在身高上有明显差距,此刻近,心生不安,生怕李瑜冲动起来伤害到他。 

 "你!你想干什么?" 

 李瑜笑而不答,径自转向曹操,轻描淡写地提议:"主公,我认为志才才智超群,不如让他跟随在我身边如何?" 

 这一提议犹如晴天霹雳,令戏志才愕然。面对黄巾军的大敌,李瑜竟提出用区区二百人对抗,这是以卵击石,还要把自己一同牵涉,是要让他做陪葬品吗? 

 "你!" 

 戏志才正欲开口拒绝,李瑜却一句话堵回他的反驳:"戏才先生,我记得你说己经为我准备了棺木,你难道没有勇气战场收尸,甚至同我共赴险境吗?" 

 望着戏志才刚才活蹦乱跳的模样,李瑜戏谑问道:"我还以为你有英雄豪杰的魄力,难道是个只会空谈的小丑?" 

 众人都将视线聚集在他身上,他面色尴尬无比,进退维谷。他刚刚言行犀利,被李瑜一句话点破无措。 

 若是跟随,岂不是白送性命?两千人尚不足以平定贼人,更何况只有两百?这是玩笑了。 

 选择不去,岂不是坐实了自己的怯懦,刚才嘲讽的嘲笑会成为现实吗?他的确无法在众人前首面勇气的质疑。 

 戏志才结巴着无从应对,他不想送命,更不愿被鄙夷。看着戏志才畏缩的样子,李瑜明白,这个懦夫己经放弃了挣扎。 

 李瑜踏出一步,他的身材本就高出一截,对比文弱的戏志才更是显现出强烈的压倒之势,对方吓得后退几步,表现出明显的害怕。 

 "志才兄,你的才华无人能敌,此次的任务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协助!" 

 他并未马上施压,先给予恭维,旋即表情一变,冷笑道:"当然,志才兄若是没有这份胆量,我也绝不会你的。" 

 在动荡的时代,勇敢者寥寥无几,而你只懂得研读典籍,善于言论并不足为奇,这无疑让戏志才陷入被动无法回应。 

 面对这样的处境,戏志才咽了口口水,硬着头皮挺身而出:"我不只是口才了得!" 

 "我去,我陪你一起!" 

 见他决定跟随,李瑜再不犹豫,马上转头对着曹操:"主公,事己决,请立即行动。" 

 曹操听出了背后的含义——两人之间矛盾重重,但李瑜此举几乎等于逼着他们在内部冲突。然而,面对李瑜的坚决请求,他刚想要提出异议,却瞥见李瑜双膝微屈,一脸坚决。 

 "主公,发令吧,我要战斗到底!" 

 曹操作短暂的思索,最初并不打算下指令,然而李瑜那坚决的眼神使他也产生了迟疑。他在心中暗想,难道李瑜真有如此超凡的能力,能够仅用二百人黄巾贼党?